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柯柯牙,书写新疆版的“塞罕坝”荒漠绿化奇迹

2018年10月11日 22:53   来源:天山网原创

  引言: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新疆重点风沙策源地,是抗击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最前沿,更让人绝望的是,沙漠离阿克苏市城区只有6公里,且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实施了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不仅在荒滩戈壁上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4公里集生态林、经济林、防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还形成了让阿克苏人引以为傲的“柯柯牙精神”。

  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的阿克苏,如今已是“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的茫茫林海。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

  已累计造林115.3万亩的柯柯牙,以32年的坚持告诉人们:功成不必在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10月11日起,天山网推出【点赞阿克苏荒漠绿化】系列报道,今日推出第一篇《柯柯牙,书写新疆版“塞罕坝”荒漠绿化奇迹》。

柯柯牙航拍图。

  天山网讯(记者马少宾摄影报道)2018年9月23日晚,当在屏幕上看到32年来柯柯牙荒漠绿化取得的成就时,就连86岁的颉富平、柯柯牙荒漠绿化的创始人也感到震惊了。

  “柯柯牙绿化工程是在阿克苏各族群众迫切改善风沙危害的强烈要求下孕育而生的,当年我们顺应群众的需求而下决心做这件利在千秋的大事。”颉富平说,“我们当时5年才栽种了1.8万亩,现在已经达到了115.3万亩,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让颉富平更没想到的是,1996年3月,柯柯牙绿化工程曾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被载入世界人文景观的史册。

  向风沙宣战

  柯柯牙,位于阿克苏市城区东北部。沿着阿温大道望去,路旁高大的杨树、附近成片的果园构成了一幅郁郁葱葱的绿色画卷,就连这里的泥土中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这里就是柯柯牙,一道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4公里的“绿色长城”,它是阿克苏的“肺”。而在32年前,柯柯牙却是阿克苏生态危机中高悬的一把“剑”。

  上了年纪的阿克苏人,都对上世纪80年代阿克苏的沙尘天气印象深刻,因为这里每年沙尘天气超过100天。

  “只要一起沙尘,白天都得点蜡烛。”随王震将军进疆的86岁老人、时任柯柯牙绿化工程副总指挥何俊英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更要命的是,沙漠离城区只有6公里,并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

  而柯柯牙,正是阿克苏地区风沙的主策源地。这片沟壑纵横、沙丘绵亘的荒原,距离阿克苏市城区不到6公里。

  1986年春,在阿克苏地委、行署号召下,没有工程资金、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没有劳动报酬等的情况下,拉开了一场人与自然的持久战。引水、平地、灌沟、治碱、植树、压住风沙……用绿色长城把阿克苏市区围护起来。

  柯柯牙并不是没有“接待”过种树人,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初期,植树的尝试始终未见成效。

  “年年植树年年荒,年年植树老地方”成为一度在阿克苏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柯柯牙航拍图。

  种树 种树 种树

  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场长毕可显被抽调来担任了地区林业局局长,塔里木农垦大学林学院的教授依马木·买买提来这里当了柯柯牙林管站第一任站长,阿克苏地区水利局的闫长庚被调来负责为柯柯牙引水……

  “我在实验林场干了30年,对植树造林我还是有点经验。”面对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颉富平的疑问,毕可显如是回答。

  按照毕可显的方案,先引水、后造林,先城内、后城外,先建防风林后建经济林,由北向南逐步推进。

  一台台推土机、一群群扛着坎土曼和铁锹的各族干部群众,甚至动用了部队官兵对“难啃”的地块实施爆破……

  3000亩土地平整出来了,37条沟壑填平了36条,如今只留下1条,用以提醒后来者,曾经的柯柯牙是怎样的面貌。

  引水渠建成了,水引来了。

  根据当地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柯柯牙地区的土壤盐碱含量最高的地方达到5.58%,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盐碱含量不得高于1.0%的造林标准。

  毕可显拿着和几名技术员在3000亩土地上奔波多日取回的58个土壤剖面,有了精确的科学数据和开沟种树的避风方法,如同老中医切准了脉。

  开始植树,近万人组成的义务植树大军踏着晨雾开进了柯柯牙。

  阿克苏棉纺厂的工人们来了,上高中的女学生们也来了,一天下来个个成了土人,人人手上都磨出了血泡……在这片热火朝天的荒原上,所有人只有一个目标——种树。

  树栽种上了,可考验才刚刚开始。

  “我在地委领导面前立了军令状的,要保证80%以上的成活率。”依马木·买买提说,浇水、施肥、管护,哪一个都不能大意。

  当太阳落下余晖,义务植树大军离开,热闹了一天的柯柯牙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依马木·买买提和几名技术员给刚栽种的树苗浇水。

  “水要及时浇,要浇透,树苗才能活。”依马木·买买提说,因为不放心,他要亲自守在浇水的现场,确保每一棵树苗都能浇上水。

  那年秋季,一连好几个星期没回家的依马木·买买提挽着裤腿,穿着剐破的衣服,胡子拉碴、一身尘土地出现在家门口,家里的狗朝他狂吠,妻子端详了许久,才半是责怪半是心疼地打趣:“同志,您找谁呀?”

柯柯牙绿化一期工程栽种的防风林。

  收获的喜悦

  在良好的组织和科学的管护下,1987年,人们看到了绿油油的树苗在热风中生长。

  第二年秋季,柯柯牙一片绿色,一期工程种植的35.8万余株杨树、胡杨、枣树等各类树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

  这一年秋季,枣树结枣,参加义务植树的阿克苏人都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柯柯牙的红枣更甜。

  有了一期工程防护林打下的基础,阿克苏地委开始尝试栽种经济林。

  在“防护林每亩补贴15元,经济林地不缴租金不缴水费,林管站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的政策吸引下,柯柯牙林管站从天山林场、实验林场、佳木林场先后招来200多户承包户。

  自此,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被吸引到以柯柯牙绿化工程为代表的荒漠治理行动中来。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的棉农张新洪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农民甘勇军都是其中的代表。

  “一亩果园十亩田,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苹果等七年,枣树当年就换钱。”

  很快,张新洪就发现种树一点也不比种棉花轻松,甘勇军也差点卷铺盖走人。但庆幸的是,他们都选择了坚持。

  第一年,树冻死了;

  第二年,肥料没上对;

  第三年,沙尘赶走了蜜蜂;

  ……

  第七年,张新洪的苹果喜获丰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此后的日子里,红彤彤的苹果让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甘勇军还利用果园开起了阿克苏市第一家农家乐,幸福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柯柯牙绿化一期工程栽种的防风林。

  收获“柯柯牙精神”

  时光一寸一寸地长,风沙一口一口地吞。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

  32年来,通过柯柯牙一到四期绿化工程的实施,在曾经的风沙策源地柯柯牙,阿克苏人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4公里集生态林、经济林、防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更难能可贵的是收获了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阿克苏人探索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并重、以林养林、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柯柯牙绿化工程成为全国生态系统修复的典范,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被教育部、生态环境部评为“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基地”,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

  从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到如今“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柯柯牙绿化工程已累计造林115.3万亩,书写了新疆版的“塞罕坝”荒漠绿化奇迹。

柯柯牙绿化工程栽种的枣树。

                    柯柯牙1985年、1995年、2006年、2017年卫星影像图。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