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新疆】看景、听乐、赏民俗,天山南北小村庄构建大产业

2018年10月23日 00:04   来源:天山网

  赏如画美景、寻找传统手艺制作人、感受民俗魅力……在新疆,天山南北各具特色的村庄将不同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真实又魅力多姿的新疆。

月亮地村村貌。图 /张奥

  10月8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发布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示名单。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恰克日库依村、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月亮地村、塔城地区沙湾县乌兰乌苏镇、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也拉曼村、兵团第四师71团7连、兵团第四师73团8连,新疆这6个乡村入选。

月亮地村村口雕塑。图 /张奥

  除了它们,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喀什地区泽普县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布依鲁克村等村寨被评选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琼库什台村、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等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些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村庄正在让游客感受着更加丰富的新疆色彩。

  小乐器带动全村大产业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走进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加依村,随便叩开一家村民的家门,你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乐器或摆放在精美的地毯上,或悬挂于院内凉棚的木梁上。这个小村子有近一半的村民从事乐器制作。

加依村乐器制作专业户制作的手工艺品和弦乐器胡西塔尔。图 /新和县委外宣办

  乐器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阿不拉·依不拉音如今已不再亲手制作乐器,他有更重要的任务,“以前每年的乐器销售额不会超过10万元,纯利润也不过1万多元。但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制作的乐器不够卖。”于是,2014年,阿不拉成立了嘉音加依乐器合作社,把100多名村民、乐器制作者组织起来,批量生产。乐器的种类也增加了艾捷克、胡西塔尔和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等。零售的同时,还直接通过镇上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艾依提·依明正在对卡龙进行调音。图 /新和县委外宣办

  随着游客的增加,加依村建起了“天籁加依”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民族乐器展示中心,让手工乐器制作技艺成为旅游品牌,延长乐器制作的产业链,带动更多人增收。“游客来到加依村,既能体验乐器的制作过程,也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乐器演奏、歌舞表演。”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相关负责人说,这种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从过去不过百人增加到5万多人。很多游客在离开时,都会带上一把这里的民族乐器。如今,加依村每年累计销售乐器6万多件,平均每户每年收入8000元左右,多的达到10万元。

  在喀什地区疏附县托万克吾库萨克村,这里制作的都塔尔、热瓦甫等50余个品种的乐器,已远销海内外,300多户村民中有200多户从事乐器制作。此前,村里的乐器销售都是自发性的,零散、不成规模,如今疏附县建立了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将民族乐器产业化。

加依村里的乐器工匠正在用凿子掏空桑树木制作琴箱。图 /赵民元

  “以前,我们都是背着乐器去喀什市卖,现在从提供信息、预付资金到委托加工、收购原料等,都能和农户对接起来,提高了收入。”村民买买提艾力·阿不都热合曼看到了商机,成为了民族乐器的经纪人,他在新疆国际大巴扎开了一间专门销售民族传统乐器的专卖店,村里的手艺人供货,他寻找销售渠道,同时招收村里的年轻人,无偿给他们传授制作技艺,每年收入超过十万元。

  土陶产品升级富了村民

  到英吉沙县恰克日库依村里,寻找原始陶瓷制作的手艺人、选购土陶制品已成为不少游客到英吉沙县旅游的必选行程之一。

手工制造的土陶碗。图 /柳翔昊

  近年来,英吉沙县着力打造小刀、土陶、模戳印花布、木雕制品四个手工制作文化旅游村,土陶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所在的英吉沙县芒辛乡九村便是其中之一。“以前我们这里制作的土陶大多以实用为主,一般都是碗、盘、茶壶、花瓶等,因为缺乏包装,一件手工土陶制品的售价最多不超过500元。”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说,如今他们从改进土陶的形状和包装着手,大胆创新,赢得了更多游客的喜爱,“一件好的土陶作品在国内能卖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陶、制陶,但由于当地至今仍沿袭古老原始的制作方式,使得阿克陶土陶文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模式。

制作土陶的过程。图 /柳翔昊

  为了帮助阿克陶土陶产品升级,形成产业化,江西景德镇学院与阿克陶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技术制作、产品销售、运营宣传等方面每年培训30余名阿克陶县的土陶手艺人。36岁的奥不里塔里普·阿吉便是受益人之一。

当地小朋友帮助游客完成土陶作品。图 /柳翔昊

  “在景德镇学院接受陶瓷制作设计的培训学习后,我就把景德镇瓷器的工艺运用到阿克陶土陶上,带动阿克陶县农民就业,让土陶制作工艺在我的手里更好地传承、发扬。”奥不里塔里普·阿吉说,现在制作的土陶作品更有艺术价值,很多来自上海、北京、广州的顾客订制各种土陶产品。

  民俗文化让村庄成为示范基地

  假如能在冬季来到布尔津县也拉曼村,村民金恩斯·艾提肯会邀请你到他的牧家乐里,新鲜果蔬、手抓肉和马奶酒让你大快朵颐;冬不拉弹唱、欢快的舞蹈让你感受不一样的风情。“我们这里冬季才是最美的。”金恩斯·艾提肯说,也拉曼新村有着“最美童话雪村”之称,冬季来的游客可以赏雾凇、滑冰雪、乘坐马拉雪橇,尽享冬天极致体验。

  利用毗邻喀纳斯景区的优势,也拉曼村这个原先“不起眼”的小村庄,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村,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旅游旺季,我家每天可接待十几名游客,一天能挣1500元。”金恩斯·艾提肯说。

  风干馍馍、辣皮子、手工麻油、熊猫豆、手工陈醋、土鸡蛋……福建游客薛女士来到木垒县月亮地村,让她仿佛回到了家乡:“我老家是甘肃武威的,这次来新疆旅游没想到还能感受陕甘风格的民宿,有一种回到故土的错觉。这陈醋是老手艺人手工酿造的,比工厂生产的要香,我专门买了一些寄回去。”

  月亮地村村民闫向福家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拔廊房,青瓦、黄黏土墙、一色的土木结构、廊沿梁柱上龙凤呈祥的斑驳图案,别有一番风味;推开门,房内是一派现代气息,网络、水冲式卫生间、淋浴、标准化厨房一应俱全。游客孙先生放弃了酒店和宾馆选择住在这里,是为了对父亲尽一份孝心,“我这次是带着老父亲一起来的,他平时就喜欢听地方戏,住在这里,吃过饭可以溜达着去村广场听听新疆曲子戏和秦腔,他很喜欢。”

月亮地村小广场。图 /张奥

  蓝月亮民俗客栈的老板胡建刚忙得不亦乐乎:“前些年我一直外出务工,今年回村里开办了民宿客栈,从7月14日开业到现在,营业收入已有8万多元。”

  “月亮地村国庆期间每天游客接待量都达到两三百人,全村来自旅游接待方面的收入达16万元。”据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冬至、元旦、腊八、春节、元宵节,入冬后的月亮地村还将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月亮地村农耕博物馆。图 /张奥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自治区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说,新疆拥有很多特色村庄,要充分挖掘村庄自然景观、建筑风貌、历史遗存、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特色产品等资源,从而进一步延伸旅游产品产业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涵。新疆将精心编制乡村旅游的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重点线路和重点产品规划,推出富有地域特色、深受游客欢迎的知名乡村旅游品牌。

  文 |新疆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记者 刘萌萌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