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说话用实际效果证明

——塔城地区招商局驻和布克赛尔县巴音傲瓦乡克勒根特村工作队为民服务记事

2018年10月18日 17:22   来源:塔城日报

  天山网讯(通讯员王高升 叶尔江报道)“如果工作队没有试验田,没有对比,他们说得再好、再多,村民们也不会跟着他们干。”10月17日,和布克赛尔蒙古县巴音傲瓦乡克勒根特村党支部书记阿依恩木·阿哈提说。

  阿依恩木·阿哈提所说的工作队是地区招商局驻村工作队。他们深入走访,结合实际,从农业、畜牧业和扶贫方面入手,推动了村里经济发展,赢得村民称赞。

  身先士卒让村民看

  克勒根特村是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村,全村有4000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和苜蓿。

  今年,地区招商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多少年来,村民每年5月才春播,种的小麦从不上肥料,种子不更新。结果就是小麦亩产不到100公斤,按市场价2.3元计算,每亩只有230元的收入。

  “这可能是全区小麦亩产最低的村队,都什么年代了,这种耕作方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相差太远。不夸张地说,这里的村民还不会种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关海天痛心地说。

  俗话说:“说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工作队筹集了1.6万元,着手新建了一块50亩的小麦试验田。工作队种,让村民看。

  4月中下旬,试验田就开始播种了,比往年村民春播早了差不多一个月。当试验田的小麦破土出苗的时候,村民麦地里还一点动静都没有。当试验田里施过化肥的麦苗,齐刷刷绿油油的时候,村民麦地里还是参差不齐的黄苗。

  有对比,才有鉴别;有对比,才有差距。村民看着长势喜人的试验田,都来看,都来问。一时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试验田。

  52岁的村民革命哈孜·哈德尔别克种了20亩小麦。他是第一个到试验田里来看的村民,也是第一个跟着工作队干的村民。

  夏收后,他的20亩地打了4000多公斤小麦,亩产达到了200多公斤,是往年的一倍多,比往年多挣了4600元。

  革命哈孜竖起大拇指说:“我结婚后就一直种地,今年是头一回给地上化肥。麦子长得好,粒粒子多,还鼓鼓的,粮食多钱也卖得多。明年还要向工作队学习,打更多的粮食,多挣钱盖个新房子。”

  据了解,今年,工作队协调塔城农资商店,垫资购买小麦原种12吨,购买化肥10吨,为全村农业生产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良品种算经济账

  克勒根特村人多地少,畜牧业也是村民实现增收的主要来源。在村里,家家户户基本都养土牛。多年来,从没进行过品种改良,牛的品质严重退化。虽然投入不小,但产出不大。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村民用麦子喂牛。

  关海天在农牧民夜校上,给村民上了一堂“数学课”,算了一笔经济账:小麦每公斤市场价2.3元,碎玉米每公斤是1.35元,用碎玉米喂牛膘情好、成本低,光饲料每公斤就可以节省近1元。

  账是算明白了,但村民在市场买,运费成本增加了。于是,工作队出面,集体采购碎玉米,先进了60吨。

  没想到,当天晚上短短几个小时,就被村民抢购一空。还计划再购进100吨,满足村民的需求。

  村民别尔德·木拉提家里有20头生产母牛,去年只生产了8头牛犊,半年的牛犊最多只能卖到3000元。

  究其原因,是因为村里没有成年的种公牛,公牛犊价格好,村民都卖钱了,致使生产母牛空胎率居高不下。

  今年不一样了。6月,工作队协调乡里出资4.8万元,村民自筹4.8万元,引进了8头优质新疆褐牛种公牛,加上村民自购,全村共引进了22头种公牛,用于品种改良。

  别尔德说:“我养了44年牛,工作队来以后,才知道怎么养挣钱。今年,我家的母牛全怀上牛娃子了,明年可以卖个好价钱,钱多多地挣。”

  同时,工作队帮助村集体购买了50头生产母牛、50头牛犊,为壮大集体经济打好了基础。

  帮扶解困出实效

  在工作队的示范引导下,村里的农牧业生产初步走上正轨,但是,对于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的帮扶,一直也没停下来。

  今年,工作队协调项目资金16万元,购进鸡苗、鹅苗6720只,发给了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32户贫困户,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增收效果明显。

  村民加孜依拉·加力木汗今年45岁,丈夫去世多年,是村里的贫困户。她有两个儿子,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大儿子当护林员,小儿子当协警。

  3月,工作队给她发了300只鸡苗。养了半年后,已经出售了100只,平均每只60元,挣了6000元。

  她说,养鸡是个挣钱的好办法,花的时间不多,挣的钱也不少,自家的地还可以种,这种方式很适合自己。

  关海天说:“工作队怎么干,要用行动说话;干得怎么样,要用实际效果证明。只有老百姓心服了,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也才能把‘访惠聚’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