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扎根“红色土地” 践行为民情怀

——记富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驻喀拉通克镇克孜勒库都克村“访惠聚”工作队

2018年09月30日 13:43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驻村以来,富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驻喀拉通克镇克孜勒库都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聚焦总目标,找差距、补短板,真情融入,切实为民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提质明责激发组织“原动力”

  如何把村干部培育成为村民的“主心骨”,党员培育成“先锋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作队从提升村干部素质着手,建立“一帮一”机制,结成工作队员与村干部互助小组,手把手教方法、理思路,让村干部会上先说、遇事先上、难事不躲,还结合“两个全覆盖”工作让村干部和住户干部一同住到群众家中问民情、解难事,不断提升村干部的干事能力和热情。

  “过去,老百姓想办事,人都找不到,现在,村干部住在我们家,了解我们的困难,帮我们想办法,有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村民李清香称赞道。

  针对无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现状,工作队根据全村20名无职党员个人特长,设立义务服务岗,将本村14亩荒地打造成“大田+大棚”的农林观光示范园,由9名无职党员义务看管照料;设立环境监督岗,由 6名无职党员担当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引导和教育群众把垃圾定点投放,组织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12次;设立文体宣传岗,由5名老党员牵头成立了红歌队、腰鼓队、秧歌队、舞龙舞狮队,30余人加入。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就是要通过党员搞示范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让村民看到能致富的路子、新生活的样子,彰显党员的先进性。现在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提升了,先后有12人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村党支部书记刘克连说。

  产业转型搭上发展“顺风车”

  克孜勒库都克村共有215户626人,耕地面积3000亩。村民种植品种单一,以黄瓜、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销路窄,收入不稳定。

  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研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蹲点驻村论证,最终确定梨瓜、东北葡萄等12个新品种大棚蔬菜瓜果作为种植结构调整转型方向。工作队聘请县农业专家开展新品种植培训24场次,现场为86户村指导大棚果蔬育苗、栽种等技术。为打响村果蔬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工作队邀请内地商标设计专家为村里设计了“高潮五大队”商标和产品包装,利用村级惠民生项目建起了“五大队果蔬销售市场”,并协调富蕴县新天地世贸中心免费提供150平方米的销售门面。

  “工作队帮我们引进推广了梨瓜、东北葡萄等12个新品种,还让技术人员给我一对一的进行跟踪指导。今年,预计我们56户村民都能增收2万多元。”村民甘忠祖兴奋地说。

  工作队还充分依托临近可可托海5A级国家旅游景区必经之路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马路旅游经济”,成立富蕴县连诚观光农业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将分散的种植户全部纳入协会,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有效带动就业120人,人均月增收600元。

  文化带动提振群众“精气神”

  “鼓了钱袋,不能空了脑袋”,工作队深知文化引领的重要性,驻村以来,注重弘扬先进文化,成立文化队伍,为村民讲好团结故事、进行“阿肯弹唱”等特色宣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每天傍晚,村里的大喇叭就会响起欢快的乐曲,伴随着音乐,村民们陆续来到村委会。大家有的换演出服,有的准备演出道具。一场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唱红歌、打腰鼓社火活动拉开了序幕。演出中,向村民们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政策、民族团结等一系列宣传教育,还自创《五谷丰登中国年,十三亿人民笑开颜》《从住房看变化》等快板、小品等节目,深受村民欢迎。

  “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得很,在村里,工作队帮我们成立了红歌队、腰鼓队、秧歌队、舞龙舞狮队,现在每个队都有3至4名骨干,每天晚饭后都有活动,每次村里搞文艺活动,大家都争着上台表演。”提起村里的文化活动,村民胡国范非常满意。

  工作队还购买了台球桌、象棋、乒乓球桌等文体娱乐用品,建立了2000余册的图书阅览室,投入建立了农民远程教育“绿色网吧”全天开放,供群众学习、培训、娱乐,使村民的“精气神”进一步凝聚,思想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浸润。

  现在的克孜勒库都克村,随处可听到欢歌笑语,看到真心笑颜,感受到村民聚拢起来的真切情谊,这是心与心的贴近,也是工作队真情付出收获的褒奖。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