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深入人心的生态文明理念造就绿色传奇

系列述评《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柯柯牙》上篇

2018年10月12日 11:43   来源: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天山网讯(记者李隆 丁晓丹 雷春鸣 海瑞报道)经过阿克苏地区人民连续30多年的艰苦奋斗,位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的柯柯牙,从曾经寸草不生的悬崖沟壑变成而今百万亩绿树成荫的飘香果园,一度距离沙漠只有6公里的阿克苏市被评为西北第一座“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也将这一绿色传奇列入“全球500佳境”。阿克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用实践再一次证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什么造就了柯柯牙的绿色传奇?它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精神力量?从今天起,本网将推出系列述评《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柯柯牙》。今天推出上篇《深入人心的生态文明理念造就绿色传奇》。

  秋天,丰收的季节。位于阿克苏市东南郊的地区实验林场,茂密的树林遮挡了湛蓝的天空,红彤彤的枣子挂满枝头。

  绿的树、红的果、蓝的天,构成了林场的主色调,而32年前,林场还是一片黄色的戈壁滩。快50岁的林场副场长吐尔逊·亚森学生时代就参加了柯柯牙绿化工程,看着眼前果实累累的枣林,他思绪万千:“柯柯牙绿化工程的一、二、三期工程,我都参加过。现在看这里绿油油的非常高兴啊,想起当时没有种树以前的情况,就想落泪。”

  柯柯牙,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青色悬崖,当时是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之间的一片荒漠,也是当地沙尘暴的策源地,一场风沙就能摧毁万亩农作物,一年365天有近百天当地人要吃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正在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阿克苏市,如果不加以治理,若干年后,阿克苏很可能步楼兰古国的后尘。

  如今走在这片区域,人们的目光无法看到更远,因为放眼望去四处都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包围,高的是白杨,低的是苹果、红枣、核桃。从卫星遥感影像图上看,柯柯牙现在是一片宽47公里、长50公里的林带,将风沙牢牢抵挡在城市之外。

  是什么造就了柯柯牙的绿色传奇?对此,参与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各族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给出明确答案。

  曾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的颉富平认为,是深植于阿克苏人民内心的生态优先理念造就了柯柯牙绿色传奇。

  1985年,新上任的阿克苏地委书记颉富平,以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愿望,下定决心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颉富平说:“就是想把柯柯牙这一个风沙之地,把它改造成一个绿洲,给阿克苏人民造成一个理想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想尽一切办法要干好这一件事情。只要我们依靠人民,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干好。”

  《温宿县志》记载,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地方官员曾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挖井修渠植树,全都以失败告终。上世纪60年代,也曾有过将阿克苏城区的渠水引到柯柯牙的设想,但最终半途而废。因此,第一次关于绿化柯柯牙的专题会议讨论十分激烈。但是,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强烈愿望把所有人的心紧紧拧在了一起。83岁的毕可显,时任阿克苏地区林业处处长,至今仍然记得他和当时的地委书记颉富平之间的争论。毕可显说:“我说你给我解决水的问题,再发动群众问题,解决了,有人有水,我就能干。因为我在实验林场当场长当了30年,我说我可以把树栽活,我保证。他说,只要你有保证,能给我成活,能达到国家标准。我就下决心,把这个事情把它干好,当好颉书记技术上的参谋。”

  科学的规划、精细化施工为柯柯牙成就绿色传奇奠定了基础。

  在柯柯牙植树,水源和土壤是最大的难题。阿克苏地委制定了科学的规划,修渠引水、修路改土、试点种植有条不紊,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科学精神。

  1986年11月,在水源问题解决后,阿克苏地区成立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拉开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的序幕。颉富平担任工程总指挥,他用脚丈量遍了方圆百里的土地,并召开多次会议专题研究,终于制定了先期在柯柯牙植树3000亩的方案。

  地势复杂、土地盐碱,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简陋的设备分析土壤结构、合理制订造林计划。毕可显和同事们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上,几根木棍支起一块帆布做帐篷,吃住工作都在里面。由于灰土太大,人站着不到半小时就成了土人,不到一小时就得清理一次鼻子。风餐露宿半年多,他们取回了58个土壤剖面做精细理化分析,又从地区各个林场抽调了72名工人,手把手教他们种树育苗。毕可显说:“当时我把它化验了一下,盐碱最重2.87%,树木超过1%含盐量就活不了,怎么办呢?秋天压碱,春天栽树,做个实验。1987年春天栽的,6月份去检查成活率,达到87.3%,超过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规定是85%就达到标准,没想到这个第一年成功了。”

  在柯柯牙绿化工程中,对树坑有一个“88323”标准,每个人必须严格执行。阿克苏地区林业局柯柯牙林管站高级工程师张志军说:“坑的口径是80公分,坑的深度是80公分,30公分的有机肥,然后再垫20公分的熟土,然后再把树木的根系种植区定在30公分的位置。这样就是‘88323’的标准。荒漠区树木要生长,要长得健康,要把荒漠区原始的土要改良,植物在生长期根系在熟土里可以快速地生长。”

  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建是柯柯牙工程迅速成型的重要保障。

  1986年起,每年春秋两季都有约3万人次在柯柯牙荒原上挥汗奋战。机关干部和纺织厂的工人们来了,一天下来,个个都成了“土人”;驻地部队的新兵刚下训练场直接上了植树现场;学生们手上磨出了血泡,疼得直想哭……连续32年的柯柯牙绿化工程先后组织了390万人次和54次绿化造林大会战,阿克苏市和温宿县几乎所有人都到柯柯牙挖过树、种过树。温宿县退休干部胡安江说:“整个我们温宿县的党政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有部队、学生、老师也上,我们每天上去5000多人。说白了还是有个信念,问一下温宿人他们都很自豪。3年绿起来,5年美起来,8年富起来,这个我们提前实现了。”

  “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是柯柯牙工程发展壮大、接续不竭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从1986年起,阿克苏地区七任地委书记都担任绿化工程总指挥,从一期工程的1.85万亩,到二期工程的1.2万亩,三期工程的2.2万亩,四期工程18万亩,2013年至今90万亩,他们始终秉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为了长远发展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留下了一个“人走政不息”的执政范本。

  现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说:“十八大以后我们植树造林面积增加了近500万亩,最有力的支撑就是生态理念在大家高度的重视,也就是我们的‘柯柯牙’精神。通过‘柯柯牙’精神来凝聚我们的认识,凝聚我们的行动,把阿克苏生态建设加大力度抓好,让老百姓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