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幸福】新疆农民走在现代化发展之路上

2018年09月28日 09:36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在欢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之余,人们不仅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各种农产品的大丰收,以及农业、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欣喜地看到了新疆农民正满怀信心地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本期专题将向大家展现天山南北各地现代农民努力奋斗的风采。

       9月26日,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29团3连棉花种植区,采棉机正在采收新棉(无人机拍摄)。目前,兵团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确 · 胡热摄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郑卓报道)大地撒金黄,枝头果飘香。金秋时节的新疆,一片丰收景象。

  在丰收喜悦之下,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疆农民也依靠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正在成为走在发展之路上的新型农民。

  因地制宜订单农业助增收

  每天清晨,和田地区洛浦县多鲁乡喀瓦吐格曼贝希村村民艾合买提江 · 麦提托合提,都会将地里现摘的西红柿送往洛浦县的机关食堂和餐厅。

  艾合买提江所在的村子是深度贫困村,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最多收入1000元。今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开始种植西红柿,“今年实施订单农业,一亩地的西红柿纯收入可以达到几千元,生活有奔头了。”艾合买提江难掩兴奋之情。

  除了帮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科学种植和推进订单式生产以外,新疆各地因地制宜,将农民的小庭院做出大文章。

  伽师县和夏阿瓦提乡尤古买希勒克村,村民吐尔洪 · 阿布力孜的院落里,西红柿、豇豆等蔬菜长势喜人。“我把院内的一座旧土房子拆掉,工作队请来农业专家帮我在1.5亩空地上种了茄子、辣椒、黄瓜等作物。”吐尔洪说,工作队还联系了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种出来的蔬菜根本不愁卖,一年可以增收3500元。

  通过产业引领、企业合作、科技支撑等方式发展地域特色支柱产业,大大带动和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致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更新换代农业科技添动力

  “我们现在种地、收割不再‘看天’吃饭,我们靠的是‘卫星’。”9月26日,谈起自己从事的现代化农业,奇台县兴农融源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吕生军难掩自豪之情。吕生军说,从2016年开始,他们就利用卫星定位导航,实现了精准作业。“现在田间种植管理是‘只见农机不见人’,使用者只需要在办公室的电脑上或者手机APP上,就能看到合作社的每一台拖拉机在哪块地里作业,以及拖拉机犁地的深度等信息。”

  吕生军告诉记者,通过卫星定位导航,1000米的长度上左右偏差不超过2厘米,播种作业轨迹存入芯片后,在后续田间管理、中耕和机械化收获环节中,农机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地读取播种时的数据,精准地导航农业机械开展收割工作。据了解,目前昌吉州的卫星导航精准作业系统总量达到460套,作业面积达208万亩。

  9月底,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的棉花丰收了。利华新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多浪乡机采棉片区里,一台大型打药机在棉田里来回穿梭,喷洒脱叶剂和棉桃催熟剂。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周建介绍:“今年公司在阿瓦提县种植了11万亩棉花,全部采用机械采收,11万亩棉花计划30天可以全部摘完。”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新疆支持了83个县市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完善166个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5.3万个,农机总动力210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84.4%。

  转变身份现代农民职业化

  在各地农民为丰收忙碌之时,塔城地区裕民县吉也克镇窝尔塔吉也克北村村民许生福显得比以往清闲许多。今年他将自己的50亩地全部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土地流转后,许生福被合作社返聘,管理着合作社的550亩地,不仅每月有工资,到了年底,合作社还有分红。

  阿魏灌区是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最大的灌区,在该区务农的王代虎是附近有名的致富能手,他在灌区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种植农作物三万亩,有麦子、玉米、葵花等,一年收入在百万元左右。来自乌鲁木齐市的蔬菜种植户王世功承包了额敏县阔什比克良种场哈萨克拜村的300亩闲置大棚,并投资400多万元进行现代化改建,成立了新疆鸿润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规模种植后收获的各类果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附近的农民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

  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在农村运用推广,实现了种植大户的规模化效益,像王代虎、王世功这样的“职业农民”在新疆不胜枚举。

  记者从自治区农经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661.1万亩,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数达到20.5万户。

9月26日,兵团第八师143团18连果农张国芳正在设施大棚里为客户采摘丰收的晚熟油桃。王仁斯摄

  农业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

  ——访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石书兵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宋雅文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9月23日,全国亿万农民第一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也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9月26日,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石书兵说。

  石书兵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到基层调研,对“三农”问题格外关注,“以前丰收时节可以感受到农民的喜悦,但是今年明显感到他们更加开心,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代表了国家和人民对农民的认可和赞赏,也让农民们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石书兵说。

  与过去相比,农民的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已经按照现代产业运营方式来进行生产。石书兵介绍,这首先得益于国家农业政策的转型。

  “比如在农业支持补贴政策方面,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绿色生态农业等的补贴力度,对采用和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为给予支持,既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也提高了农民们的收入。”石书兵举例道。

