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室里的“父子兵”

2018年08月13日 10:52   来源:新疆日报

8月9日,阿布力米提 · 阿不力孜(右)和儿子依斯凯德尔 · 阿布力米提交流葫芦画技艺。

  新疆日报讯(记者隋云雁 约提克尔 · 尼加提摄影报道)8月9日20时,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综合文化室依然热闹。不少村民带着孩子在木卡姆原生态演出馆看电影,还有几位村民在参观历史民俗陈列馆、民族团结展览室。阅览室里,村民阿布力米提 · 阿不力孜和儿子依斯凯德尔 · 阿布力米提正细心整理书籍,他们要等所有村民离开,把桌椅收拾整齐,才关灯锁门。

  71岁的阿布力米提是文化室义务管理员,47岁的依斯凯德尔是文化室管理员,自2014年文化室建成使用以来,父子俩每天都在这里照料。现在正是农忙季节,父子俩每天早早起来下地干活,10时之前赶到文化室开门上班。

  担任管理员对父子俩来说并不是偶然,事实上,阅览室里相当一部分图书来自阿布力米提的个人图书室。阿布力米提是村里的文化能人,年轻时就喜欢读书、剪纸和绘画,1990年,他在家里办起了个人图书室,自费买书供村民借阅。

  2005年,家里已经装不下那么多书,他又去村里的路口租了一间五六十平方米的小屋,把书搬了过去。“爱看书的村民很多,每天都有20多人来看书,有时候人多坐不下,我就让大家把书拿回家看。”阿布力米提老人笑眯眯地说。

  阿布力米提生活俭朴,手头的余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依斯凯德尔很支持父亲,他做木工活儿、理发挣钱帮助父亲买书和交房租。他还十分懂得做生意、搞促销。“人家买我两个箱子就送他一顶我批发来的帽子,买一顶帽子我就免费给他理发。”依斯凯德尔说。

  父子俩多年来一共买了1万多元的书籍,2014年村综合文化室建成,他们把所有的书都捐给了阅览室,并应村里邀请成为文化室管理员。

  “博斯坦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能人多,630平方米的村文化室建成后,极大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他们最高兴的是冬季农闲时有了温暖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党委委员、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主任库都斯 · 玉努斯说。

  阿布力米提父子俩每天都按时上班,他们负责检查维护书刊目录,解答村民的问题,还负责清洁工作。农民阅读时,父子俩就一直陪伴在那里,剪纸、画农民画和葫芦画、练习书法,阅览室里摆放了很多这对“父子兵”的作品。

  他们的作品都是反映农村新貌的,有不少是以“访惠聚”驻村工作和“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作品。记者看到,书柜上摆放的葫芦画中有一个画了红石榴,上面写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是爸爸画的,字是我写的,我们想用它来展现团结和谐的美好生活。”依斯凯德尔说。

  也有乡亲问阿布力米提,为啥要办个人图书室,为啥年龄大了还去当义务管理员?他说,自己爱好阅读绘画,不吃饭都行,不看书不行。“每天早晨忙完农活,来到阅览室,心情就很好,身体也不累了。”阿布力米提指着墙上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喜欢上了阅读,自己特别开心。

  记者了解到,2012年以来,哈密市、县(区)两级财政专项投入2亿多元资金,建成158个行政村综合文化室。

  据哈密市文体广新局党委书记吴广亮介绍,近年来,哈密市探索推进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九位一体”建设,其中包括布局合理的场地设施、健全完备的设备器材、专业稳定的管理人员、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等,有力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