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明新村】牧业四队:定居兴牧点亮牧民新生活

2018年10月15日 16:10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天山脚下,马儿悠闲、牛羊肥壮,一座座小别墅式的牧民新房整齐地排列着,在远处雪山和墨绿色的天山松映衬下,乌苏市巴音沟牧场牧业四队显得格外美丽。

  巴音沟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国有牧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今,在乌苏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驻牧业四队“访惠聚”工作队和队“两委”的努力下,牧业四队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天山雪牛度假村、乌拉斯台风景区等,引得很多剧组前来拍摄取景。

  住有所居 心有所属

  “自从搬到牧业四队,生活安定了,心也踏实了!”结束了15年游牧生活的牧民乌鲁木散,住进了拥有沙发、茶几、大屏液晶电视的新家,谈起现在的生活他言语间满是自豪。

  为了让牧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2010年,巴音沟牧场按照规模适度、错落有致、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牧业四队,将牧民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实现通上下水、通电;生活区道路与生产养殖道路分离,做到“人走人行道、畜走畜牧道”;定居房内厨房、卧室、卫生间等布局合理,满足了牧民生活所需。近两年,工作队和队“两委”又争取惠民生项目资金,新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123户牧民过上了定居生活。

  为改变牧民传统落后生活方式,工作队和队“两委”利用自治区“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对灌溉牧业四队饲草料地的15公里引水渠道进行了改造,让牧民安心在村里定居,实现牧民定居与乡村建设协调发展。

  精神富足 心有所寄

  每当黄昏时分,太阳西沉,1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就会热闹起来,牧民纷纷走出家门,或跳舞、或散步、或打篮球……这里已经成为牧民的精神家园。

  每年6月,巴音沟牧场进入旅游高峰期,为了给游客和牧民提供一个‘洁、净、美’的精神家园,工作队与队“两委”把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让游客和牧民在“心有所寄”时,实现共享自然风光和体验民俗文化双享受。同时,组织“学模范 做榜样,民族团结我先行”联谊活动、“好婆婆好媳妇”和“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传递正能量。

  “过去,我总和妻子因小事吵闹,后来参加村里举办的法律知识讲座,让我学会了和妻子多沟通,小日子越来越和谐幸福。”50多岁的胡马尔·阿布特尔木一改往日的急躁脾气,经常拿着扫把义务清扫道路,赢得了大家交口称赞。

  在工作队与队“两委”经常性举办的文体活动和常态化宣讲影响下,曾经不爱打扮的妇女变得时尚靓丽起来,文明新风悄然流传。

  劳有所得 干有所值

  置身牧民阿合古丽·沙怕尔开设的牧家乐,烤肉、抓饭、马奶酒摆满餐桌,夫妻俩在厨房整理各式各样的餐具,一静一动中,勾勒出牧业四队这座小村里的温馨景象。

  “我在家开的牧家乐,离乌苏大峡谷景区近,自制的酥油等特色食品绿色健康,旅游旺季时一个月收入2万多块钱。”阿合古丽·沙怕尔开心地说,在牧业四队还有16家这样的牧家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巴音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便利。工作队和队“两委”鼓励牧民大力发展刺绣、休闲农业和自制食品。在亚欧博览会上,蒙古族“绣娘”乌音山的刺绣作品《玫瑰少女》从百余件刺绣作品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不少游人眼球。巴音沟独有的玉石、彩石、陨石以及碧玉制品深受游客青睐。一个个“金点子”的落地,使得牧业四队呈现出“人人争致富、个个谋创业”的良好氛围。

  工作队与队“两委”还通过入户走访征求民意,一对一帮村民理清致富思路、制定具体措施,一边搜集发布各类用工信息,一边依托农牧民夜校、国旗下宣讲等,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一边帮有养殖意愿的牧民在定居点发展养殖,一边鼓励牧民结合地缘优势,以巴音沟美景结合自身特长谋致富。仅2017年,牧业四队牧民平均每户增收3万余元。

  党支部书记巴斗说:“以前牧民技术少,在家靠养羊过日子。通过一系列帮扶,牧民开始经营牧家乐、销售玉器、跑运输增收入,涌现了很多致富能人。”

  从移动的毡房到牧民新村,从贫穷落后到奋起直追,巴音沟牧业四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新时代幸福宜居文明的新生活迈进。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