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西拜的牧马人

2018年09月29日 20:30   来源:天山网原创

乔木西拜的原野上野放的野马。

  天山网讯(马少宾摄影报道)9月28日,37岁的阿达比亚特一回到乔木西拜野马野放监测站,就到半散放区去看前一天新来的15匹普氏野马。阿达比亚特已经和野马朝夕相伴了17年,在卡拉麦里,人们都习惯叫他“艾代”。

  9月27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向乔木西拜野放了第16批次野马,6公9母共计15匹。艾代当天因为休假没能在现场迎接这些新成员倍感遗憾,提前结束假期回到了乔木西拜。

  “它们就像是我的伴侣,几天不见就会想。”艾代说。

2015年的夏季,艾代在观察乔木西拜野放的野马。

  最骄傲的事:当一名牧马人

  2001年,高中毕业的艾代来到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当了一名野马饲养员。4年后,他又来到野马野放监测站,当起了牧马人。

  那些年,艾代和野放站站长王臣一起,驾驶着一辆旧吉普车,在卡拉麦里的荒漠戈壁上守护野马。

  2009年,野放的野马从靠近216国道的吉列库都克迁移到了远离公路的乔木西拜。

  艾代开着皮卡在戈壁荒漠巡逻检测野马时,喜欢戴上墨镜,皮肤晒得黝黑的他,驾驶着皮卡在野外飞驰,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西部牛仔。

  他说,这些年来,野放的野马通过与野驴和鹅喉羚的共处,野性恢复了不少,远远看见车辆就警觉地张望,随后撒腿就跑,不让牧马人接近。

  “野马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它们已经熟悉了乔木西拜的几个水源,不怕跑远了回不来。”艾代说,野马检测的难度越来越大,有时候一天出去跑上百公里,却见不到几个野马种群。

  乔木西拜野马野放监测站站长布兰介绍,乔木西拜位于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牧马人们每天出去巡视,都带着野外监测表格,需要填写野马种群组成、环境因子等内容。

  “每天出去巡视监测的牧马人,都要动态掌握每个野马种群的情况,如果当天找不到,第二天接着找,直到找到并掌握所有野放野马种群的情况。”布兰说。

  当队员们巡视找不到野马的时候,艾代作为组长,就会利用自己多年监测野马总结的经验,帮年轻的队员们很快找到野马。

  在叶尔江的眼里,组长艾代就是一个传奇,“他好像给每个野马种群装了跟踪器,只要他出去巡视,总能找到几乎所有的野放种群。”

一匹即将野放的野马冲出运马箱,奔向原野。

  他爱野马  野马就像他的伴侣  

  野马搬到乔木西拜快10年了,当年的吉普车换成了战旗越野车,两年前又换成了皮卡车,艾代也当上了7人监测组的组长。

  艾代熟悉乔木西拜的每个水源地和每个野马种群活动的区域,根据这些找到每个种群的野马,对他来说基本上不是难事。

  他在野外见过野马产驹,也见过公马为了争夺种群的控制权进行的打斗,他远远地通过望远镜观察,尽量不去打扰它们。

  艾代说,荒原上的野马,用它们自己的生存法则,谱写着它们的精彩故事。野放的野马们都已经适应了故乡的环境,它们已经成为这里的主人,即便到了冬季,有些种群也不愿回到监测站附近吃牧马人投喂的饲草料。

  艾代在巡视中,遇到新鲜的野马粪便,会用镊子一点点拨碎,从中观测野马的健康状况。

  在乔木西拜,每年都会有北京林业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来做有关野马的研究课题,艾代和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了好朋友,有人盛情邀请艾代在休假时到北京去游玩。可是艾代知道,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经常是连几十公里外的恰库尔图镇的朋友的邀约都没法去。

  对戈壁荒滩上的牧马人来说,最大的困扰就是无边的寂寞。回到恰库尔图镇,艾代总感觉不适应,和曾经的亲戚朋友一起聊天,他除了说他的野马,几乎没有共同的话题。

  几年前,艾代认识了比他小6岁的妻子,之后两人一起在乔木西拜当了牧马人,妻子负责在监测站给大家做饭。

  两个月前,艾代的小女儿出生,大女儿也已经3岁了。

  其实,他自己清楚,作为一名牧马人,他早已从心里爱上了野马,野马就像他的伴侣,舍不得离开。

  艾代说,他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他只知道,野马回到了它们的故乡,作为牧马人,就应该尽职尽责地守护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卡拉麦里的原野上尽情地奔跑,成为这里真正的主人。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