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荒原惊开绿色新天地

——阿克苏柯柯牙荒漠绿化纪实(一)

2018年10月12日 10:17   来源:新疆日报

  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绿化工程航拍图(摄于9月26日)。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东莱 隋云雁 张海峰 韩亮摄影报道)天山北麓的松海逐渐远去,飞机在云间静静南行,前方塔克拉玛干沙漠让人望而生畏的灼热黄色仿佛扑面而来。然而仅仅一个小时后,大地突然换了容颜,浩瀚的绿色如巨潮铺陈天际,飞机轻快地盘旋滑落,恰似一只归巢的天鹅。阿克苏到了!

  这片浩瀚绿海就是柯柯牙。1986年起,阿克苏各族群众在地委行署的带领下,开始在市郊的风沙策源地柯柯牙实施生态绿化工程,32年时间植树115.3万亩。这个惊世工程,彻底改变了亘古荒原的苍凉地貌。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片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滔滔林海,正在加速向四周蔓延,成为中国荒漠绿化的新标杆。

  置身于绿海之中,人们总会有“惊艳”之感。然而从个体的“惊艳”到世人的“惊叹”,这其中必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2年柯柯牙荒漠绿化历程,书写的是一部绿色发展史;几代战天斗地的柯柯牙人,勾勒出的是不向困难低头、一代接着一代干、“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群像;翻滚的柯柯牙绿浪,守护的是280多万阿克苏各族儿女的民生福祉。柯柯牙从荒原到绿海的生动实践,也为世界贡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

  民生福祉:催生奇迹的强大动力

  如今,阿克苏已经绿波遍地,翠色连天,各族人民在林海中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中秋之夜,颉富平沐浴在银色月光下,声音和缓而欣慰。“我当时想,为官一任得为老百姓做点什么。做什么呢?就去解决当时最紧迫、难度最大、老百姓需求最强烈的事。所以我们开始在柯柯牙种树,一期种了将近2万亩,但我真没想到如今光这里就有一百多万亩林子。这个成绩了不起!”

  颉富平站立的地方正是柯柯牙工程的实施地。曾经的荒地如今成了一个树影婆娑的生态休闲农庄,名为“和园”。农庄外,株株大树昂首挺胸,簇拥着这位80多岁的老人。

  民之所好好之!正是这一基本判断,催生出阿克苏大漠戈壁中的万顷碧波。1985年,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颉富平,面对的是一个极其严峻的现实:完全暴露在荒漠中的阿克苏,有着覆城之虞!

  沙漠离城区只有6公里,并以每年5米的速度步步逼近。一年有一百天的时间都在刮沙尘暴,沙如巨兽,城似幼雏。天天吃土、月月埋沙的阿克苏人民苦不堪言。

  “一刮风,睁不开眼。大白天的,眼见着天就被刮黄了,连对面的人都看不清,进屋就得开灯。”麦麦提依明·阿木提25岁进入柯柯牙林管站工作,如今已渐近花甲,“一场大沙暴,车辆的漆都被风沙打掉了,露出的全是铁皮。”

  日子真苦啊!老百姓多么渴望绿色。“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的水”,然而再清澈的水,没有树,也只能任狂沙从大地上肆虐而过。

  人的命脉在田,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谁都希望地里长树,可谁去种呢?谁有力量去种呢?要改变阿克苏的环境,要种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万亩林啊!这里苛刻的绿化条件,已经完全超出了单独个体的改善能力。

  今年9月25日,第一任柯柯牙绿化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何俊英,在阿克苏百万亩林海中静静离开了。生前接受采访时,这位跟随王震将军入疆的老人让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这件事谁能做?只有党和政府能做!咱们国家的重要优势在哪里?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执政党使命所在。1986年,时任地委领导班子下定决心,在阿克苏最大的风沙策源地柯柯牙开始实施荒漠绿化工程。解放军官兵、干部、群众、学生,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的所有人都轮番上阵亘古荒原,揭开了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大幕。

  “在柯柯牙实施绿化工程,就是想阻挡风沙,给阿克苏人民一个理想的生产生活环境。”颉富平说,“当时想着有朝一日能用树把阿克苏围起来,大家的日子就好了。”

  颉富平在任时吹响了向柯柯牙进军的号角,但工程却并没有因他的卸任而终结。自那时至今,阿克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没有一届弱化对柯柯牙工程的建设力度,在不同时代竭尽所能扩展着大地的绿色。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福祉紧紧连在一起。“美丽中国”概念由此深入人心,阿克苏荒漠化治理骤然提速,生态系统修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32年后,颉富平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如今的阿克苏,东西南北四面都已经种上了绵延绿树。

  有的正在生长,有的已经成林。昔日的亘古荒原柯柯牙成为一个绿色“泉眼”,层层翠波从其中漫延而出,流淌到广袤大地的角角落落。如今整个阿克苏地区人工林面积已达到522万亩。

