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疆】就近就地就业,生活越过越红火

2018年10月12日 09:52   来源:新疆经济报

在阿图什市三晋源土布文化有限公司的卫星工厂,员工阿尼古丽 · 阿木克在木质手工织布机前工作。田志强摄

  阿尼古丽 · 阿木克:从家庭主妇到工厂织布能手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艳芳报道)在阿图什市阿湖乡托万买里村的三晋源卫星工厂里,每天都会传出木质织布机极富节奏感的声音。

  阿尼古丽 · 阿木克坐在织布机前,双脚踏板上下交替,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和梭子,一块多彩的布料逐渐成型。

  今年27岁的村民阿尼古丽初中毕业后一直呆在家里,后来嫁人生子。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心却愈发不安。

  “看着村里很多小姐妹都出去打工了,赚了钱,长了见识,我也特别想去。”阿尼古丽说,“可是孩子太小,离不开我。”

  2016年6月,阿图什市三晋源土布文化有限公司的卫星工厂招聘员工。“工厂就在我家附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特别方便。”她兴奋地说。

  进入工厂后,第一项任务是接受手工织布技能培训。虽然手工织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但阿尼古丽心灵手巧,勤学好问,没多久就掌握了织布技能,第一个月拿到了500元工资。

  “因为处于培训期,所以一个月工资不高,但我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工资,家里人都特别高兴。”阿尼古丽说。

  经过两年的磨砺,阿尼古丽的织布技艺愈发娴熟,每小时可以织2.5米布。现在,她已经从学徒成了师傅,自己带了好几个徒弟,很多技术难度高的工作,也都交由她完成,最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拿3000元,成为家里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由于工厂离家近,下班后我还能照顾全家人的衣食起居,工作顾家两不误,在家门口就业很幸福!”阿尼古丽说,“最近,我给家里添置了电视机、冰箱等,把家里装饰一新,让全家人住得更舒适。”

  工作的这两年,阿尼古丽更加自信和上进了。不仅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还买了很多书籍,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等,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就近就地就业,让她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

  近年来,克州建立了州、县、乡三级联动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劳动力转移服务平台。积极开辟疆外劳务输出渠道的同时,狠抓产业发展,扩大各族群众就业规模。通过加大“入园入企”就业等,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入园”实现就业。对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提供政策、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支持贫困农牧民开办小商店、小作坊、小饭馆等,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另一方面,克州不断促进就业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工作思路,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实现转移就业提供了技能支撑。

喀什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员工努尔买买提 · 阿卜力米提正在检修电路。周继龙摄

  努尔买买提 · 阿卜力米提:从农民到滑雪中心技术骨干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任华报道)两年前,努尔买买提 · 阿卜力米提还靠种地为生。现在,他成为喀什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名能力出众的维修技工。

  “是公司把我培养起来的,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努尔买买提说。

  今年33岁的努尔买买提是喀什地区疏勒县牙甫泉镇琼库尔艾日克村的农民,家里种植的20亩地的玉米、小麦是一大家人主要的生活来源,生活勉强过得去。

  2016年8月,喀什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疏勒县打造了牙甫泉沙疗滑雪中心景区,并在当地招聘员工。

  “在这批招聘的员工中,我们很快发现努尔买买提学习能力、主动性很强,我们便有意培养他。”喀什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继龙说。

  那时公司刚从内地购进了一台造雪机,厂家的技术人员跟随过来进行技术指导。公司让努尔买买提跟着学,短短一个月,努尔买买提就学会造雪机的操作。

  “努尔买买提非常好学,除了上班跟师傅学,自己私下也在不断学习。现在他不仅能熟练操作造雪机,还能排除一般的故障。”罗继龙说。

  去年冬天的一天,造雪机发生故障不出雪。大家检查了半天,发现是一颗螺丝被腐蚀了,但到处都买不到卸下这颗螺丝的扳手。努尔买买提根据螺丝的形状、大小,自己制作了一个扳手将螺丝卸了下来,修好了造雪机。

  如今,努尔买买提不仅会操作和维修造雪机,还学会了修抽水泵以及公司水电路的保养,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两年来,努尔买买提一家人的生活也改变巨大。“今年我在镇上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还添置了电动车等物品,家人都特别开心。”努尔买买提说。

  “我们公司每年能带动当地近百人实现就业。此外,我们还在景区开设了十多间商铺,以非常低的价格租给当地一些农民,让他们从事餐饮和旅游工艺品、果品等销售,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罗继龙说。

  记者从喀什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喀什地区通过劳动力转移、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促进就业。截至今年8月底,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7.0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59万户15.44万人。

柔鲜古丽 · 阿不都拉在家门口的“卫星工厂”实现就业。 白杨福摄

  柔鲜古丽 · 阿不都拉:从家庭主妇到工厂管理人员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云梅报道)柔鲜古丽 · 阿不都拉是和田地区洛浦县多鲁乡阔台买村贫困户,家里有两亩地,这几年丈夫在外面打零工,她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

