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援疆项目重点向脱贫攻坚倾斜 精准扶贫让新疆人民更有获得感

2018年09月27日 10:56   来源:新华日报

  面对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全面脱贫的历史重任,江苏省将助力新疆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援疆工作的中心任务,援疆项目重点向脱贫攻坚倾斜,2018年共安排脱贫攻坚项目37个,投入资金3.6亿元。

  从“输血”到“造血”

  “这是万寿菊,这是串串红,那边是矮牵牛……”说起自家院里种的花花草草,伊犁州伊宁县莎地克于孜乡53岁的回族大叔余志勇如数家珍,“要不是江苏援疆干部来了,哪里晓得种花也能挣钱?”仅去年种植花卉一项,余志勇就增收2万多元,老伴也在附近江苏援建的菊花种植基地打零工,一年收入过万,加上养牛羊每年又可挣近2万元,余志勇一家去年成功脱贫。

  在莎地克于孜乡,80%以上的居民是回族人。回族人爱花,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前屋后种花,但过去只是用来自家观赏。如何将村民的爱好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第九批江苏援疆干部想到一个“金点子”——发展花卉特色种植业,让村民在家也能挣钱。

  去年以来,江苏省援疆干部不仅无偿为村民提供市场需求旺盛的花卉种子和种植技术,还投资350万元建设2000平方米智能温室,带动伊宁县150多户困难群众就业。

  长期以来,产业基础薄弱一直困扰着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和百姓致富。结合受援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江苏援疆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地促进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阿图什昆山产业园、小微企业园,阿合奇无锡轻工园……在全国唯一的所辖县市全部为贫困县的克州,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一座座以纺织、轻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园,迅速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崛起。目前入驻园区企业逾200家,就业人员达6000多名,其中80%是困难群众。

  在克州阿合奇县,沙棘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金果果”。在无锡援疆工作组的帮助下,阿合奇县成功引进“金之源”沙棘深加工项目,联合江南大学开发出沙棘原浆、饮料等十多个新产品。目前,已带动沙棘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当地500户农民户均年增收5000元。

  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在有着“无花果之乡”美称的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阿孜汗村贫困户阿里亚克热木坐在家里,就轻松卖完第一茬无花果,每颗无花果还享受三毛钱的“连心券”扶贫奖金。“过去我要骑车运到巴扎卖无花果,经常还卖不出去,现在是企业上门收,两亩地一年多挣2万多元。”

  克州属于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江苏对口支援的3个县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去年8月开始,江苏援助克州前线指挥部为克州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制作精准扶贫“连心券”,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贫困户”的产业链模式,从种植和销售两端发力,对贫困户种植农作物、养殖牛羊等给予补贴。仅去年一年,无花果种植贫困户就获得平均每户4000余元的“连心券”补贴。

  “一张张‘连心券’,把贫困户和龙头企业连接成命运共同体,彻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江苏援克前线指挥部产业组组长、克州经信委副主任熊斌谦介绍,去年指挥部先后向2811户贫困户发放“连心券”,帮助贫困户销售250万颗无花果和1万多吨葡萄。

  不仅于此,今年江苏省全面启动苏南优强镇村与新疆贫困乡村结对行动,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广泛开展帮扶合作。在伊犁州,江苏212个村(社区)、114个优强乡镇(街道)分别与伊犁和兵团四师、七师145个薄弱村(社区、连队)、111个乡镇(团场)结对共建,实现了镇村结对全覆盖、携手发展奔小康;在克州,苏州昆山市、无锡锡山区、常州天宁区给克州的14个乡(镇)村送去更大的“连心券”,正式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一批援助项目即将开工。

  从“扶贫扶人”到“扶智扶文”

  走进克州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车间,各类汽车依次排开,引擎盖逐一被掀起,学员们拿着各类工具,埋头钻研。“这儿走出去的学员,工资少说也有四五千元,成熟的技术工可以拿到一万块钱。”工作人员介绍。

  在人们印象中,新疆最不缺的或许就是劳动力,南疆更是如此,然而实际情况是:在南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精细加工业的熟练工,用工缺口甚至达40%左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江苏援克前指将办好克州职业技术学校列入“十三五”援疆重点项目,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既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又实现城乡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同时,对接20所江苏各职校强势学科,每年培养全日制学生和社会人才近1万人。该校校长丁莉东介绍,今年克州职业技术学校将升格为高职院校,实现克州高等教育“零”的突破。

  为避免因学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发生,江苏着眼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援疆资金加快向偏远贫困乡村小学、幼儿园和教育信息化转移,累计在克州投入4亿多元,高标准建设一批双语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双语师资培训学校、职业学校。克州乌恰县黑孜苇乡牧民吐尔地买买提努尔的两个孩子如今都在县城上学,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孩子赶上了好时代!”

  本报记者 王梦然 顾 敏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