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种植铺就乡村致富路

2018年07月17日 10:25   来源:新疆经济报

在贝希塔木村,两位村民正晾晒丰收的万寿菊。

  富蕴县:种下黑加仑收获致富果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艳芳报道)7月,丰收的季节,富蕴县的2.5万亩黑加仑,长势正旺。

  在富蕴县吐尔洪乡拜格托别村,村民巴合斯 · 阿吾汗拜种植了134亩黑加仑。这几天,他每天一大早就要去地里浇水。行走田间,他仔细观察每一株黑加仑是否顺利接收到水分的“滋养”。

  “马上就到采摘期了,我要保护好我的‘致富果’。”巴合斯说。

  黑加仑被誉为“第三代水果”之中的小浆果之冠,具有极高的美容保健及药用价值,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富蕴县十分适宜种植黑加仑。

  2003年起,富蕴县借助国家退耕还林等工程造林政策,进行了黑加仑的初步推广种植及产业化发展工作。

7月14日,在富蕴县吐尔洪乡拜格托别村,种植户巴合斯 · 阿吾汗拜在自家黑加仑地里,查看黑加仑生长情况。巴合斯 · 阿吾汗拜供图

  2013年,为拓宽农牧民致富渠道,富蕴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小浆果产业。一是对具备栽培黑加仑条件的地块,每亩免费提供220株黑加仑苗,对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黑加仑地块免费提供围栏;二是从2010年到2013年种植的黑加仑,可以连续3年每亩享受县财政300元的补贴。

  在好政策的带动下,巴合斯2013年开始种植黑加仑。短短5年,他就从一名对黑加仑种植一无所知的农民,变为黑加仑种植“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

  “这5年,富蕴县林业局不仅给我们派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还给我们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提高我们的种植技术水平。同时,还想方设法引进企业,提高销售价格。”巴合斯说。

  2017年,巴合斯种植的黑加仑喜获丰收,纯收入达到26万元。很多农民看到了黑加仑的广阔市场前景,种植热情逐年高涨,种植面积也从零星的地块种植转变为连片标准化种植。

  为提高黑加仑品质,富蕴县林业局制定了黑加仑育苗、高产优质栽培、无公害治理等多项自治区地方标准,2017年全县1万亩黑加仑种植面积获得有机转换资质,并开始申报“富蕴县黑加仑”地理标识。每年通过定期举办“科技之冬”“科技之夏”等实用技术培训,为黑加仑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保障,近3年累计培训5700余人次。

  “2018年至2020年,我们将结合‘三苗工程’因地制宜,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将庭院打造成为增收致富园。”富蕴县林业局局长马忠华说,通过打造“一村一品”,在沿山一带主要种植黑加仑,计划新增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黑加仑种植面积400亩。

  这几年,富蕴县还积极培育黑加仑深加工企业,形成“产、销、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

  成立于2013年的新疆戈壁果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富蕴县最具规模的黑加仑深加工企业,目前有果酱、果干、果糕、原汁、果茶5条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鲜果可达500吨。

  “我们从农户手里直接收购黑加仑,然后存储起来,进行产品深加工。”该公司负责人张伟说,“今年起,我们要着重做好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我们还要新建1座810平方米的冷库,保障产品品质。”

  目前,富蕴县已有三家果品加工企业入驻,以黑加仑为主的特色农业已发展成为种植户、合作社、企业等密切相关的产业联合体,近千户黑加仑种植户在这个产业链中受益。

  “我们将采取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的生产模式。”马忠华说,“就是以大型黑加仑加工企业为龙头,树立品牌意识,促进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建立黑加仑深加工专用原料基地,走‘产、供、销’相结合的路子,把黑加仑产业做大做强,带领农民走上致富路。”

  尼勒克县:一亩饲草料增收三四百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任华 通讯员张伟民报道)进入7月的尼勒克县尼勒克乌赞乡乌赞村,一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绿色。看着割草机“轰隆隆”地在苜蓿草地和红豆草地中来回穿梭,乌赞村党支部书记黄马尼脸上满是笑意:“种饲草料让我们的村民富起来了。”

