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促进新疆乡村产业振兴

2018年07月03日 11:02   来源:新疆日报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财经办调研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推动下,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层出不穷,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以粮食、棉花、瓜果、畜牧以及特色经济作物加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我区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1.36万余家,实现产值1960.04亿元、增加值449.85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13.93%,已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既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新疆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既是我国传统的六大农区、四大牧区之一,又是国家优质棉花、糖料、瓜果、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新疆光热资源丰富、适宜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水土条件优越、适宜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基地,生态环境优良、适宜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生产基础良好、适宜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业,丰富的农业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农产品特质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位优势,构成了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提高站位,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和作用,切实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坚持把促农增收拉动就业作为本质要求、把市场配置资源作为基本取向、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把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作为内在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创新为支撑、以转型升级为抓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快发展,构建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尽快使之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一、突出统筹规划,引领发展方向。围绕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快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全区粮食、棉花、瓜果、特色经济作物和肉奶蛋禽等主要加工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以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引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一步做好农产品加工业规划与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规划的协调,确保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与全区农林牧渔生产发展规划、基地建设规划相衔接,与农产品仓储、物流、电商布局相配套,形成各大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二、坚持开放带动,借力助推发展。放眼国内外,借鉴先进省市经验,把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思维引入农产品加工业,以思想大解放、行动大开放来引领产业大发展。拓宽眼界,着眼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抓招商、促引资,助推产业发展;创新方式,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的初、精、深全产业链和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抓招商、促引资,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确保精准,瞄准各地主导产业、主打产品,抓招商、促引资,力争每个地州或每个主产区域都有行业大型领军企业入驻。同时,依托“一带一路”优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内地企业在疆投资建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三、加快龙头培育,提升产业实力。要解放思想、眼光向外,尽快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新疆投资建厂,实现借船出海;要发挥援疆省市作用,吸引各省市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来疆投资,互利共赢、共谋发展;要强化招商部门作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多渠道、多方式引育龙头。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通过兼并、收购、参股、重组、上市等形式,重点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要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鼓励各类资本、社会力量尤其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形成各类主体共推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四、重视基地建设,保障原料供应。抓基础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农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果园圈舍建设力度,加快农业高效节水、农机装备现代化推广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推广一批加工专用优良品种和技术,加速普及“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发展模式,建设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与工业化生产相适应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抓政策引导,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购买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形式自建基地,通过订单农业与农户合作扩大生产基地,实现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收购加工,提升基地建设和农业生产水平。抓加工园区建设,尽快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产业优势突出、集群效益显著的产业聚集。

  五、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夯实品牌创建基础,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鼓励开展质量管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认证,支持符合条件的申报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培育知名品牌,突出新疆资源优势、产品特色和丝路文化文明,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突出新疆无污染无公害环保优势,打造一批以绿色、有机、生态为重点的产品品牌;突出企业主体作用,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一批企业品牌。做好品牌宣介,主动对接主流媒体以及各类新型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新疆特色农产品公益宣传推介活动,积极举办并参加国内外相关产品展示展销会,扩大影响、提高新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真正把新疆“瓜果之乡”的美誉变为品牌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六、发挥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振兴。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支持农户和合作社以生产要素入股龙头企业,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土地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等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加快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土地评估、入股作价、产权处置和风险防控等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入。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创建一批扶贫龙头企业,支持农户发展原料生产和加工,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通过发展加工产业实现精准脱贫。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发展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完善以生产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的农业经营性服务体系,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七、推进创新驱动,增添发展活力。探索“产学研推用”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消化吸收行业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工艺。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加工流通领域的应用,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大与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加强本土化农业电商平台培育力度,打造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推广阿克苏地区与浙江省的“十城百店”模式,在对口援疆省市集中布局一批新疆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点。继续办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新疆特色产品展示会,并引导展会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转移,由大型会展中心向区域大型批发市场转移,由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变。

  八、抓好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加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力度,扶持一批专业人才、乡村工匠,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天池计划”等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锻炼成长计划,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激发农村专业人才创业创新活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企业家、专家、技术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领办创办企业或者合作社。

  九、强化政策保障,营造发展环境。尽快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农产品加工用电用水用地、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出疆运费补贴以及吸纳新疆籍人员就业补贴等支持政策。争取国家财政支持,统筹优化涉农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农产品加工贷款业务规模,开展厂房抵押和存单、订单、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业务,推行“信贷+保险”、产业链金融等多种服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优化发展环境,国家明文规定取消的收费一律不得收取,擅自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的收费一律禁止,收费项目标准有上下幅度的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收费项目有减免规定的一律减免。

  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保障机制。各级各地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摆上涉及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健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统筹领导农产品加工业,研究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强化配合、形成合力,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做好服务、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