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初始水权确权让农田流水有主可寻

2018年07月01日 10:14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东莱报道)6月28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大泉村,村民刘学军指着地里的滴灌管线说:“这里节约下来的水是我额外收入的一部分。这两天村里正在与小泉村协商交易水价,一旦确定,我们就能把省下来的水卖给小泉村。”通过初始水权确权,新疆越来越多的农田流水变得有主可寻。在此基础上,水权交易推动着新疆农业用水需求结构不断优化。

  “以前按亩收水费,只要按亩交钱,流过自家的水可以随便用,初始水权确认后,这些流水现在有主人了。每家的水都是有定额的,超出定额,可以去买,定额内结余的水,也可以去卖。”6月29日,自治区水利管理总站主任肖重华说。

  2017年,自治区根据各地“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和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在对土地性质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保障二轮承包土地农民的用水权益、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农业初始水权分配工作。如今呼图壁、玛纳斯、鄯善等地的农业用水初始水权证已经发放到农户。

  当水权可以市场化交易后,刘学军等人开始琢磨怎样更高效地利用滴灌。“以前给棉花滴水滴透,现在进行科学滴灌,省出了不少水。”刘学军说,“之前100亩地水费是1.5万元左右,如今7000多元就够了。省出来的水可以卖给别人,水权交易促使我去高效节水。”

  距离大泉村不远处的中渠村节约出了302万立方米水,交易额达到65万元。经过村里商定,这笔钱专门用于渠道和滴灌维修。村民张健云说:“现在斗渠和滴灌坏了,只要给村上说一下,就会及时修好。”

  中渠村的做法显示着初始水权确权对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影响。“末级渠系绝大部分属于村集体所有,能从国家项目中得到的维护经费很少,但它恰恰是农田水利效益发挥的‘最后一公里’。水权交易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提供了途径。”该县水管站站长赵远军说,“目前呼图壁县建立了6个交易平台,实现了灌区与灌区、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水权交易,全县水交易量达到1700多万立方米,交易额达到375万元。”

  在人均耕地少、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南疆,初始水权的确权也在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农业高效节水增收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初始水权确权给了农户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2025年,自治区将基本完成全区农业用水初始水权确权发证,初步建立起与自治区区情、水情相适应的流域、区域和用水户的水权体系和水市场格局。”肖重华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