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好榜样】一心为了村民过上好日子

——记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副乡长、托万哈迪勒克村党支部书记黄英杰

2018年08月09日 17:09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托万哈迪勒克村地处沙漠边缘,昔日贫困落后,如今村组通油路、家家住新房、户户通水电,村民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3300元增加到2017年的10160元,76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说起这十年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都说:“多亏我们的好书记黄英杰!”

  硬件好了群众才心安

  以前,托万哈迪勒克村生产条件落后,大型农机具基本靠借,全村5200亩农田灌溉缺水,一到耕种浇水的时节,村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村里的道路浮尘滚滚,大坑套着小坑,载重4吨的拖拉机最多能拉出去1吨货物。这些群众最难的事,黄英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6年,当时还是村委会副主任的黄英杰,将原本用于盖房子的钱拿出来,又向亲戚借了一部分,带头买了2辆大型拖拉机。谁家有需要,他就直接开去下地干活。对家庭困难的村民,他一向只收油费不收工钱;对其他村民也是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没钱他也从来没有上门要过。

  2008年,黄英杰当选托万哈迪勒克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带着村“两委”积极争取县乡党委、政府资金支持,又发动村民筹资,为村里修了水渠、闸口,彻底解决了村民浇水难问题。

  “没有路,农产品卖不出去,生产资料运不进来,我们会困死在这。”2011年,黄英杰倡议全村人修路,他带头拿出5000元,其他村民多则三五百元,少则三五十元,很快凑齐了5万元。他带着村里的80名壮劳力连续干了5天,筑起了2公里长的路基。第二年,村里的柏油路修通了,全村人都欢呼雀跃。现在这条路成了村民搞运输、发展农副产业的“致富路”。

  增收才是硬道理

  棉花是托万哈迪勒克村的主要耕种作物,过去很多村民害怕有风险、舍不得投入,种植棉花不施化肥,亩产较低。黄英杰带着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领着村民到自己的地里看,面对面培训、手把手施教。但还是有一小部分村民半信半疑。黄英杰对他们说:“今年你们的化肥我来买,如果效果好,你们把化肥钱还给我,如果效果不好,我也不问你们要了。”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棉花地里施起了肥,当年全村棉花亩产由原来的200公斤增加到260公斤,亩均收入提高了30%,如今全村棉花亩产达到350公斤以上。

  “说得再好不如干得漂亮。我打头阵,你们党员干部跟上,咱们一起干给群众看。”2009年,黄英杰发现核桃市场大、效益好,而且适合当地种植,就引导村民大面积种植。刚开始一些村民担心核桃收益周期长、挣不到钱。他先是邀请县、乡技术人员在村里办班讲课搞培训,又带着全村党员干部带头种,搞起了党员干部“示范田”。三年后核桃挂果,亩均收入达到896元,村民们纷纷加入进来。为了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黄英杰又贷款40余万元建起了600余亩核桃苗圃。现在,全村核桃种植面积达3800亩。

  今年,黄英杰又把脱贫致富重点放在了扶持贫困家庭发展庭院经济、精品果园、特色养殖上,帮助村里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起小拱棚,全村共建150座,每个拱棚可增收500元左右。村民海日古丽·艾麦尔看着棚里西红柿结出的小果实,满心欢喜地说:“这些西红柿可都是我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呀。”

  把群众当成亲人

  1990年,黄英杰随亲戚从四川来到新疆。“我刚来新疆时,穷得叮当响,吃住都成问题,乡亲们送我吃、供我住,我承包土地也是先种地再给钱。这样的恩情我一辈子也还不完”。他把托万哈迪勒克村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只要群众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2014年,村民玉苏因·买海提和妻子从父母家分家出来,新家只分到6亩地,生活非常困难。黄英杰四处奔波协调,帮助她承包了10亩地,免费为她提供棉花种子,还免除了2000元的承包费和500元的机耕费。当玉苏因的妻子阿依仙木拿着水果和自家做的馓子去感谢黄英杰时,他连连摇手,操着一口熟练的维吾尔语向阿依仙木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有困难你尽管开口。”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一直坚持做好事却不容易。黄英杰帮助贫困户艾买尔·买买提养殖刀郎羊;自掏腰包为阿布拉·扎依提购买春耕农资;为汗丽姑·艾买尔购买40袋水泥、7000块砖……说起黄英杰做过的好事,村民们说:“多得如同托万哈迪勒克村道路两旁的沙枣花。”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