  绿水青山:记得住的美丽“乡愁”

  绿色意味着什么?是让风小一些,让百姓出门不用戴口罩么?32年前,答案也许就是如此。然而今天,人们对绿色的理解早已不再如此简单。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32年的阿克苏荒漠绿化进程,也正是人们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不断深化,实践、思考、总结、再出发的过程,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往复中,阿克苏人心中的生态文明内涵逐步丰富起来。

  1992年,张志军来到阿克苏地区林科所担任技术员,如今已是阿克苏地区中心林管站高级工程师。“这些年阿克苏造林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期开始的战天斗地,到二三期合理利用自然,再到如今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以自然恢复为主、人的力量为辅去改善自然。它是一步步叠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当生态环境向好时,文明复兴才会有基础性条件。阿克苏的实践为此提供了生动注解。

  在柯柯牙,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护着道路,串联起林区的各个角落。白杨护卫之下,苹果树、核桃树布局整齐,绿树掩映中,四处露出农家乐的招牌。

  多浪河畔,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凫深苇,一路之隔,温暖的阳光斑驳洒在森林公园的林地上,像在地面流着一条光影的河。整个阿克苏市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公园。

  记者在这里遇到了正在游玩的张莉。1992年,张莉去了杭州做生意。当她在西子湖畔为梦想拼搏时,中国西部边陲的阿克苏地区,数百万人正在为家园的绿色之梦挥汗如雨,殚精竭虑。

  “到处都是绿色,风沙已经感觉不到了。我去了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又来多浪河景区,太漂亮了!”26年后,张莉回到了阿克苏,已经完全认不出自己的故乡,“我妈妈在库尔勒,儿子回到阿克苏工作了。我这两天正在看房子,想把杭州的房子卖了,在阿克苏买房子,把妈妈也接过来,大家住在一起。”

  上有高堂能尽孝,下有儿女以承欢。抬头可望繁星闪烁,闭目则听蛙鸣入眠,无数阿克苏人就这样舒适地在家园里享受着每一天。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民生改善、吸引人才都有重大意义。”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说,“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增加了400多万亩绿化面积,最有力的支撑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今在阿克苏,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站在多浪河边,流水汩汩轻吻堤岸的声音,让人恍然觉得似在水乡。2017年,阿克苏地区降雨量较前一年增长220%,空气湿度明显上升,全年沙尘天气从上百天降到20天左右。

  “荒漠绿化改变了阿克苏地区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阿克苏地区林业局党委书记夏宏伟说,“如今,更多年轻人留在了阿克苏,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

  系统治理:提供荒漠绿化的中国方案

  梦想总是美好,蓝图也易于规划,然而要实现梦想,除了脚踏实地之外没有捷径。在林区深处的柯柯牙纪念馆,四张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卫星遥感影像全景图显示着阿克苏荒漠化治理的震撼历程。从最初一点绿色开始,到2017年的遥感图,同比例的整个画面已经完全被绿色所覆盖。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换句话说,柯柯牙奇迹如何发生?

  “早期柯柯牙精神概括成四句话: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如果要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来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只要依靠党和人民,所有的事情都能干好。”颉富平这样总结。

  光苦干不行,还得巧干。科学理性和变革创新精神,成为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成功的关键因素。

  李宗明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这位原柯柯牙林管站站长,如今是阿克苏地区航空护林站站长,一生都在和林子打交道。“放在以前,还航空护林,哪儿有那么多林子啊,用脚都走过来了。”李宗明说,“阿克苏荒漠绿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科学思维功不可没。”

  “水的问题贯穿始终。”李宗明说,“从柯柯牙绿化工程开始,我们把以托木尔峰为代表的天山南麓融水有效利用起来,先治水,再植树。”32年间,阿克苏荒漠绿化各个层面的经验都被不断复制推广,为世界干旱地区荒漠绿化提供了样板。

  采用沟植沟灌节约水资源,开沟压碱、洪水排碱来改良土地,又探索出春秋两季植树的模式来提高效率,如今它们在全国很多地方广为应用。

  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来选择树种,又逐步探索出“以林养林”的方法来推动林业的优质管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协调并进的模式,让以红旗坡苹果为代表的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突飞猛进,阿克苏苹果成了全国最有含金量的水果品牌之一。

  在长期实践基础上,阿克苏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温宿县,11公里长、9公里宽的壮观林带让县林业局退休干部胡安江的语气里带着自豪:“县政府投入2000万元,种了1万亩生态林,因为长得非常好,产生了示范效应,后面的9万多亩,都是社会资本投入的,共有20亿元。我们用2000万元撬动了20亿元。”

  “如今我们不再扩张面积,而是在现有绿地容量内提质增效,从而向全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张志军说。金秋时分,正是阿克苏苹果收获的季节,此刻无数的播绿者正在自己亲手植出的绿荫里享受生活的喜悦。而在漫长的岁月中,这喜悦将和绿水青山一起,代代传递下去。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