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精准发力促脱贫

——记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驻皮山县桑株镇艾日格勒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07月09日 13:10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驻皮山县桑株镇艾日格勒村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下足“绣花”功夫,因村因户因人分析贫困原因,把准病因、对症下药,切实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脱贫思路清

  艾日格勒村地处偏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有贫困户415户1601人,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工作队围绕如何确保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以“1+2+2”框架模式,由第一书记、工作队两名扶贫专干、村“两委”两名扶贫专干组成扶贫专班,坚持每周进行扶贫理论政策学习,每周参加地区扶贫讲座培训,每月进行扶贫理论考试,严格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工作要求,积极履行专班职责,先后多次深入农户开展调研指导,逐步形成了协同高效的联动机制及较强的工作合力。

  面对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实际,工作队主动向上对接工作业务,切实抓好自身业务能力建设,做好脱贫攻坚上下联系、资料汇总、业务培训、数据调度等工作,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驻村工作队、下基层干部、村“两委”班子、党员共同参与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责任人,切实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

  工作队结合村情提出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扶贫建议,共同商讨制定输出劳动力、用好扶贫金、建立加工点、成立合作社等多个务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和帮扶项目。针对村民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工作队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同时确保扶贫项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努力把精准扶贫基础工作抓好抓实。

  措施靶向准

  说一千道一万,做好脱贫工作重在抓落实。艾日格勒村主要以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为脱贫路径。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阿力甫·吉力力积极协调,在村里成立了皮山县艾日格勒村服装有限公司,目前有员工106人,月工资2000元;成立了地毯加工小作坊,有员工20人,月工资1500元;成立了牛羊育肥合作社和骆驼养殖合作社,有370只羊、23头牛、50头骆驼,村民以牛、羊、骆驼入股,年底按收益分红。

  村民肉孜尼沙汗·吉力力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不能外出打工,工作队安排她到服装厂上班。她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缝纫技术,现在每月有2500元的稳定收入。就业后的她逢人就说:“党的政策亚克西!工作队亚克西!”

  家里一人就业,确保全家脱贫。贫困户吾布力卡斯木·亚森没有技术,工作队协调他到牛羊育肥合作社工作,负责饲养牛羊,月工资2000多元。“我现在要好好干,干好了,还会涨工资,多挣钱。”吾布力卡斯木说。

  村民米娜瓦尔·吐迪经工作队介绍到安徽一家电子企业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她工作几个月后,给母亲银行卡上打来5000元。她的母亲收到钱后高兴地说:“我女儿在安徽生活好、工作好,还定期给家里寄钱。希望她继续努力工作,将来在安徽成家。”

  今年以来,工作队已向安徽、山东等地输送劳动力14人,向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地输送劳动力85人,就近就地解决就业389人。

  致富信心足

  “以前我从未想过到工厂上班,现在在家门口当上了工人,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党的政策太好了!”村民努尔曼·热西提开心地说。

  工作队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落实各项脱贫措施,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既送温暖,又送信息、送服务,有效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其拥有一技之长,靠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今后,我将多学知识、多学技术,扩大鸽子养殖规模,通过养殖业增收致富。”村民奥斯曼·依提说。

  工作队按照“扶志+扶智”的模式,采取驻村干部包户住户常态宣教、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等方式,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目前,艾日格勒村通过劳务输出,就地安排等途径已解决就业岗位488个,服装代加工点、地毯加工点及养殖合作社运行良好,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实现102户427人脱贫。“有驻村干部给我们梳理脱贫思路,制定脱贫措施,我们贫困户的增收就有希望了。”村民图尔荪·艾尼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