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9.0!高分口碑揭开“面具”

2018年07月19日 10:24   来源:北京日报

  40集年代谍战大戏《面具》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该剧一改过去或高大全英雄或狡诈奸猾敌特的人设塑造,而是将镜头对准一位潜伏十年突然被唤醒的敌特人员李春秋。该剧首播不久即获得9.0的高分,成为近年来少见的高分口碑谍战剧。

  写一个被遗忘的小人物

  编剧王小枪在谍战剧方面已经是一个老手了,他担任过谍战剧《密使》《追击者》的编剧,写过谍战小说《心机重重》。“我查过资料,在过去的历史中有过这种人物原型,他们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司机小李、图书管理员小陈,与其说他们是特务,不如说他们是情报人员。”王小枪说,正是这种身份的反差,引起他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很好奇,他们潜伏的这些年,每天深夜安顿好家人后,会不会想起自己的特殊身份。”

  在王小枪看来,谍战剧的题材更新其实是全世界都在面对的共同难题,他涉猎过不少国家的同类题材剧集,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韩国,“谍战剧的套路都是主角一开始就带着一个任务,需要去完成一个目标,很少有人去讲述一个作为棋子被遗忘,而且一忘就是十年的小人物的故事。”剧中被唤醒的特务叶翔,面对任务到来时就说出了潜伏十年的痛苦,“你们现在才来找我,你们早干吗去了,我像狗一样地熬着,我熬不下去了。”这种真实的痛苦,恰恰是此前的谍战剧不曾展现的。

  写一个中年人的焦虑与痛苦

  《面具》的主角李春秋潜伏十年被唤醒,已有妻儿却被要求当天就要离开,他的第一反应是,“能带老婆孩子走吗?”在后续的剧情里,这种对日常生活的贪恋与敌特身份的被动也时常出现在李春秋的抉择里,让该剧有着与众不同的烟火气。

  王小枪说,“谍战只是它的壳,《面具》的核心其实是讲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中年危机。”王小枪表示,他特别给所有出场的人物写了完整的小传,即便是只出现在过场戏里的路人,“他们的家庭关系如何,性格和生活习惯怎样,都做了比较完整的设定。”在制片人张海东看来,这恰恰是该剧与众不同之处,与《潜伏》中阴狠、心机深重的特务李涯不同,《面具》中的李春秋更像是一个“现代人”,有信仰抉择的矛盾,也有作为中年人的焦虑与痛苦。

  “虽然发生在那个年代,但李春秋面对他的事业、家庭、情感,面对压力时的困惑和纠结,我想所有观众都会有特别强烈的感同身受,会与自己时下的东西相印证,不会有太多的游离感和距离感。”张海东说。

  逻辑漏洞带来小小遗憾

  随着剧集的播出,《面具》也开始出现谍战剧惯常会出现的逻辑漏洞。李春秋在剧中屡次被发现敌特身份,却又屡屡因为对手过失撞墙、失手摔死等意外方式而化解困局,在不少观众看来,主角光环过重,是编剧编不下去的“烂尾”趋势。在豆瓣网上,该剧的评分也从一开局的9.0分开始下滑。

  王小枪说,关于主角光环,确实有些遗憾,“像叶翔发现李春秋并最后被李春秋杀死这个部分,在剧本里我设计了十个步骤,在编剧层面起承转合其实都是有的。但在看到成片时,我也傻了,因为只剩下了两步,就是叶翔发现李春秋,然后叶翔就摔死了。”此外,剧中一些设计确实也不太符合逻辑,像赵冬梅光着腿在夜里逃亡了一个晚上,在他看来是没有常识的。“在黑龙江别说光着腿跑一晚上,连跑十分钟都会冻僵。我在剧本里专门写了一句,‘赵冬梅抓了一把衣服跑了出去’,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片会这样呈现。”

  王小枪表示,整部剧从制作水准来看,依然是值得期待的作品。“一般的谍战剧可能三集只讲一件事,而我们是在一集里推进两三个事件,这种密度和节奏,保证了故事不会烂尾,后面希望观众们保持耐心。”李夏至

[责任编辑: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