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8月推出多场青少年研学活动

穿越时空 探秘古代西域人的生活

2018年08月07日 09:10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赵梅报道)想知道海贝在古代西域有过怎样的故事吗?想体验一下古人在运动会上都玩些什么项目吗?8月,新疆博物馆针对8-13岁学生推出多场青少年研学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带大家探秘古代西域人的生活,了解西域历史。

  活动一:绘制面具体验古代“假面”舞

  参观完镇馆之宝——苏幕遮彩绘舍利盒后,活动将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绘制一个苏幕遮舞面具,头戴面具体验一下古代人的“假面”舞是怎样的。

  苏幕遮彩绘舍利盒出土于苏巴什佛寺遗址,主要反映了古代龟兹地区非常流行的苏幕遮乐舞的盛况。苏幕遮,又名“泼寒胡戏”,是百姓祈求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的群众性活动,也是古西域为数不多的需要戴面具跳舞的舞种之一。这种舞蹈多在寒冬腊月举行,曾经风靡唐朝。

  活动二:DIY贝壳画讲述海贝的秘密

  从洋海墓地出土的海贝,当初是如何从海边来到西域的?孩子们在参观文物时了解到其中的秘密:海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曾是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商品交换媒介。海贝产于海,取得货币地位后,通过交换进入内陆地区。这种货币形式在商朝中晚期至周代曾大量出现,直到秦代铜制半两钱大量使用以后,海贝才逐步退出中原货币市场。

  “DIY贝壳画——海贝的秘密”活动中,小朋友们在贴贝壳画。新疆博物馆提供

  在互动环节,孩子们继续发挥想象力,用贝壳贴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吧。

  活动三:皮影戏手工当一回民间艺人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2011年,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手工活动将带领学生们体验一把民间艺人制作皮影的过程,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的发展历程。

  据了解,皮影戏最早起源于我国北方,并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活动四:帽子填色学唐人穿衣戴帽

  帽子填色活动以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骑马戴帷帽仕女俑为参照。通过参观文物初步了解到唐代妇女穿衣戴帽的审美情趣后,小朋友也给手中的纸质帽子填填色,比一比谁的帽子更美吧。

  据史书记载,这种帷帽盛行于武则天时期的中原地区。用藤条或席片作骨架,绷上布帛,帽沿上加缀一圈纱网,就成了帷帽。这件仕女俑像说明,中原这种戴帽时尚也流传到当时的吐鲁番地区。

  活动五:古代运动会家长孩子一起来

  古代运动会将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共同体验古代人玩的拔河、老鹰捉小鸡、投壶和十五柱球等体育项目。

  据了解,拔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主要用以训练兵卒在作战时钩拉或强拒的能力,后来发展成为一项民间体育娱乐活动;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玩的投掷游戏,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在唐朝发扬光大;十五柱球是唐代人创造的体育项目,玩法与保龄球类似。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