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9日 10:01 来源:新疆经济报
8月27日,技术人员正在指导沙雅县海楼镇克孜勒塔木村村民对复播甜瓜进行打杈、选果、套袋。王玉堂摄
品牌建设拓宽新疆农产品市场销路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报道)8月23日,20吨来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的枸杞,搭乘“尉犁枸杞号”航空货运专班飞往广州。记者了解到,这批枸杞进入广州市场后将身价倍增,每公斤售价达200元左右,可谓“既赚吆喝又赚钱”。目前,巴州枸杞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加快打造区域性品牌,让特色枸杞走向更大市场,是当地枸杞产业从业者的共同目标。
比起尉犁县,“精河枸杞”已经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作为中国和欧盟互认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之一,精河枸杞现在已走出国门,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天山果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勤说,公司的两个合作社种植了5000亩优质枸杞,枸杞干果总产量约550吨。这几年,公司生产的大部分绿色有机枸杞都出口到中亚和欧洲国家。
随着品牌效应提升,精河县枸杞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17.4万亩,产值超过5亿元,成为当地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
信息时代,“物以稀为贵”正转变为“物以知为贵”,产品知名度越高,在市场上越吃香,这显示出打造品牌的重要性。新疆特色农产品众多,打造含金量足、影响力高的品牌,让其走向更大市场,关系着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壮大。像“精河枸杞”一样,新疆不少地方多年来在品牌打造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样的付出也日渐得到丰厚回报。
眼下,随着新一季小麦的收获,奇台面粉又将迈开新的市场开拓脚步。奇台县硕之辰农业合作社采用当地的优质红星小麦生产石磨面粉,吸引了不少疆内外客商前来采购。该合作社负责人周生福说:“从2016年至今,我们每年可以生产80吨面粉,已经销售到内地多个城市。”
作为新疆的产粮大县,奇台县近年来打造的区域产品品牌“奇台面粉”效果显著。目前,奇台县规模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共有16家,年加工荞麦粉、青稞粉、黑小麦粉、白小麦粉等优质特色面粉15000吨,“天山健客”“古城麦都”等多个单品销至内地市场,甚至走进周边国家。得益于品牌的塑造,“奇台面粉”在去年9月首次上线天猫商城后,成为网络上颇受欢迎的新疆面粉产品。今年上半年,“奇台面粉”天猫旗舰店销售3.2万单,共售出奇台面粉140余吨。
不难看出,品牌正为新疆特色农产品带来越来越多的效益,这也是自治区持续推动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方向所在。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厅了解到,到2020年,新疆“三品一标”环境监测面积将达到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43%以上,推荐上报数量年增幅保持在8%以上,产品质量保持较高水平,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这将为新疆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开拓更大市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8月25日,阜康市城关镇南湾村村民王勇刚在观察蘑菇生长情况。王勇刚多年种植温室大棚蔬菜、蘑菇,去年投入400万元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蘑菇生产厂房,隔成6个生产单元,安装了智能温控设备。王勇刚预估,这里一万袋平菇卖完可收入10万余元。谭明镜摄
准入贴标擦亮“察布查尔大米”招牌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宋雅文报道)8月28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水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该县绰霍尔乡博斯坦村惠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魏定江,看着离收割还有半个月左右时间的水稻田,欣喜地说:“我们种植的稻谷利用天山雪水浇灌,颗粒饱满、晶莹透亮,是真正的好大米。”
据介绍,惠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稻谷都是自产自销,为了提升知名度,该合作社还注册了自己的大米商标。“以前我们种的大米每公斤售价6元,品牌建设后,大米每公斤售价达12元。”魏定江说。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处伊犁河以南,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造就了察布查尔大米独特的韧性和口感,有贡米和军粮之美称,是新疆三大水稻主产区之一。虽然该县出产的大米品质优良,但市场认知度始终不理想,价格上不来。
2017年,新疆首次实施“三品一标”补助政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随即对当地19家大米企业推行了准入和统一标识。凡是符合准入标准的大米企业,都可以在大米包装袋上使用“察布查尔大米”地理标志商标,从而逐渐摆脱了原来品牌参差不齐、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察布查尔大米”开始抱团闯市场、创品牌。
新疆伊美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波说,过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各自为政,现在实行准入贴标管理,促进了当地大米品牌的打造,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度。
除了抱团发展,互联网销售也是打响“察布查尔大米”品牌的方法之一。
2017年9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头茬新米登上了淘宝聚划算平台,并以5分钟5000件的速度迅速掀起抢购热潮,7个小时后卖出了10万件。通过电子商务的全新营销模式,“察布查尔大米”在网络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如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着力在标准化和品牌上下功夫。2016年,该县的大米获得欧盟有机水稻认证,每公斤收购价也大幅提升。目前,全县1.5万亩有机水稻产值逾1亿元,带动了1000余户稻农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实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亩均效益丰厚的“双丰收”良好局面。
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产供销体系 打响新疆三文鱼品牌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郑卓)8月28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村三文鱼养殖区里,自动投喂机定时向网箱内的三文鱼播撒饲料,饲料刚一落水,三文鱼群就开始涌动翻滚,争抢鱼食,水面上形成大片的鱼浪,好不热闹。在鱼苗培育区,工人们正在对较小的鱼苗进行区域分流,以降低鱼苗密度,确保鱼苗的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
