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幸福】金秋庆丰收 谱写幸福曲

——七个新疆普通农牧民的一天

2018年09月24日 12:04   来源:新疆日报

  9月23日,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在哪里?丰收在广阔的田野里,丰收在欢乐的节庆里,丰收在农民绽放的笑容里。

  党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秋分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推出特刊,记录天山南北7个普通农牧民的一天,捕捉他们的幸福表情。从他们的笑容中,感受丰收的味道,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丰收季广大农牧民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

  采棉机喜收新棉

  9月22日,鄯善县连木沁镇汉都夏村葡萄喜获丰收,驻村工作队队员、村组干部在晾房里帮助村民晾制葡萄干。 杨文浩摄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毅报道)9月20日晚,太阳渐渐西下,沙湾县气温回落,秋燥慢慢褪去。晚8时,天空飘来几片云彩,吹来凉爽的风,让人感觉惬意。

  但此时,沙湾县农科金岳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韩波却一点也不轻松,他紧盯手机屏幕,查看天气预报。

  “明天我们要试车,千万别下雨。”韩波说,这几天棉花已开,要尽快采收,如果下雨将影响收成。

  即使现在棉花采收已完全实现机械化,但采收期间如果下雨,棉花被淋湿,就必须等晒干了才能继续采收,这让韩波心里有些忐忑。

  好在天公作美,一夜无雨。

  21日一早,韩波早早来到合作社,采棉机已完成检修,准备出发。当天是合作社采收棉花的第一天,今年也是新型打包式采棉机大规模使用的第一年,当天的试车至关重要。技术人员将根据采收情况对采棉机进行调整,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采收做好准备。

  上午11时,采棉机缓缓停在了棉花地边上。这台采棉机是个大块头,轮胎比人都高,爬上去有点费劲。韩波和合作社社员使劲爬上这台巨大的机器,做着最后的准备。

  “这机器采收效率高,一台顶过去的两台。”韩波兴奋地说。

  10分钟后,经过几名社员的最后确认,驾驶员启动了引擎,一手旋转方向盘,一手操作控制杆,对准行进路线——采棉机下田了。韩波和几位社员站在采棉机的驾驶平台上,仔细观察着采棉机的运行状况。

  驶入棉田的采棉机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不一会就采收了好几十米,在广阔的田地里,身形巨大的采棉机又变成了“小轿车”。

  得益于提前两个月的准备,采棉机运行一切顺利,采收环节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只有个别的小参数需要调整。走走停停,不到1小时,采棉机到了“下蛋”的时候。

  “这种采棉机外号叫‘下蛋机’,可以一边采棉一边打包,非常先进。”韩波说,打包后的棉花被专用塑料布包裹成圆柱形,卸到地面后可以直接拿去加工,因此才有了“下蛋机”的外号。

  驾驶员按下控制按钮,仅短短十几秒,采棉机就自动完成了打包,一个巨大的圆柱形棉花包缓缓从采棉机上滑到地面,韩波和社员们拿着手机目不转睛地拍着视频。

  “下蛋啦!”视频刚发到朋友圈,便引来了点赞,今年的棉花丰收季就这样开始了。

  苹果丰收乐农家

杨忠琼在自家果园查看早熟品种苹果结果情况。

  新疆日报讯(阿克苏记者站刘红文 通讯员薛苏伟摄影报道)9月23日9时38分,温宿县核桃林场果农杨忠琼来到果园中查看苹果长势。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头,红彤彤的果实让人满心欢喜。

  “今年的苹果长得不错,不仅个头大,果形也好,卖个好价钱不成问题。”杨忠琼信心满满地说。杨忠琼的信心是有底气的,原来两天前,一位东北老板来到她家,提出要收购她家的苹果,价格随行就市,这意味着杨忠琼今年增收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2010年,杨忠琼开始种植苹果。在政府的帮助下,采用科学管理和矮化密植技术,2012年,她家的苹果开始挂果,因品质好、糖分足,并且有“冰糖心”,她家的苹果从不愁销路。

  “去年,我家苹果产量14吨,纯收入5万余元,今年产量增加,预计收入还会增加不少。”杨忠琼说,得益于种植苹果,全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杨忠琼家的苹果园,只见一棵棵粗壮的苹果树在她的精心管护下,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杨忠琼一边仔细查看红色的苹果,一边说着这几年种植苹果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刚种植苹果那会儿,我什么技术都不懂,多亏政府派来的技术人员给我们指导技术。”杨忠琼说,按照林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她采取上农家肥、科学浇水管理等措施,几年下来,她家的苹果品质好、口感好,售价也比别人高出一大截。

