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21名江苏“支边青年”重游新疆,“走过许多地方,最美的还是新疆”

2018年08月18日 23:47   来源:亚心网

  “如果不是老街里的那个邮局还在原来的位置,我真不敢相信这是我曾来过的阿勒泰,它从一个偏远小镇逐渐发展成如今的旅游城市,我感到震撼,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说起这半个月和“支边青年”的老伙伴们故地重游的感受,70岁的李卫华说,这是这辈子最值得的一次旅行。

李卫华和当年一起支边的同伴们在交河故城游玩。图 /单兴云

  53年前,李卫华和同伴们风华正茂,怀着满腔热血,从江苏徐州一路风尘来到新疆支边。岁月流逝,已是满头银丝的老人们,抹不去对新疆的思念,现在,古稀之年,21名“支边青年”相约回到新疆,只为再看看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为了这次旅行,老人们做了周密的准备,有的人还带了便携式坐便扶手架,感受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更多的是感慨万千,几十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变化这么大 为第二故乡感到骄傲

  正在喀纳斯旅游的李卫华将自己与老友们的合照发给儿女,兴奋地告诉他们:“阿勒泰的变化太大了,这里的风景太美了。”

  1965年,李卫华从徐州来新疆支边,被分到阿勒泰县(现阿勒泰市)盐池牧场,3年的支边时光让她与阿勒泰结下了情缘。重游阿勒泰也成为此次返疆之旅最重要的行程。

重游故地,老人们脸上满满都是笑容。图 /单兴云

  “支边时,我跟随文艺队从牧场来县城演出,那时候阿勒泰县的道路坑洼不平,大家住的是土平房,能够在农忙之后看一场演出就感到格外满足。”李卫华说,这次重回阿勒泰,发现这五十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阿勒泰市道路平坦开阔,高楼林立,傍晚时分广场上、游园里处处有人伴着音乐跳起舞,我和老友们也深受感染一起跳起来。”

喀纳斯,是所有旅者心中的天堂净土。图 /布尔津县委宣传部

  喀纳斯以美丽风光闻名,苍翠的森林与草原环绕着碧绿的喀纳斯湖,这里是摄影师的天堂,也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观光。阿勒泰地区也在打造“人间净土喀纳斯,冰雪圣城阿勒泰”核心品牌,绘就“金山银水”“千里画廊”。

  “我们去了喀纳斯,站在观鱼台上俯瞰蜿蜒婀娜的喀纳斯湖,看到五湖四海的游客夸赞美景,那时候心里特别骄傲。”和李卫华一起来支边的蒋广凤说,离开新疆这么多年,她时时刻刻都在思念这块土地,想念自己当年奋斗过的地方,也想念曾经难忘的岁月,“这辈子一定要回新疆看看,现在终于回来了”。

  人回到了家乡 心还记挂着新疆

  “在阿勒泰支边的那11年,是我这辈子永远无法忘记的时光。”这次旅行的组织者71岁的单兴云说。

“支边青年”相约回到新疆,感受这里日新月异的变迁。图 /单兴云

  1965年,18岁的单兴云从江苏徐州坐了火车倒汽车,一路颠簸用了10天才到新疆阿勒泰。“那时阿勒泰近乎没有人烟,我们被分配到阿勒泰县的第一牧场。”单兴云说,那时候牧场没水,大家就从山上挖渠引水;没有住处,大家在荒野里挖出一个个地窝子,用树枝搭“窝棚”。种麦子、种菜、盖房子、修水坝……单兴云和同伴用汗水和青春在新疆大地上开拓着。

  “直到1976年我们一家四口才回到徐州。人回到了家乡,心还记挂着新疆。”单兴云说,1999年,她来乌鲁木齐学习,尽管时间紧张,但她仍趁着课余时间连夜坐车赶到阿勒泰,“来去加上停留时间不到24个小时,就是想看看,总是割舍不下这个地方。”说到这儿,单兴云的眼里泛着泪花。

  单兴云2004年、2015年两次专程前往阿勒泰,“每一次回到阿勒泰,都能看到这里巨大的改变,城市建设越来越现代化,自然风光获得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交通也非常便利,去年我看到阿勒泰通了火车的新闻,这次我专门坐着火车从乌鲁木齐到阿勒泰,一路上非常舒适。”

  “故地重游、不留遗憾!”单兴云说,将当年支边的老朋友们组织在一起本就不易,这次返疆之旅不仅要重回当年的支边地,还想去南疆看一看。

  17天游遍南疆 每到一处仔细听仔细看

  17天时间,21名老人乘坐旅游大巴车游遍了南疆全部城市。

知青们此行用镜头拍下南疆之旅的每个瞬间,记录新疆之美。图 /单兴云

  “最高到达慕士塔格峰海拔4200米的地方,最远去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穿越沙漠公路,欣赏全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此次带团导游马鑫说,旅行中,老人们的守时和对新疆的感情让他很感动,“每天早晨集合,没有一个人迟到,他们不愿意给导游添麻烦,都要求自己拿行李。他们到每一处景点并非‘打个卡’,而是仔细看,仔细听,不错过新疆发展巨变的每个细节。”

  “就像歌里唱的,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72岁的何玉萍每到一处,都要拍照留念。她翻看着手机里的相册,在巴楚看野生胡杨林的坚韧挺拔;在喀什逛大巴扎看古老民居;在库尔勒夜游孔雀河感受夏日里的清凉惬意……每张照片都寄托着她对新疆的深深思念。

  在这17天的旅途里,自治区旅行社协会秘书长李秦每天都要给导游打电话,询问老人们的情况。考虑到老人们的身体情况,这个旅行团增加休息次数,只要条件允许,每过一个小时就停车休息一下;遇到行程较远时,导游就买很多馕带上,以备不时之需。

  “17天的行程时间不短,路途也不近,但我和老伙伴们并不觉得累。”何玉萍说,“现在的路多好啊,平坦宽阔,再也不是当年的土路了。”来之前她和伙伴们都说这么大年纪,这可能是大家最后一次来新疆了,但现在估计要“食言”了,“只要身体允许,我们还会再回来”。

  文 | 新疆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记者 刘新草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