  其次是农业科技的创新。“以前,农民种地都是靠经验种植,如今,都是靠现代化种植手段,在田地里,‘手扶方向盘,查看仪表盘’成为一种潮流,无人机喷洒农药、动力排灌机在田间灌溉、机器人采摘……已成为现实,新型职业农民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操控智慧农业,农业生产专业标准、可控可溯。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正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石书兵说。

  石书兵提到了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他认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农民才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不少农民有学习技术和知识的想法,也开始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我认为,不仅仅要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的水平,还要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加大力量组织培训,培育出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为农业发展作贡献。”石书兵说。

  【寄语】毛金凤:紧跟农业现代化脚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热依达报道)“刚过完咱们农民自己的节日,有点兴奋。”9月26日,正在为无人机“飞手”们进行培训的毛金凤说。今年44岁的毛金凤是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农哈哈无人机植保合作社理事长,“我是农民的孩子,毕业后干了几年个体,可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我,心里还总是牵挂着那片土地,现在我也成农民了,不过我这个农民比较现代。”毛金凤说。

  毛金凤告诉记者,她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当地农民再不像父辈那样辛苦。

  “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无人机植保在农业领域大有可为,于是决定将这门技术教给更多的农民。”毛金凤说。

  “目前,我已经培训了近百位飞手,看到了现代化植保手段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这种现代化农机。”毛金凤说。

  刚刚过完首个农民丰收节的毛金凤心里有很多话想说,“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疆的农业走上了现代化道路,这让我很兴奋,希望我们县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现代化农机,紧跟全疆农业现代化脚步。”

  帕力:搭上旅游致富快车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郑卓报道)帕力的家乡,位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的塔拉特村,紧邻可可托海景区,景色宜人。“我家一直都在这里养殖牛羊,今年,家里的奶牛不仅能带来了两万多元的收入,刚建起的牧家乐还让我们吃上了‘旅游饭’。”9月26日,帕力说起今年家乡的变化,话匣子就关不上了。

  帕力说,以前,家里的所有收入都来自于养牛羊,收入一般。今年3月份起,塔拉特村依托可可托海景区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全家商量后,把多余的房间整理出来搞起了牧家乐。每天都要迎来10多名游客。”帕力告诉记者,不仅她家是这样,全村有280多名牧民和她家一样吃上了“旅游饭”,开办牧家乐的就有15户,开设家庭旅馆的有70户。进入7月份以来,可可托海进入旅游旺季,每天到村旅游、观摩的客人超过500人。

  村庄美了,口袋鼓了,帕力对未来有了全新的规划。“明年,我还要增加牧家乐的经营范围,把手工艺、传统刺绣和旅游纪念品结合起来,而我,还要在可可托海景区工作,我喜欢为游客讲解家乡时的那种自豪感。”谈起未来,帕力充满期待。

  胡迪依木 · 吾麦尔:希望伽师瓜年年丰收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热依达报道)对于家住喀什地区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英巴格村村民胡迪依木 · 吾麦尔来说,今年是个丰收年。今年60岁的胡迪依木种伽师瓜已有30多年,“今年一亩地挣了5000元,价格是以前从未有过的。”9月25日,胡迪依木露出满意的笑容。

  “以前种瓜我们得自己拉到库尔勒市的一个林果交易市场卖,要是有点门路就直接拉到内地去卖,可是路途遥远,挣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交通运输上,可如今不一样了,村里有了交易市场,伽师瓜也越来越有名气,现在商家都自己到田间地头收瓜了。”胡迪依木说。

  “前几天在村里搞了庆丰收的活动,对于农民来说一年到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丰收,现在我们又有了自己的节日。希望我种的瓜年年都能大丰收,希望伽师瓜名气越来越大,这样我们农民就能挣更多的钱,过上更红火的日子。”胡迪依木说。

  【记者手记】让新型农民成为现代农业主力军

  过去农民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现在通过农业物联网,很多农民可以坐在电脑前查看农作物病虫害、控制温度、湿度;过去农民只是种植单一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如今草莓、火龙果、香水百合和无公害果蔬让农民成为了种植“多面手”;过去人们认为农民只会种地,今天农民搞养殖、做电商、干加工、开旅社,涉及多个领域。

  处于现代社会,新疆农民的角色正在发生着变化。在改变的同时,农民的人员结构也在调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甚至是商界精英开始返乡从事农业创业创新工作,新型农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开始兴起,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

  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的“身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农民,农民身份的改变,意义深远。从经济角度来说,“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整合资源,生产资料更合理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目前,全疆各地持续不断举办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系统培训,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立足市场、产业为本、精准培育”为原则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设计方向,一大批热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带着新知识和新理念返回乡村,从而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积极发挥社会各类资源,尤其是科研机构、涉农龙头企业的力量,增强培训的多样性、科学性和能动性,寻找出适合新疆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方式,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记者郑卓)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