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边疆行——共同书写新篇章】从“要我援疆”到“我要援疆” 广东“组团式”援疆打造家国情怀的医疗队

2018年09月25日 16:49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喀什9月22日消息(记者张琼文)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2016年4月,当第一轮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队到达喀什并开展工作,就标志着医疗援疆工作进入了快速、高效、务实的新时代。喀什位于新疆南部,而脱贫攻坚,南疆是主战场。所以,广东“组团式”的医疗援疆落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意义重大。9月19日,“新时代·边疆行——共同书写新篇章”走访报道团走进喀地一院,切实感受到援疆工作者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克服万难的家国情怀。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央广网记者 张琼文 摄)

  首创南疆三甲医院 迈入快速发展新轨道

  据喀地一院院长张琪介绍,喀地一院成立于1934年,是新疆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在广东的无私援助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结束了南疆没有三甲综合医院的历史。

  医院按照广东学科带动,做强三甲,辐射南疆,医疗惠民的援建原则,先后建成了25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2个自治区级护理培训基地以及目前南疆医疗行业唯一的博士后工作站。喀地一院目前已成为全疆学科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群众最认可的地州级医院,实现了由单一诊疗向医、教、研复合型医院转型的发展目标。

喀地一院院长张琪日常出诊。(喀地一院供图)

  学科群组团援疆 因地制宜提升诊疗水平

  据喀地一院院长张琪介绍,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与喀地一院以学科群组团方式,共同研究制定和提出了2018年广东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干部人才需求计划。其中增减调整5个学科专业,学科(含院长)总数和选派总人数均维持24人不变,总体根据疾病种类、学科属性划分为7个学科群。

  学科群组团更加契合中组部对组团式援疆的要求,是对组团式援疆工作内涵的深化和充实,将为医院学科建设和今后多学科诊疗发展提供有益指导和引领,更好地实现组团式结对帮带促专科发展的目标。

  要我援疆我要援疆” “七朵金花用柔软改变喀什

  2018年春节刚过,新一批的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奔赴喀地一院。这支医疗队是由来自广东省十家三甲医院的24名医疗、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而队伍中有7名女队员,她们的平均年龄不足37岁,有6位博士

  据了解,她们分别是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张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陈敏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超声的狄娜,中山大学眼科医院的李星仪,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杨程甲,广东省中医院妇科的朱敏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明艳芬。采访中,张琪院长自豪的说,我们可以是羊城的木棉花,我们也可以做天山的雪松

  说起援疆,她们各有故事。七朵金花中年龄最小的是杨程甲大夫,从事心理精神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10年。她是名85后,也是原本要步入婚姻殿堂的准新娘。援疆,让婚期推迟。但家人的支持、爱人的理解让她坚定地踏上了援疆之路。她说,援疆是国家大计,我义不容辞。谈到日常出诊,杨程甲大夫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一位老病人,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有一天来日常复诊,得知杨大夫回广东未出诊,以为杨大夫援疆工作结束,回到了广东不再来喀什。竟坐在诊室门口嚎啕大哭,用并不通顺的普通话喊着,杨大夫不在,我可怎么办。杨程甲大夫回喀什后听到这件事,她真实的感受到病人离不开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她给病人带来的希望。

  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这是中山大学北校区老红楼前戴季陶老先生的题词。张琪院长讲道,医疗是可以走到老百姓的心里去的,让当地居民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她说,我们每一批医疗队都一直在努力推进落实每一件小事,期冀在一年不长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喀地一院惠及更多的民众,尽可能师带徒传帮带培养出更多的徒弟,尽可能给美丽的喀地一院多留下些东西。我们是有家国情怀的援疆小分队。一段援疆路,一世援疆情。

[责任编辑:贺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