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传统文化“活”起来 百姓生活“火”起来

民俗旅游中体验别样“新疆味”

2018年08月18日 17:44   来源:天山网原创

锡伯民族博物院。

      天山网讯(记者赵敏 杨运鹏摄影报道)锡伯古城景区、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在新疆伊犁少不了的不仅是美景,更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8月17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体验了一把新疆民俗旅游文化中地道的“新疆味”。

  推进锡伯古城建设 让锡伯文化“活”起来  

  17日,记者来到锡伯古城景区,看到道路两旁林立的建筑和宣传展板随处可见锡伯族文化元素,一座集历史、民俗、文化、民族特色、旅游等元素的古城让人遥想畅游之余,不免被锡伯族的多彩文化与厚重历史深深震撼。

  走进锡伯民族博物院,锡伯族起源、历史、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藏品和文史资料,通过传统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陈列布展,对锡伯族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弓箭文化博览苑则以中国弓箭博物馆为核心,以深厚的锡伯族弓箭文化底蕴为依托,展示射猎文化及礼仪文化……

  锡伯民族博物院讲解员韩玮玮说,这些历史久远的文化,既是对锡伯族传统技艺的传承,也反映了当下察布查尔县各族群众广阔的生活图景。

  “我觉得这里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是具有独一无二属性的,通过讲解,我了解到锡伯族历史发展的变迁,看着这些历史久远的印记,仿佛感受到传统锡伯文化一下子‘活了’。”人民网记者李娜在采访结束后,还特意录下锡伯语问候视频。

  据介绍,锡伯古城景区是以“旅游集散中心”、“锡伯文化展示区”、“靖远特色街区”、“弓箭文化体验区”、“民俗休闲度假区”等“一心六区”为主,这使得旅游观光和民俗体验相互补充,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目前,察布查尔县正加速推进锡伯古城建设,打造锡伯文化特色小镇,以锡伯历史民俗文化为主,同步推进多民族多元文化,让传统锡伯文化“活”起来,带动当地旅游发展。

采访团一行来到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民居内的家访点参观家访。

  “居旅共享”喀赞其 让百姓生活“火”起来

  告别锡伯古城景区,采访团一行来到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马蹄嗒嗒,铃声清脆,乘坐着“哈迪克”(马车),两边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徐徐向后。

  位于伊宁市东南方向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占地面积约22.9平方公里,核心区12.8平方公里,因多民族长期聚集的历史文化背景,这里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随着讲解员的介绍,记者看到,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中分布着各式欧式建筑、中西风格相结合的建筑、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以及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民居等,各式建筑在这里完美体现,保持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与布局。

  在民俗旅游区内的一家家访点中,标志性的蓝色建筑恢宏大气,院子里的景观葡萄架缀满果实,主人阿吉叶热情地招待着来访客人,生活热闹而充实。

  阿吉叶说,以前家里靠丈夫做小生意为生,自己则是家庭妇女没有收入,2008年景区开发建成后,随着游客增多,她便开始接待游客,现在一年能有5万元的收入。

  “每天来参观的游客很多,最近三天家里接待了400多名游客,平时我就在家里给游客做做饭,和游客聊聊天,非常开心。”阿吉叶说。

  事实上,在“居旅共享”的喀赞其,烧一手好奶茶、会跳舞、会赶马车等技能都可以为一个家庭带来收入。

  伊宁市卡山其民俗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海丽曼·阿吾提说:“我们这里主打‘居旅共享’特色旅游,游客在这里的所见所闻都是原原本本的民族文化,体验到的是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氛围,这种旅游模式广受疆外游客欢迎,同时也实现了居家和就近就业,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

讲解员正在讲解锡伯族传统文化历史。

采访团记者正在体验射箭。

采访团记者正在锡伯古城景区中游览。

锡伯古城景区。

锡伯古城景区全貌。

采访团一行来到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乘坐“哈迪克”(马车)。

民族舞表演。

游客们正在欣赏民族舞表演。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民居。

[责任编辑:贺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