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一间“团结馄饨馆”承载38年姐妹情

2018年10月15日 10:53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董潇涵 通讯员杨红报道)“老板,来份馄饨。”10月14日,随着天气转凉,吉木萨尔县的“团结馄饨馆”里顾客络绎不绝,吐尔尼沙汗·沙依木的大儿子木合买提忙着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桌。大家吃着香喷喷的馄饨不禁感叹:“这么多年了,口味还跟小时候吃的一样。”

  “团结馄饨馆”这家店在当地的知名度很高,而两位创始人女老板吐尔尼沙汗和陈连琴之间的情谊,更是无人不晓。

  68岁的吐尔尼沙汗和同岁的陈连琴1980年相识,1992年合伙开起馄饨馆。多年来,她们一个和面,一个剁肉;一个擀面皮,一个包馅,这对“最佳搭档”用心经营着馄饨馆,皮薄馅足、汤鲜味美的馄饨也吸引来大量顾客。

  她们一直互帮互助,靠馄饨店的收益养大了两家共7个孩子,感情似亲姐妹一般。

  在食堂包馄饨相识 再创业合伙开店

  1980年,吐尔尼沙汗和陈连琴在当地一家食品公司的青年食堂相识,当时两人干的都是包馄饨的工作。1992年,这家食堂关门了。

  生活总得继续,想着这么多年已掌握的手艺和结下的情谊,两人决定合伙开一间馄饨馆。她们借了3000多元,在吉木萨尔县最热闹的地方北庭农贸市场租了门面开了一家店,起名“团结馄饨馆”。

  餐馆虽不大,但经营起来可不容易。陈连琴、吐尔尼沙汗既是老板又兼大厨、采购、服务员,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她们每天早上8点赶到店里,凌晨1点关门,黑夜里两人搀扶着高一脚低一脚地回家。

  馄饨馆的馄饨皮都是手工擀制,在新鲜羊肉中再加入洋葱一起剁成馅,还搭配新鲜羊骨架加上牛棒子骨熬的汤。由于馄饨皮薄馅足、真材实料,加上地处县城的黄金地段,店里从早到晚顾客盈门。

  困难面前伸援手 辛勤付出生意旺

  馄饨馆的生意刚刚走上正轨,陈连琴遇到了人生的变故。1996年10月12日,她的丈夫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去世。中年丧夫,陈连琴的天顿时塌了。

  怕陈连琴出意外,吐尔尼沙汗就白天黑夜陪伴着她,帮陈连琴料理家务,还带她出门散心。

  感念姐妹的关心,陈连琴又回到了店里。回忆起那段悲伤的日子,陈连琴感激吐尔尼沙汗对自己亲人般的关怀,陪她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经过她们的努力,馄饨馆生意兴旺,平均每天卖出100碗馄饨,保持一人一天挣130多元的水平。

  两位老人彼此牵挂 两家孩子感情深厚

  两位母亲依靠自己的勤劳和诚信,使两个家庭都过上了好日子。2006年,因身体原因,两姐妹不再一起开馄饨馆,都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安享晚年。吐尔尼沙汗的大儿子木合买提继续经营着这间承载着她们多年姐妹情的“团结馄饨馆”。

  虽然不一起开店了,但两人却比以前更亲。陈连琴的儿子结婚时,吐尔尼沙汗忙前忙后帮助收拾新房,像给自己的儿子筹办婚事一样尽心;而吐尔尼沙汗的几个孙子从小到大穿的布鞋,都是由陈连琴亲手做的。

  因为年纪大了,两姐妹虽不能天天见面,但是隔三差五地就要打电话聊天,惦记着对方的身体情况。“陈阿姨从小看着我们兄妹几个长大,我们和陈阿姨家的孩子也相处很好。这么多年,我们早已成为一家人,以后要一起这样走下去孝顺两边的老人。”木合买提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