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中秋】生活多变迁 幸福溢心间

——从大锅盔到月饼看新疆人的生活变迁

2018年09月19日 09:18   来源:新疆经济报

  核心阅读:变迁不只是体现在月饼上,还有过中秋节的方式。过去,每逢中秋节,一家人或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相互问候祝福,一起赏月亮。现在,各族群众以各种形式欢度中秋节,有的一家人出去旅游,有的看演出参观展览,有的预订餐厅吃团圆饭,在社区,社区干部会组织各族居民自导自演节目欢度中秋,在乡村,“访惠聚”驻村干部会组织村民庆丰收话团圆。在全疆各地,各族群众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度中华传统佳节。过中秋节方式的变迁,也见证着新疆各族群众生活的变迁,展现着各族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迎春报道)中秋佳节临近,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编剧程万里忙得不亦乐乎。这几天,他正在和各族剧组工作人员一起协商修改电视剧本,这个中秋节,他要在加班加点地修改剧本中度过了。

  越是忙,越是怀念中秋节习俗。18日,程万里向记者讲述了新疆人过中秋节的习俗:“中国人过中秋节,吃月饼是一个重要的习俗。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到了中秋节,新疆人总会制作一个大锅盔,像平底锅那么大。如果谁家生活条件好,把红糖、葡萄干或杏干掺进去,带点甜味,算是最好的月饼了。”

  为什么把大锅盔当成月饼?程万里说:“那时候,新疆距离内地远,交通不便,把内地的月饼运到新疆,需要10天左右。于是,新疆人就自己制作一个大锅盔,当月饼,寓意团圆和睦。”

  程万里回忆道,到了中秋节,他们全家人聚在一起,父母将大锅盔切成若干份,每人一份,大家吃得很香。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新疆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工厂,很多新疆人才吃上了真正的月饼。

  “现在,交通发达,新疆各族群众可以品尝到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运到新疆的各种特色的月饼,还有很多新疆本地生产的香甜月饼。到了中秋节,新疆各大商场和超市都摆满月饼,可谓琳琅满目,味道丰富,现在过中秋节,最不缺的就是月饼了。”程万里感慨地说。

  程万里认为,从大锅盔到月饼的变迁,其实是中原饮食文化与新疆各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尤其是现在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群众善于在饮食方面进行创新,制作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月饼,就是按月饼的形状制作,里面加了核桃仁、葡萄干或红枣,既是月饼也是点心,味道鲜美,名气很大,不但当地各族群众喜欢吃,其他地方的各族群众也喜欢吃,不少人慕名跑到和田购买这种月饼。

  变迁不只是体现在月饼上,还有过中秋节的方式。程万里说,过去,每逢中秋节,一家人或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相互问候祝福,一起赏月亮。现在,各族群众以各种形式欢度中秋节,有的一家人出去旅游,有的看演出参观展览,有的预订餐厅吃团圆饭,在社区,社区干部会组织各族居民自导自演节目欢度中秋,在乡村,“访惠聚”驻村干部会组织村民庆丰收话团圆。在全疆各地,各族群众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度中华传统佳节。过中秋节方式的变迁,也见证着新疆各族群众生活的变迁,展现着各族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