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侯勇:角色求新突破自我 以正演邪更显反转

2018年07月25日 10:42   来源:北京晨报

  在去年热播的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中,侯勇凭借“教科书般的演技”将“小官巨贪”赵德汉一波三折的心理反转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实上,入行近三十年的侯勇演绎过一百多个“正派”角色,部队文工团27年的军营生活让他对军旅、战争题材信手拈来。而在北京卫视的热播剧《面具》中,侯勇塑造了一个难以捉摸、身负多重任务的“特务”丁战国。播出至今,身份成谜的丁战国不仅迷惑了剧中的李春秋等人,也迷惑了不少观众。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侯勇坦言自己这次完全是“以正演邪”。言外之意,自己平时塑造了太多的好人角色,以至于反转前的好人戏份才更可信;随着剧情推进,逐渐曝光后的真实面目才会让观众大呼意外。

  “三伏”完成“三九”的戏

  《面具》中,侯勇饰演的哈尔滨市公安局治安科副科长丁战国是一个侦查高手,一开场便以自问自答式的案件陈述被网友调侃为“神探侯洛克”,与他组队的法医李春秋(祖峰饰)则被称为“祖华生”。然而,看似和谐的“春秋战国CP”,实则一直在相互猜疑。尤其是前期的丁战国,处处设陷想要揭开李春秋的“面具”,两个人的暗战从未止歇。

  尽管戏内的二人貌合神离、相互追逐,戏外却有着不可多得的缘分:不仅同是出身江苏,还生于同月同日。两人虽之前从未合作过,一个开朗热情,一个内向安静,但第一次见面侯勇便直抒对祖峰的喜爱,称其“特别内秀”。深入接触后,侯勇表示,“祖峰拍戏时和私下里不太像一个人,但又是一脉相承的。他私底下有荧屏上隐隐约约的爆发力,宽容度很高。”

  《面具》的故事发生在除夕前的哈尔滨,为用最真实的视觉画面引发观众的心理化学发应,剧组特意奔赴常州取景,在炎热的“三伏天”完成了发生在“三九天”的戏份。由于特别怕热,侯勇向剧组哭求“实在是受不了了,求求你们,把我棉衣衣胆拆了吧”,但拆过之后发现衣服会缺乏质感,只好又缝回去。就这样,极为怕热的侯勇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地在炎炎夏日中演绎了“寒冬腊月北方小城中”的公安干警丁战国。

  角色求新突破自我

  自从入行以来,侯勇的大多角色都是“硬汉”“军人”,久而久之,这种单一类型的角色让他感到自己的戏路很受限:“老演一种角色会没有新鲜感,就像一个江苏人,老吃淮扬菜,他会好奇东北乱炖和四川的火锅是怎样的,因为他对新鲜事物好奇。而这种好奇会产生化学反应,投入度和关注度都会不一样。”带着突破自我局限、重塑自我的“变革”之心,侯勇在尝试各种类型题材作品的道路上,遇到了《面具》。他用“看着看着汗毛都竖起来了”形容自己初读剧本时的感受,感慨“很多年没有碰到这种剧本了,不但剧情写得特别缜密、人物生动,最重要的是他对这个作品的态度很用心”。作为自己出演的第一部谍战剧,《面具》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设计,复杂真实的人性展现都让侯勇颇为动容:“这个剧本不单单让主角出彩,边边角角的人物都是立体有层次的,这样的剧本直接就激起了我的表达欲、表演欲”。

  就这样,长着一张老好人脸的侯勇开始突破自我,将丁战国“善伪难辨”的面具内化于心,在重重反转中给观众以意外和惊喜。制片人张海东表示,侯勇几十年演绎生涯积淀的“好人形象”和扎实演技,是自己主动向其抛出橄榄枝的重要原因,“这个人物要带给观众很大反转的,所以前面这个人物一定要显得真实可靠。”在侯勇看来,这次他是“以正演邪”, “他看起来是个老好人,但随着案情的抽丝剥茧式的推动,大家会觉得有点不对劲,感觉每个人物都好像有点问题。这个戏好就好在这儿,隔几集就是一个反转,不看到最后一集根本猜不出来。”

  直面年龄调整心态

  除了演员这个身份之外,侯勇在去年10月还有一个身份——前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副团长。2015年以后,军队陆续改革,侯勇所在的文工团也顺应政策接受了裁编。离开部队,侯勇着实难掩失落的情绪,尽管当时部队给了侯勇更好的安排,但他还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选择第一个离开。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同时也希望自己未来以演员身份继续专注地过另一种生活,用艺术和作品去影响别人。比如,在回顾自己近三十年的演员生涯时,侯勇想起曾有粉丝给他留言,因为看了《冲出亚马逊》这部电影而选择去当兵。在侯勇看来,这是身为演员最有成就感的地方,“以自己一点微弱的力量,能影响到别人去选择他终生所从事的职业,这比给我几万块钱或者得一个奖更重要。这是我到四十多岁才有的体会。”

  “五十而知天命”,作为公认的老戏骨,侯勇直言,“年龄是每个人都无法与之对抗的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能做的是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即使年龄可能会给自己的戏路带来诸多限制,他也越来越能泰然处之,懂得妥协与退让,“这个行业会有一些失落,因为你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整你所要扮演的角色、年代等。所谓的与时俱进,对于演员来讲有更真切的认知和体会。”

[责任编辑: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