在离尼勒克县4000公里外的北京,一场关于三文鱼的论坛也在进行中。刚刚参加完论坛的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丁香,在与全国同行们的交流和比较中,更加坚定了对三文鱼产业发展的信心。
当姚丁香在北京开会的时候,新疆的20余家天蕴三文鱼专卖店如往常一样迎来送往,海蓝色的门店装饰、宽敞的落地窗、干净的不锈钢台面,与市场上鱼店的形象相去甚远。
鱼也有品牌吗?卖鱼也能开专卖店?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自2016年“天蕴”三文鱼诞生以来,该公司就一直在探寻品牌发展之路。“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使我们生产的三文鱼广受市场认可。”姚丁香说。
一个好品牌的形成,最终还要回归到产品本身上。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选择有丰富冷水资源的尼勒克县建立养殖中心,采用绿色生态水产养殖方式,综合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设备设施等使公司冷水鱼养殖能够做到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在加工方面,该公司投资建设2000余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建设封闭式无菌加工车间,使三文鱼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冰鲜三文鱼采取全程冷链运输模式,保障产品从打捞出水到销售终端的冷链物流环节控制在24小时内。废物处理环节也不容忽视,该公司养殖环节配备养殖废弃物回收装置,回收的鱼粪、残饵与加工环节产生的鱼肠等无法食用的内脏,通过一体化处理装置转化为优质的肥料,这些肥料用于荒山绿化、农田灌溉等。
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注册了相关商标,其出产的三文鱼有了自己的名字。在全疆范围内建立销售直营和加盟店以及互联网营销网络平台。“公司先后在乌鲁木齐、博乐、哈密、喀什等地建立了20余个实体店,店面统一装修、统一进货、统一管理,使用统一的门头标志。”姚丁香说,为了推广“天蕴天山跃出三文鱼”品牌,公司也是历年中国—亚欧博览会上的常客。
通过对品牌的培养,去年,该公司三文鱼销量达2300吨,其中90%销往内地,上海是他们最大的市场。
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种养结合为奶制品质优筑牢基础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热依达报道)“从原先奶牛日单产牛奶15公斤,到如今日单产牛奶25公斤,靠的是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的支撑。”8月28日,昌吉州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族乡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峰说。
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现有社员387户、奶牛2150头,建有肉牛场、肉羊场、饲草料中心、沼气站、有机肥厂等。2013年,该合作社出产的生鲜乳通过无公害认证及“努尔加”商标注册。
张峰告诉记者,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未成立前,当地的奶牛都是散养模式,因为养殖模式、管理方式不统一,出产的牛奶品质参差不齐。“农牧民都是人工挤奶,这样容易滋生细菌,而且人工挤出的牛奶大多是散卖,农牧民挣不上多少钱。”张峰说。
为了做到统一管理,张峰在乡里建了“托牛所”,把农牧民手里的牛收入“托牛所”,统一饲养。“第一年有260头奶牛,第二年经过筛选我们只留下了几十头奶牛。没有好奶牛怎么产好奶,所以我又开始琢磨品种改良。”张峰回忆说。
张峰到阿勒泰地区、伊犁州、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考察后,挑选了适合养殖的奶牛品种进行繁殖,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的品种越来越优,日单产牛奶量逐渐提高。
如今,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托牛所”,拥有先进的消毒设备,以确保无菌作业,全自动挤奶器可同时为64头奶牛进行无菌式挤奶,15分钟即可完成。在保证鲜奶品质上,该合作社以20万元年薪聘请了营养师,为奶牛科学搭配饲草料。同时设立了实验室,每天对鲜奶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确保环保无污染,口味纯正。
“近几年,全国上下都在提倡绿色生态养殖,为此我们也在做尝试。”张峰说。2016年,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了努尔加村毗邻的二道水村、红沟村8000亩地,其中3300亩地用于种植苜蓿,其余的土地种上了玉米和青贮饲料,为奶牛提供绿色健康饮食。
“牛羊养殖的废弃物通过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用在我们的种植基地里,基地种出的作物我们再进行加工变成有机饲料,种养结合的模式让我们真正形成了绿色生态圈。”张峰说。
【记者手记】打造名副其实的新疆名牌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报道)在农产品供给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中,品牌作为产品品质最直观、最集中的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疆众多的特色农产品要想在市场上收获更丰厚的回报,就必须在品牌打造上付出更多努力。
众所周知,新疆农产品品类丰富、品质优良,长期在市场上享有美誉。但盛名之下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新疆农产品”只是一个整体上的宽泛界定,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清晰标准。在市场上,真正形成影响力、创造巨大价值的新疆农产品品牌并不多见。没有品牌,产品就没有溢价空间,也无法形成消费黏性,最终导致好产品卖不上好价格,这也是新疆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面临的困扰之一。
从数据来看,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仅有23件,远低于内地一些省市。这显示出,新疆特色农产品要改变“有品无牌”的状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品牌就是好口碑,这需要过硬的产品质量作基础。当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追求优质高效已经成为全区农业工作者的共识,通过加强源头把控、提升技术水平等方式提升产品质量的实践俯拾皆是,这无疑是好的现象。我们要继续抓紧质量这个核心,精益求精打造更高品质,让新疆特色农产品真正成为质量的代名词。
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品牌之所以能够成为品牌,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在统一的标准之下,塑造了被消费者高度信赖的统一品质。反之,标准化欠缺的产品,就很难在品牌打造上有积极作为。当前,我们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因为在标准上的缺失,无法迅速有效地与现代市场体系相贴合,质量良莠不齐的产品,甚至冒牌产品同台竞争,既不利于维护整体形象,也不利于打造高品质品牌。我们也看到,不论是全区农业主管部门还是行业协会等,都认识到了标准化的作用而大力推进,这必将有效提升新疆特色农产品的辨识度和美誉度。
品牌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合力推进,在具体的工作上也需要多方发力,让特色农产品不仅提升“硬实力”,也注重打造“软实力”,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我们最终会将一个个名副其实的新疆名牌呈献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