【脱贫攻坚范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记自治区财政厅驻洛浦县多鲁乡墩库孜来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06月29日 12:45   来源:天山网原创

村民在家门口企业工作。

  天山网讯 2018年,自治区财政厅驻洛浦县多鲁乡墩库孜来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入驻后,俯下身子、立足实际和各支驻村力量一道,紧扣脱贫目标标准,立足“六个精准”,研究制定到户到人管用有效的脱贫路径,做好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两篇文章,确保让全村贫困家庭稳步实现脱贫。

  产业带领村民踏上致富路

  洛浦县多鲁乡墩库孜来克村人多地少、生产结构单一、自然条件差。工作队入驻以来,深入调研,问需于民,认真分析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根据贫困户意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逐户逐人研究制定扶贫方案,确定脱贫方向、解困目标,确保脱贫攻坚有的放矢,实现定位和发力“两个”精准。

  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政府规划产业、企业应对市场、合作社组织生产、十联户互帮互助、党员示范带动”的产业化运营模式,牵头整合各类资金、技术、人力和土地资源,引进种鸽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两家龙头企业。两个项目实现本村1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覆盖,贫困户可以参加木耳种植和种鸽养殖,也可以进场就业,30余名青壮年成为产业工人,月人均工资在2000元以上。

  “工作队为大家引来了‘金凤凰’,选准了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带领大家踏上了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和就业的致富路。”老党员阿卜杜拉·玉苏普激动地说。

  合作社里大有“钱途”

  党员艾力·艾麦尔以前当过村干部,脑子活、路子广,在村民中有很高威信,也有心带领村民一起发家致富。驻村工作队成立木耳种植合作社时,村民纷纷推选他担任合作社董事长,合作社出资兴建50个木耳种植大棚,按5户入股贫困户为一个单元,管理一座大棚,每户每年能享受1万元分红。在艾力·艾麦尔的带领下,木耳种植合作社已正式运营,目前已经吸纳了村里4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人均月工资1500元以上。像这样的合作社村里还有两个,分别是种鸽养殖合作社和牛羊养殖合作社。

  三个合作社主要负责与龙头企业对接生产计划、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组织十联户、互助组农民,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及相关建设规范,开展养殖基地建设、管理及培育养殖等工作。看到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村民们积极性高涨,加入意愿非常强烈。三个专业合作社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0%纳入到相应的合作社分红受益,也吸纳有意愿入股的一般家庭。累计吸纳9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般家庭加入相应的合作社,折股量化、分红受益。

  观念一变打通“富路”

  就业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对全村劳动力情况进行了深入走访,综合考量每户家庭劳动力性别、年龄结构、掌握技术技能水平等,采取一户多策、一人一策、强化就近就地就业,通过建立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积极推介和鼓励各类企业及家庭农场吸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贫困家庭稳定增收拓宽渠道、提供支撑,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就业脱贫工作。

  驻村工作队还筹措资金,利用闲置房屋兴办了电子元件厂,并扩大村里的手工地毯厂规模,这两个扶贫车间累计吸纳6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人均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近期,经工作队和村“两委”努力,县开发区红枣种植基地吸纳了村里20余名青壮年就业,人均月工资在2400元以上。

  对有意愿到疆内其他城市或内地务工的村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也积极支持。村民奥布力喀斯木·奥斯曼现在在江西省南昌市务工,今年2月份回来探家,很自豪地告诉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他每月有3500多元的工资,乘坐飞机回来的,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喀斯木·奥斯曼还主动利用村里周一升国旗的机会,向全体村民讲述他在南昌的务工情况,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下一番‘绣花’功夫,为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彦辉信心百倍地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