  今年4月份,和田好学郎服装有限公司的第14个“卫星工厂”开到了村里。看到村里许多妇女都去上班了,柔鲜古丽心里直痒痒。

  “那时我婆婆还生着病,家里人也不太愿意让我出去。”柔鲜古丽说,后来老人身体好一些了,家里人看到其他上班的妇女都挣上了钱,也想尽快脱贫。

  今年7月,柔鲜古丽终于踏进了一心向往的工厂。按照规定,她将在这里接受培训,培训期间每天可以领到20元到30元不等的培训补贴,制成的合格产品再另外计件算工资。

  “在这里工作真好,离家近,能顾上家,厂子还管一顿午饭。”柔鲜古丽说。

  柔鲜古丽以前经常在家给老人、孩子做衣服,再加上她那股认真劲,很快脱颖而出。柔鲜古丽现在管理着30名员工,大家都很佩服她。由于能干,上个月拿到了1500元工资。“后面随着技术的娴熟,相信我还能挣更多的钱。”柔鲜古丽说。

  “卫星工厂”的建设为像柔鲜古丽这样的农村妇女提供了一个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平台。其中,仅柔鲜古丽所在的“卫星工厂”,就有123名妇女实现了就业。

  和田好学郎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杨福说,公司自去年4月成立以来,共在洛浦县建立了20个“卫星工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400余名。

  “在吸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贫困户占到了一半以上。按照每月最低收入1000元计算,一年之内,他们都能实现脱贫。”白杨福说,除了收入上的变化,就业带给妇女们更多的是思想的改变,“公司开大会,我从主席台上望下去,都是一张张自信的脸庞。”

  今年以来,通过构建“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卫星工厂’、户有小作坊”纵向就业布局和扩大疆内外就业渠道,和田地区已累计实现稳定就业15.92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7.12万人;实现季节性转移就业6.15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2.86万人。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重点扶持到位,和田地区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基础户+贫困户”的五方产业联合体,在形成种植养殖、产供销全产业链中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同时组建托老、托幼、托地、托畜“四托”机制,托管老幼4039人、土地7.5万亩、牲畜22.3万头(只),突破制约贫困人口就业的瓶颈,最大限度地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和外出转移就业增收。

穆合太尔 · 艾力在乌什县燕泉河景区做工作前的准备。李铁林摄

  穆合太尔 · 艾力:从农民到景区观光车驾驶员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晨暄报道)早晨八点半,乌什县阿克托海乡阿克托海村村民穆合太尔 · 艾力要去县城的燕泉河景区上班。穿上笔挺的衬衫,套上景区工作服,再把黑色的皮鞋擦得锃亮……在乌什县旅游集散中心的更衣室,穆合太尔一丝不苟。

  “我必须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为景区和乌什县旅游当好代言人。”穆合太尔的言行中透露着对工作的重视。

  9时30分,穆合太尔开始对电动观光车进行清洁和故障查看,除了负责管理景区内所有电动观光车的日常护理、维修之外,穆合太尔还是观光车的驾驶员,为了能给游客一个舒心的旅游体验,他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穆合太尔今年30岁,家有3口人。妻子因为腿部有疾,一直无法从事重体力活。穆合太尔种植了7亩小麦,圈养了2头牛,40只鸽子,10只鸡,年收入有5000元左右。

  这两年,乌什县将旅游与扶贫统筹谋划,通过发展乡村全域旅游、政府代贫困户注资入股农家乐、为贫困户购买旅游设施、在旅游景区景点和路线开发旅游扶贫岗位等措施,直接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50余户、1800余人,乡村旅游间接从业人数达2000余人。

  穆合太尔是受益人之一。乌什县今年成立了旅游合作社,通过打造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的旅游配套服务村,已实现100名贫困群众通过从事旅游配套产业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乌什县依托旅游业让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促增收,只是阿克苏地区的一个缩影。

  目前,阿克苏地区不断加大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力度,探索“景区带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户”“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等旅游扶贫模式,重点支持乌什县、柯坪县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点提质升级,拓展乡村旅游业态,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助推旅游脱贫攻坚。

  “从3月份到现在,我每天都用最好的精神面貌接待游客。”现在,穆合太尔每月能挣到1500元钱,他现在既忙碌又充实。他知道“只要肯吃苦,好日子就在前面!”

  【短评】就业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就业是实现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转移就业工作,在实施的脱贫攻坚“七个一批”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并专门成立了就业扶贫专项组。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南疆四地州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就业渠道窄,就业质量低,稳定的工资性收入难以获得,是我区脱贫攻坚主战场。

  去年,自治区部署开展了喀什、和田地区城乡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工作。今年,我区在这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南疆22个深度贫困县,强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就在前不久,我区又印发了《自治区旅游产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这一系列措施极大推进了我区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使一大批南疆农民走出家门、走进工厂,脱贫致富。

  推进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争取人心、凝聚民心的一项长远之策、固本之举,是一项改善民生、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致富工程。

  我们必须要将这项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确保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进而推动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张云梅)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