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边疆行——共同书写新篇章”走访活动

【援疆医生 “缘”将一生】张琪:少小离家老大回 医疗援疆报乡恩

2018年09月25日 18:54   来源:天山网原创

  编者按:自2016年4月,第一轮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队到达喀什并开展工作以来,医院共申请课题410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立项47项,各级财政用于组团支援的经费共计7462万元,捐赠各类医疗物资4台件,价值约25万元……近日,“新时代·边疆行——共同书写新篇章”走访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共同见证了自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取得的累累硕果。

  据悉,2018年春节刚过,广东省就紧锣密鼓选拔了新一批的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奔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这支医疗队是由来自广东省十家三甲医院的24名医疗、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而每一名参加援疆的队员,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暂时告别父母、爱人、孩子,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与新疆结下了深深的缘。今日报道第一篇《张琪:少小离家老大回 医疗援疆报乡恩》。

张琪下乡为村里的百姓义诊。

  天山网讯(记者张雨哲摄影报道)“今年和我一起从广东来援疆的6位队友都是女同志,我们可以是羊城的木棉花,也可以做天山的雪松’。”9月19日,张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琪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岭南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在还兼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一职。她曾获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和2008年“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2012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7年获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8年4月,张琪告别亲人、朋友和同事,重新踏上久违的土地,开启了医疗援疆之路。

  “我与新疆有情,与喀什有缘”

  1978年,张琪出生在阿勒泰地区北屯市阿尤布拉克矿区,并在那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直到6岁,因父母工作调动去了内地。这一走,就走了三十多年。

  “因为阿勒泰地区经常下雪,父母给我取名‘张洁’,寓意皑皑白雪,后来父母给我改为了‘琪’,意为‘美玉’,取意于当时矿区随处可见的宝石美玉。”张琪说起自己名字由来的时候,无不自豪地透露出与新疆这片土地“命中注定”的缘分。

  “我与新疆有情,与喀什有缘。2016年9月12日,当飞机一路向西飞到新疆境内的时候,看着绵延的昆仑雪山和一望无垠的沙漠,我的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滑落,我在心里说——亲爱的新疆,时隔33年,我终于回来看你了。”张琪说。

  “援疆是与喀什延续一生的缘分”

  2016年,当同事援疆医生林楠教授邀请张琪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讲课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2017年,当时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邹小广邀请张琪去喀什开设专家工作室的时候,她也一口应允了;2018年,当组织选派、动员她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当挂职院长的时候,她克服家中诸多困难,毅然踏上了援疆之路。

  “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热爱,让我觉得自己比一般人更应该来援疆,这是一份心底的情结,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必须来,也应该来。”张琪说。  

  4月19日,张琪抵达喀什的第二天,就和其他23名队友一样,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在援疆工作中,让张琪记忆犹新的是5月4日那天,她和医疗队下乡义诊。这是她第一次走进喀什的农村——岳普湖县岳普湖乡英买力村。

  在这里,张琪看到了医院驻村的同事。其中有一位年轻医生——阿不力克木江 · 阿布杜如苏力,他是医院急诊科的副教授,也是医务部的副主任,而在村里,他的身份不再是教授也不是主任,而是一位村支书,他要带领着村里的1800多名村民彻底脱贫。“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好好干,这是我们的责任。”正是阿不力克木江 · 阿布杜如苏力的这一席话,让张琪对自己的援疆工作有了重新的定位,也让她认识到,来喀什援疆,是从狭隘小我走向开阔大我的历程。

  “作为援疆医生,我们每一批医疗队都一直在努力推进落实每一件小事,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医院惠及更多的群众,尽可能‘师带徒’传帮带培养出更多的徒弟,尽可能给美丽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留下更多的东西……这也是延续我与喀什的缘之所在。”张琪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何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