  “再过几年产量会更高,那时一年的收入就能买辆小汽车了。”杨忠琼开心地说。

  核桃增产心欢畅

9月23日,托合提吐米尔·买买提和家人在一起。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张文敏摄影报道)9月23日10时25分,走进叶城县棋盘乡塔尔阿格孜村,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着采摘核桃的果农,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村民托合提吐米尔·买买提正在分拣刚从树上打下来的核桃。他家今年种植了近15亩核桃,一棵棵核桃树被一串串青皮核桃压弯了枝头。看着挂满枝头硕大饱满、品质优良的核桃,托合提吐米尔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托合提吐米尔说:“以前我们种的核桃销售渠道单一,只能被当作干果收购,核桃的价值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现在各乡镇、村都建了加工核桃的卫星工厂,改变了以前核桃不分等级、统一售卖的情况,让我们果农真正得到了实惠。”

  今年,叶城县58万亩核桃迎来了大丰收,预计总产量12.5万吨左右。近年来,叶城县依托适宜种植核桃的区位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核桃种植,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目前,核桃种植已成为拓宽叶城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途径。叶城县从核桃种植、粗加工、深加工上全方位精准发力,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核桃“吃干榨尽”,让小小的核桃成为兴农富民的增收致富果。

  “今年,我地里的核桃每亩能收获200多公斤,从春天追肥、浇水、打药,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都来村里给我们现场指导,核桃亩产比去年增加了几十公斤。”托合提吐米尔高兴地说。

  随着叶城核桃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来叶城收购核桃的客商逐年增多,核桃种植户销售核桃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托合提吐米尔一边打着核桃一边说:“近年来,党和政府为了让我们农民增收致富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措施,像安居富民房补贴、种植补贴等,还教我们科学种植,提高核桃产量和收入,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教育好子女,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螃蟹走俏蟹农乐

9月23日,养殖户田闯分拣螃蟹。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陈洋摄影报道)“嗒嗒嗒……”9月23日凌晨6时45分,兵团第十师183团新港湖的湖面上响起渔船发动机的声音。

  螃蟹养殖户田闯和工人们开动渔船向着湖心的地笼奔去。渔船在湖面上行驶了30多分钟后,天色逐渐亮了起来,渔船上的人们开始起竿、捞网。不一会儿,十几米的地笼被工人缩成了一个装满螃蟹的大网兜。

  在岸边,6名工人正忙着将昨天打捞上岸的螃蟹进行分拣、绑扎、包装,按照客户下的订单,将包装精美的螃蟹礼盒分批发往乌鲁木齐市,再空运至内地。

  “今年春季我们投放蟹苗10吨,现在已经打捞了20多吨,预计还能再打捞十几吨。”

  田闯最开心,两年前他开始尝试养殖螃蟹,现在有3000亩的养殖水域。

  兵团第十师的螃蟹凭啥火爆?关键靠优质的水源。田闯指着北面说:“新港湖的湖水源于额尔齐斯河,养出来的螃蟹个大饱满、蟹黄丰满、肉嫩鲜美。”

  “这两年,我们不断学习新技术,引进了网箱养蟹技术和套养技术,并从内地订购海鱼作为螃蟹的饲料,养殖的商品蟹供不应求。”田闯介绍,为了养出高品质的螃蟹,他多次前

  往江苏、浙江、辽宁等地考察学习螃蟹养殖技术。“我养的螃蟹品质好,价格自然就高,今年预计纯利润可达上百万元。”他说。

  近年来,兵团第十师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优质水资源,大力发展螃蟹、白斑狗鱼等水产养殖,通过“合作社+基地+职工”的模式,扶持大批像田闯这样规模化生态养殖的水产户。螃蟹养殖不仅成为水产养殖户增收的新渠道,还成为该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增长点。

  “石榴让我过上好日子”

9月23日上午,阿卜力孜把刚刚从园中摘回的石榴卸下电瓶车。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道忠摄影报道)9月23日11时20分,皮山县皮亚勒玛乡乌堂村村民阿卜力孜·麦提柯孜开着电瓶车,把刚采摘的石榴往家里拉。

  今年,皮亚勒玛乡的石榴长得特别好,个头大、色泽鲜艳。阿卜力孜家的8亩石榴平均亩产超过1吨,80%以上都是单个重量超过300克的大果。一眼望去,大部分石榴直径都超过10厘米。个头大的石榴,每公斤的收购价是15元,仅卖石榴一项,今年阿卜力孜家的收入就能超过11万元。

