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真情“惠”出增收路

——记和田地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驻和田县色格孜库勒乡其格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11月07日 16:50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和田县色格孜库勒乡其格力克村有50户2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82人,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和田地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访惠聚”工作队进驻后,通过“技能学习+小额信贷+特色种植”模式,让贫困户富脑袋鼓口袋,带领村民脱贫见实效。

  扶志扶智“指路子”

  工作队与村“两委”通过全面详细摸排、分类对比后发现,其格力克村大部分村民致贫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如何摆脱贫困的“智慧”。

  “我都想有‘分身术’,这样还可以去参加核桃树防病培训呢。”正在参加养殖培训班的贫困户图荪托合提·阿布迪力木遗憾地说。

  为使村民更好地熟悉扶贫政策,掌握种植、养殖技能,工作队整合驻村力量,轮流上门当宣讲员,激发村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动员参加各类技能学习。同时,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先后聘请种植、养殖技术员,把种植养殖课堂开在田间地头、办在村民庭院,讲授葡萄和核桃等林果的修剪、嫁接、施肥、防病知识,根据村民养殖的牛羊品种逐户科学制定饲料配方、防病措施,受到村民欢迎。

  贫困户伊萨米丁·尼萨木丁幼年时家境较为殷实,而现在却成了贫困户,主要原因就是有技术没文化,不知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致富。针对伊萨米丁家返贫情况,工作队和村“两委”为其量身定制脱贫方案。伊萨米丁会木工手艺,技术过硬,在工作队的帮扶下,他与村里其他3名工匠成立施工队,还当起了包工头。

  通过工作队的牵线搭桥,施工队先后接到3个羊圈修建、4户房屋粉刷、3户房屋装修的活,现在伊萨米丁平均每月都有近4000元的收入。

  “感谢工作队的指点帮助,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不仅自己致富,还要带动村民脱贫。”伊萨米丁开心地说道。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名惠民政策“明白人”和一名致富“小能手”,全村42人外出就业创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

  小额信贷“钱生钱”

  “输血式”扶贫虽然见效快,但没有村民的积极参与,只会富一时。工作队认识到,想彻底脱贫就必须转变村民的“等靠要”思想,将扶贫手段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转变。

  村民买买提明·肉孜无一技之长,仅靠2亩核桃收入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5月初,工作队针对买买提明家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帮助他申请小额扶贫贷款发展庭院牲畜养殖。买买提明用扶贫贷款购买了28只羊和2头牛,看着满圈的牛羊,他开心地算了一笔账:“来年春天卖掉10只羊和1头牛,有近2万元的收入,我再买20只羊,扩大养殖规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有了买买提明这样的示范户,工作队趁热打铁鼓励12户贫困户用申请的36万贷款,购买了21头牛、43只羊、10头驴,发展牲畜养殖,促进脱贫增收。

  像买买提明一样的贫困户看到了脱贫希望,初尝了甜头,对脱贫致富底气足了,脱贫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

  特色种植“圆富梦”

  “咱们村主要以种植玉米、葡萄、核桃为主,规模小、结构单一、效益差,个体式销售影响了村民增收。只有改变种植结构,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种植才能让村民增收致富。”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邓晓波在联席会议上说道。

  为发展特色种植,工作队一方面深入市场考察调研,规划种植种类;一方面积极宣传引导村民成片种植特色果蔬,形成规模化种植模式。

  “邓书记,快来品尝我家种的西红柿,个大味美。”在地里正忙着采摘西红柿的贫困户阿卜杜瓦吉提·艾麦尔看见正在入户的邓晓波说,“工作队给我们宣讲动员,还开展技术培训,我种了8亩西红柿,长势喜人,亩产达1.25吨,今年收入达2万多元,实现脱贫了。”

  工作队引导32户贫困户将前期扶贫贷款的部分资金、入股分红所得和转移就业创业收入10万元,用于种植131亩西红柿、黄萝卜、洋葱、大葱等市场需求大、阶梯性成熟的特色蔬菜,以及100亩西瓜和甜瓜等应季瓜果。

  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组成销售队,多次往返市区各大蔬菜销售点和蔬菜批发市场,提前为231亩特色果蔬谋“婆家”,与多家商贩达成协议以市场价收购,实现了订单销售。村民阿卜杜瓦吉提说:“第一次大面积种植了西红柿,当时还愁销路,想不到工作队帮我们联系了菜商上门收购,真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啊。”目前,32户村民已通过种植果蔬直接增收21.05万元。

  如今的其格力克村,脱贫攻坚有了新思路、创出了新天地,但工作队总觉得他们做得还很不够、离村民的期望还很远。“脱贫路上一户都不能落、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工作队队员们个个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