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边疆行——共同书写新篇章】广东“组团式”医疗援疆进行时 用大爱践行援疆使命

2018年09月27日 16:49   来源:中国网

  “虽然很想念孩子,但是我不后悔。孩子以后会理解,妈妈是医生,妈妈在尽自己所能帮助喀什的老百姓!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援疆”医生狄娜,在生完二胎宝宝还没有断奶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奔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医院)开展医疗援疆工作。

  喀地医院成立于1934年,是喀什地区乃至全疆地州医院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现为中山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州暨南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喀什地区及新疆建设兵团第三师各族群众的健康保健任务,是南疆区域性医疗中心。 

  2016年4月,第一轮广东省医疗人才 “组团式”援疆工作队到达喀什并开展工作,标志着医疗援疆工作进入了快速、高效、务实的新时代。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 结对帮带促专科发展

  中组部全面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以来,广东省调动全省最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对口支援喀地医院的建设。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与喀地医院以“学科群”组团方式,共同研究制定和提出了2018年广东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干部人才需求计划,其中增减调整5个学科专业,学科(含院长)总数和选派总人数均维持24人不变,总体根据疾病种类、学科属性划分为7个学科群。

  “学科群”组团更加契合中组部对“组团式”援疆的要求,是对“组团式”援疆工作内涵的深化和充实,将为医院学科建设和今后“多学科诊疗”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和引领,更好地实现“组团式”结对帮带促专科发展的目标。

  粤医七仙女柔性援疆 践行“援疆”使命

  2018年初,新一批的“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奔赴喀地医院。这支医疗队是由来自广东省十家三甲医院的24名医疗、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中的7名女队员平均年龄不足37岁,她们是各专业领域的医疗技术骨干各有专长;她们是来自岭南的小女子,但又是心怀家国的新时代女性,虽柔但不弱。

七名援疆女队员合影

  狄娜是七位援疆医生中的一员,“我只是广东省援疆工作的践行者之一,也是喀什医疗水平快速提高的见证者之一,我们的工作是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帮助提高喀什地区医务工作者医疗水平,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给喀什老百姓,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们援疆的意义所在。作为中山大学多年来刚性、柔性援疆医生的一员,我很骄傲。” 

  近几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通过多种形式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持续帮扶。2016年两家医院签署了妇科、产科、影像科和超声科四个科室的帮扶协议,捐建了医院图书馆。超声科帮助喀地一院成功申请成为南疆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产前诊断资质的医院。

  “无论在哪里,产前超声筛查医生都是紧缺的,我们医院之所以克服各种困难把我派过来,是因为这里有迫切的医疗需求。”

  在狄娜看来,最重要的是通过帮扶,能帮当地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产前超声筛查医生,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南疆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

  援疆医疗工作取得卓越成果 完成超万例远程会诊

  医疗人才援疆工作开展以来, 广东省对口支持喀地医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建设等方面资金累计达到7462万元。

  截至目前,喀地医院地县乡远程医疗平台现已开通喀什、克州138个基层医院的远程医疗会诊工作,向乡镇卫生院赠送会诊设备100套,形成跨越行政区划,覆盖到喀什、克州、兵团第三师等地的远程医学网络格局,覆盖率近70%。

  在此基础上,完成近1.5万例远程会诊。开展疑难重症和死亡病例讨论1181次,会诊(含远程会诊)8850次,义诊1680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4项。

  在广东援疆的无私帮助下,喀地医院立足自身建设发展需要,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作为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推进健康新疆建设和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抓手,不断推动由单一诊疗向医教研复合型医院的发展转型,实现了促管理、提效率、抓科研、强内涵的阶段性目标,“组团式”援疆模式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升华。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