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迎来鸟类迁徙“大年”

2018年07月13日 15:28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粉红椋鸟(朱代桂摄)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江斌伟 王媛媛报道)盛夏时节,新疆夏候鸟的数量比往年都要多,尤其是椋鸟数量庞大。鸟类专家称,这是鸟类迁徙“大年”来袭的结果。

  “椋鸟的‘大年’来了!”7月6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展示了他在精河等地拍摄的多张粉红椋鸟照片。他解释,鸟类迁徙“大年”,指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现象。今年,粉红椋鸟和紫翅椋鸟等夏候鸟数量突然增加,几十万只的大军,横扫北疆大地,从伊犁谷地到乌鲁木齐南山,随处可见,这种状态称为“大年”。过去几年,人们在野外很少遇见过它们,是所谓的“小年”。

  马鸣说,椋鸟等鸟类的“大年”每隔七八年出现一次,飞行时遮天蔽日。上一次粉红椋鸟集大群出现,是在2011年。

  他分析,自然食物链会调解鸟类的种群变化,通常情况下,鸟类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和食物有关,如粉红椋鸟、紫翅椋鸟在繁殖期主要是吃蝗虫,这些鸟类多的年份,一般蝗虫等害虫也会比较多。另外,由于夏候鸟是迁徙性种类,椋鸟等鸟类种群的波动也与越冬地气温、降雨量、植被等情况有关。

  夏候鸟数量增多,还与“西鸟东扩”有关。马鸣称,最典型的有西域山雀、欧金翅雀和紫翅椋鸟几种。它们是逐步“东扩”的,有的一年只移动二十公里左右,有的上百公里。

  马鸣称,新疆约10%的鸟类存在明显东扩倾向,东扩距离在600公里乃至千公里。调查发现,具有东扩趋势的物种以小型种类为主,其中雀形目22种,非雀形目20种,主要原因是绿洲、农田开发后,把沙漠中许多破碎的生态环境连在一起,为它们的东扩提供了一条生态廊道。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