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村里的“爱心超市”扶贫又扶志

2018年08月08日 09:48   来源:新疆经济报

  核心阅读:都说做好事不应求回报,但乔拉克布拉克村就是要让好人有“好报”。开办“爱心超市”,不仅仅是帮困济贫,更重要的是以“爱心公益”为平台,礼遇好人,弘扬社会正能量,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新疆经济报讯(通讯员张伟民 李慧 杨晶报道)“村里的这个超市太方便了,靠自己平时的表现,就能兑换到在县城才能买到的衣物,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8月2日,贫困户锁力哈拿着一件兑换来的衣服边比划边高兴地说。

  走进这个占地35平方米的“爱心超市”内,货架上摆满了日常消费品。今年5月初,在伊犁州国土资源局驻尼勒克县喀拉苏乡乔拉克布拉克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努力下,村里的“爱心超市”终于开业了。

  小超市做起“大文章”

  为提高群众工作服务水平,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及时碰头。经过几番认真商讨,最终决定以“积分制”为依据,建立以乡风文明“红黑榜”评选活动为载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对全村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环境卫生整治、家庭诚信、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和文明风尚,在红榜上进行大力宣传,在全村树正气,扬正风;对村内破坏公共财物、不孝敬父母、婚丧事大操大办等不良行为,在黑榜上曝光,进行不点名批评,当事人对号入座,并按照“系统分类积分、集中量化考核、爱心物品奖励”的原则,进行“爱心超市”物品的兑换,有力提升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幸福指数。

  扶贫重在扶志。以往工作队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单位捐赠的物品,一般集中在升国旗、农牧民夜校活动中免费向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发放,或者在慰问活动中“送货上门”。时间久了,有些长期没有得到“爱心捐赠”的群众感觉受了“冷落”,长期免费给群众发放物资滋生了“等着干部送小康”的不良风气。

  如今,“爱心超市”的建立让问题迎刃而解。截至目前,该村已有150户家庭用积攒的积分兑换了约1.3万元的物品。

  小超市彰显“大智慧”

  都说做好事不应求回报,但乔拉克布拉克村就是要让好人有“好报”。开办“爱心超市”,不仅仅是帮困济贫,更重要的是以“爱心公益”为平台,礼遇好人,弘扬社会正能量,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在爱心超市的运行中,除了为村里在册残疾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等人群提供每月的定额物资外,在运作模式上,工作队针对出现的利弊总结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验管理办法。比如:送来的爱心物资太多怎么办?在款物接收时出具收据,登记造册;村民是自由兑换,物资乱了怎么办?款物管理要“账款相符,账物相符”,日清日结;怎么通过积分了解群众的具体贡献值?采用定期公示的办法,让大家眼里亮了,心里顺气。通过科学合理的机制和思维,理顺了群众的关系和情绪,对工作队的信任感与日俱增。

  “‘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模式,有效整合了社会慈善资源,不仅能够传递爱心,还激发了村民自力更生尽快脱贫的主动性。”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党委书记陈炯介绍说。

       小超市引领“新风尚”

  在乔拉克布拉克村,凡是接收到爱心人士和单位送来的物品,都由工作队和村“两委”专门各委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台账。征得捐赠单位和个人同意的情况下,在超市为其建立“爱心”专柜,建立荣誉档案,让群众知道“恩从何来”,让捐赠爱心人士和单位了解“爱到哪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拉近了干群关系,增进了彼此感情。

  为“爱心超市”捐赠物资的伊犁金水名店总经理刘金水说:“驻村工作队通过凝聚社会公益力量,依托村里的居民志愿服务体系,让我们的资源能更好地服务困难群众,看到真正困难的群众实实在在受益,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