  阿卜力孜种石榴已经有10年时间了。他不断跟乡里的技术员学习石榴种植技术,家里的石榴亩产量逐年提高,品相也越来越好。

  目前,已经有20多位外地客商进驻皮亚勒玛乡收购石榴,农民们的石榴根本不愁卖。皮亚勒玛乡以盛产皮亚曼石榴而闻名,近年来,皮亚曼石榴的名气越来越大,在一些网店,甚至可以卖到每公斤40元。阿卜力孜家的石榴还没有采摘完,就被乌鲁木齐客商马留洋全部订购了。“通过种石榴,我盖了新房子,娶了新媳妇。石榴让我过上好日子!”阿卜力孜高兴地说,他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大枣红了 农民笑了

9月23日,吴显明正在采摘鲜枣。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郝婧摄影报道)9月23日9时32分,哈密市伊州区二堡镇宫尚村村民吴显明已经在枣园里忙碌了好一阵了。“今年红枣产量真不错,一亩地能产鲜枣一吨多,晾晒成干枣也有700公斤。”吴显明高兴地说。

  吴显明还是二堡镇的农民技术员,近两年红枣市场持续向好,吴显明并没有因此放松对红枣地的管理,他家的枣树枝头缀满了红枣,地面上几乎没有杂草,自然成熟坠落的红枣铺了一地。

  “我从2005年开始种植红枣,现在14亩枣树已经进入丰产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吴显明说。

  2010年,吴显明组织村里的种植能手成立了大枣科技服务队,帮助周围村镇有需求的农民修剪、抹芽。“最多的时候,我们服务队有30多人,林业部门每年冬季组织集体培训,春夏季林业专家都在地头给我们讲解如何管理红枣,我学到了许多管护知识。”吴显明说。

  笔者来到吴显明家,红红的大枣铺满了整个院子,中间用粗木棍分成4个部分,吴显明的老伴把分级过的红枣进行进一步处理。

  “这是我们用筛枣机筛选过的红枣,有些不达标的我们要把它挑选出来。”吴显明说,哈密大枣可以鲜食、入药,每个等级都有标准,不能让消费者觉得不值。

  吴显明指着自家的院子说,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是安居富民房,有81平方米。另外,他又在镇上买了一处楼房。“现在我和老伴春种秋收就在平房里住着,冬天我们就搬到楼房住,楼房暖气热,采光好,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他说。

  这两年,吴显明主动参加了宣讲队,当上了草根宣讲员,走乡入户宣讲党的好政策。“我要发挥党员的作用,宣传党的好政策,带领大伙儿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吴显明认真地说。

  拜克吐别克发了“羊财”

拜克吐别克给羊添加饲料。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刘利君摄影报道)“发展育肥养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9月23日,霍城县果子沟牧场牧业村牧民拜克吐别克·库阿特别克告诉记者,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5年前,拜克吐别克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他家养殖兼屠宰的收入已经达到六位数了。

  “2014年,村里给我发放了10只扶贫羊,我开始搞养殖。3年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帮我搞起了育肥养殖,同时我还做起了屠宰,从牧民手里买羊,宰杀后再拿到市场上批发。”拜克吐别克说,

  他从一次屠宰5只、10只羊做起,然后把收益再投入到周转资金中。慢慢地,他的育肥羊群变大了,屠宰量也增加了,能一次屠宰50只羊。今年的市场行情好,仅育肥和屠宰两项,拜克吐别克家里的收入就已经超过10万元。

  拜克吐别克指着眼前崭新的羊圈告诉笔者,今年,他扩大了育肥羊的数量,投资4万元新盖了占地120平方米的羊圈,三面是砖砌起来的,红色彩钢顶,“冬季到来时,在朝阳的南面罩上塑料薄膜就成了暖圈。”拜克吐别克和妻子用编织袋装上新鲜的黄豆秸秆送到石槽里,还有两个月就可以出栏的200多只羊立刻围过来。“我家还有10头牛和3匹马,现在都在夏牧场请人代牧。”拜克吐别克一边给羊放秸秆一边说,今天,他又收购了50只羊,打算晚上宰了,明早送到市场上去。

  拜克吐别克家富了,一家人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如今,拜克吐别克夫妇每周一都按时参加升国旗仪式,拜克吐别克还在农民夜校学习养殖知识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现在他已经会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自己的名字了。他说,不仅口袋要鼓囊囊,精神上也要亮堂堂!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