  乌赞村是尼勒克乌赞乡唯一的一个传统牧业村,传统以种植玉米、小麦、胡麻等大田作物为主,而饲草料则多从伊宁县、昭苏县、特克斯县购入。

  近年来,尼勒克乌赞乡坚持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大面积推广种植效益好的特色经济作物。乌赞村的万亩饲草料示范基地就是该乡全力打造的“三个万亩”示范基地之一。自2016年开始,乌赞村的7566亩耕地全部种上苜蓿草和红豆草。

  “种植苜蓿草每亩享受100元退耕还草补贴后,实际成本还不到100元。收获后卖的钱比种玉米每亩多挣三四百元。而且苜蓿草的管理比较粗放,只需浇浇水,农牧民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养殖业、外出打工等。”黄马尼说。

  充足的饲草料拉动了养殖业,填补了周边乡镇饲草料市场的空白。克里西别克 · 加勒哈斯别克是乌赞村的一位贫困牧民,他家以前的20亩地生产的饲草料不够牲畜吃,每年不得不去外县拉运草料。这两年村里种饲草料后,让他放心地扩大了养殖规模。去年,他养了8头牛、10匹马、50只羊,一年挣了7万多元,当年就摘掉了“穷帽子”。因为调整了种植结构,去年全村人均收入比2015年增加1750元。

  种植苜蓿草和红豆草还催生了旅游业。尼勒克乌赞乡党政办主任李星恺说:“乌赞村依托草业发展旅游,已经新建了哈萨克族特色文化活动广场。利用该村距离县城较近的优势,规划了赛马场和乌赞谷的环线旅游,将成为全县域旅游的一个景点。”

  草业的发展还为“牧”转“蜂”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结合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尼勒克县推广实施草场围栏和治理草原鼠害、病虫害等措施,保护和扩大新疆黑蜂的蜜源地,提高蜂蜜的产量。

  布布勒汗 · 翁别特是尼勒克县种蜂场养蜂户,她和丈夫从2007年开始养蜂,40箱蜂一年可以挣3万元。2017年,她增加投入,养了200箱蜂,当年的收入近20万元。今年,她养了250箱蜂,带领3家贫困户学技术。她说:“在我看来,养蜂经济效益至少比放牧高一倍。现在草长得好,每箱蜜产量从15公斤增加到了20公斤。”

  尼勒克县种蜂场充分利用唐布拉草原丰富的天然蜜库资源,积极引导农牧民“牧”转“蜂”,为愿意养蜂的牧民免费培训养蜂技术,并发放蜂箱、摇蜜机等养蜂器具。目前,种蜂场农蜂队新增养蜂贫困户12个。

  据悉,采取治理、保护、修复方式,尼勒克县连续3年持续实行禁牧60万亩,草畜平衡830万亩,惠及贫困户1354户。

疏勒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贝希塔木村工作队队长阿不力米提 · 塔里普在给种植户讲解万寿菊采摘注意事项。

  疏勒县:这些万寿菊堪比“软黄金”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成越越 陈鹏摄影报道)7月15日,距离疏勒县城不远处的道路两边,一大片金黄色的万寿菊吸引了往来行人的目光。

  万寿菊散发出阵阵清香,鲜艳的色彩在烈日下更加耀眼,如同人们喜悦的心情。这里是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贝希塔木村的200亩万寿菊基地。

  目前,疏勒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贝希塔木村“访惠聚”工作队正在组织村民加紧采摘万寿菊。

  贝希塔木村的这片万寿菊花海,与邻近的长寿文化村、沙漠公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一起,正在产生出强大的引领力,形成“万寿菊+”产业,美丽乡村独特的花海景观,成为夏季旅游的理想之地,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助推农户脱贫致富。

  这里原本是荒弃的盐碱滩,如今是万寿菊特色种植园。

  贝希塔木村土壤沙化严重,气候干旱缺水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村经济发展。为帮助贫困户找到一条致富好路子,工作队将素有“软黄金”之称的万寿菊种植作为脱贫主导产业引进发展。万寿菊是叶黄素的主要植物原料,市场前景不错,而且种植成本较低。

  工作队与全村121户贫困户定点、定人、定责帮扶,实行“政府补贴+农民自筹”的形式,成立“万寿菊种植合作社”。工作队筹集资金6500元购置幼苗,将万寿菊幼苗送到农户家里,并免费提供化肥、覆盖膜等。今年备耕时节,贝希塔木村万寿菊已经全部栽种到位。

