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7日 11:43 来源:天山网原创
雷春军在指导生产。(资料图片)
天山网讯(记者刘一鸣报道)“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办公室”。这是雷春军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旁人眼中,他是阿克苏地区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工作狂”、扶贫路上的“拓荒者”,孜孜不倦用农业技术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在雷春军的努力下,阿克苏地区建成5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蔬菜连片种植基地131个,实现深度贫困村全覆盖,1.02万户贫困户从事蔬菜订单种植。
把“蔬菜订单种植”搞得红红火火
什么是“拓荒”?就是敢想别人不敢尝试的事,并付诸实际行动。在拓宽农业扶贫思路中,雷春军便是一位“拓荒者”。
2018年,阿克苏地区在全域范围内实施贫困户种植蔬菜订单生产工程,创造性提出贫困户蔬菜种植“订单生产、定向销售、封闭运行”的扶贫产业机制,开辟贫困户增收脱贫新途径。
“这项工作在疆内没有先例,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11月5日,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雷春军向记者介绍,基层农民普遍缺乏蔬菜种植技术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对此,雷春军长期走村串户教农民种蔬菜,同时组织地区农技部门编印了15种适宜本地栽培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供各地贫困户学习使用。
“这样一来,农民有了种蔬菜的技术,心里也有底了。”雷春军说。
此外,雷春军还从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技术服务、收购销售等各个重点环节入手,提出在适合种植蔬菜的深度贫困村实行规模化种植。
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一座座蔬菜拱棚排列整齐,农民们的茄子刚刚获得了大丰收,
“今年我们村有51户村民加入订单蔬菜种植工程,大家共同置换出40亩地种茄子,村民只要负责种好地,销路不用愁。”亚贝希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杨磊介绍,2018年夏秋收获季,全村共产茄子百余吨,预计为农民带来3500元的收益。
整个生产季,亚贝希村贫困户阿依努尔 · 麦麦提天天围绕她的“宝贝茄子”忙碌。
“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菜苗、地膜,还搭了棚子。今年我已经拿到1000块钱的分红。”阿依努尔说,如今她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
据了解,通过贫困户种植蔬菜定向销售,2018年上半年,阿克苏地区实现订单蔬菜销售8000余吨,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人均增收400元以上。
雷春军(中)与国内食用菌专家检查刚下地菌棒菌丝生长等情况。(资料图片)
黑木耳种植技术成为“致富名片”
2018年,阿克苏地区的黑木耳在全疆走红,成为阿克苏地区一张金闪闪的“致富名片”。这份成绩,也离不开雷春军的付出。
服务农民让蔬菜丰收后,雷春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黑木耳种植技术的钻研中。为此,他时常出现在各个黑木耳种植点,深入菌棒生产车间和春耳种植试点,实地跟班学习,熟悉选料、制棒、接种、发菌、田间喷淋管理等生产过程。
“开展秋季黑木耳种植试点示范工作,是帮助农民脱贫的一条‘大路’,我得为农民朋友把这条路拓宽。”雷春军说。
为了精深掌握黑木耳种植技术,雷春军向浙江援疆干部请教,根据所学所悟,撰写出《阿克苏地区贫困户种植黑木耳选点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等多篇实用型文章。
在雷春军的推广下,当前阿克苏地区已落实贫困户种植秋季黑木耳56万棒,种植黑木耳成为当地增收脱贫新途径。
在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看着大棚中已经长成的黑木耳,村民库尔班江 · 马木提咧着嘴笑了。“我这1000根菌棒今年能产200-300公斤鲜木耳,能卖3000块钱,没想到种黑木耳这么赚钱。”库尔班江说。
打通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是随时随地的,考虑到这一特殊性,雷春军开通“阿克苏农技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回答农民朋友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这里有专家互动,还有农事预测预报,资料库中有关于栽培、土肥、植保等技术知识。”说起“阿克苏农技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柯坪县玉尔其乡托万库木艾日克村村民吐尔逊 · 吾甫尔称赞:“特别实用。”
“设立这个平台,就是为了打通农业技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业服务信息的传播、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雷春军介绍,该服务平台的内容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四种形式为主,及时发布苗情、墒情、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等农业公共信息,建立“海量资料库”,给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提供相关知识资料。
献身农业20多年,凭着丰富的“三农”工作经验,为阿克苏地区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作出众多贡献,雷春军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面对荣誉,雷春军说:“作为一名农技专家,看到农民朋友过上好日子,走上致富路是我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