  贝希塔木村党支部书记艾再木 · 奥斯曼说,工作队实行双向合同联保机制,与商家和村民分别签订万寿菊购销合同,合同注明:因万寿菊滞销造成的经济损失全部由商家承担。全村265家种植户,90%的村民主动申请种植万寿菊。

  为了使万寿菊产业形成一条成熟的生产线,工作队邀请以农技专家为主的技术能手组成志愿服务队,与种植户主动对接,做好技术传帮带服务。

  为解决种植户销售运输不便的问题,工作队和村干部联系厂家,在每个村设立流动收购点。种植大户优先聘用本村劳动力,320名农村妇女组成采摘队,仅上半年,7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万寿菊加工企业就业,流动收购点聘用10人担任经销员,人均月收入达到2800元。

  “每亩地可采摘3800公斤万寿菊,每公斤市场收购价1.05元,一亩地就可赚近4000元。”工作队队长阿不力米提 · 塔里普说,“采摘完万寿菊后,我们将在这片地上压茬种植大白菜等经济作物,又是一茬收成,今年种植万寿菊的贫困户脱贫摘帽有希望。”

7月12日,额敏县郊区乡九家户村村民王凤珍与丈夫一同查看芍药长势。

  额敏县:一片芍药花带富一方人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晨暄 张泽涛摄影报道)“第一次引种芍药只有40亩,现在我的芍药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0亩,再过一个半月,将迎来芍药的收获季,按订单价,每亩能有1.5万元的纯收益。”7月15日,额敏县郊区乡九家户村村民王凤珍告诉记者。

  就在一个月前,王凤珍家的200亩芍药花相继开放,粉白色的花朵灿烂如云霞,随风飘香的芍药花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人前来欣赏。

  “芍药的根部可用作药材,成长周期为5年。因为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许多人都不敢尝试,我是村里最早开展特色种植的。”这几年为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额敏县在全县引导农民种植芍药、甘草、板蓝根等特色品种。2010年,王凤珍抱着试验的态度种植了40亩地的芍药。

  翻土、施肥、放线、挖坑,对芍药进行标准化种植……王凤珍开始在自家地里忙着搞特色种植。

  2010年之前,额敏县90%以上的耕地种植粮食作物,玉米种植产大于需,形成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一片芍药花,能够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就能带富一方群众。

  为打破农业品种单一的瓶颈,引导广大农民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努力向投资风险小、市场前景看好的特色产业发展。额敏县紧紧依托自身农业资源优势,采取资金帮扶、建立信息平台、聘请种植专家等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种植的籽用葫芦、黄芪、甘草等特色作物,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王凤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芍药4500株左右,每株按5-6元的收购价计算,每亩地可收入2.5万余元,收入非常可观。”

  如今,王凤珍成了芍药种植的示范户,不少人找她学习芍药种植的经验,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也跟着种植芍药,九家户村芍药的种植面积已达上千亩。

  张建平是额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的推广研究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研究30多年。这几年,因为县里推广特色种植,张建平越发忙碌起来,他要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实施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育更多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中药材种植示范户。

  张建平说,“甘草村”“芍药村”“黄芪村”……不断推广的特色种植,让村民尝到了甜头,还为当地不少村子增添了名气,不但引来内地多家企业上门收购,还引来了药业公司落户当地,让种植户富了。

  种植规划的制定,种植面积的落实,种植技术的培训,中药材新品种的引进,收获及初加工技术的推广,产品流通及服务体系的建立……今年,额敏县进一步加大特色种植面积,目前已达30万亩,计划到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打造出3个60万亩的种植基地,特色种植将托起更多农民的“致富梦”。

  【记者手记】让特色种植田成致富希望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近年来,我区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上持续用力,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调结构、转方式力度,努力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我区结合实际,把特色种植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等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力度,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特色种植业发展壮大。各地因地制宜,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等,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链。

  此外,我区以特色种植开拓市场,带动种植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特”字上用力,加大特色种植的比重,从而牢牢地牵住了脱贫攻坚、增收致富的“牛鼻子”。

  如今,在天山南北广袤农村,精品甜瓜、特色油料、芳香植物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方兴未艾,逐渐成为代表新疆特色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在好政策的引导下,广大农民在田地里播种“希望”,收获致富的硕果。相信插上“特色”“现代”“科学”的翅膀,我区特色种植业一定会振翅高飞,让特色种植田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希望田。(记者张艳芳)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