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带能人创产业 带群众创家业

——记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驻和田县英艾日克乡琼铁热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11月09日 10:53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琼铁热克村有726户32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9户1288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7亩,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紧紧抓住党建“牛鼻子”、焕发能人“新活力”、激发群众“内动力”,带班子创事业、带能人创产业、带群众创家业,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基础,让琼铁热克村发展更好。

  带班子创事业

  工作队进驻以后,依托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教书育人优势,在全乡实施“领头雁”培养计划,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真正锤炼脱贫“主心骨”,育强脱贫“领头雁”,锻造脱贫“战斗队”。

  工作队从全乡遴选19名高中学历、立志乡村振兴的年轻人,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免费脱产学习1年,与全日制学生混合编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法律、政策、计算机应用等。寒暑假期间,组织学员返村跟班实践,充实到英艾日克乡各村干部队伍中锻炼。

  “我不会忘记工作队对我的培养,一定带领村干部立足实际,真抓实干,争取早日让村民都富裕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图松江·艾克木信心十足地说。图松江原来是村里的会计,工作队根据他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懂财务、善管理的实际,将他推荐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习。经过一年的学习,图松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被选拔为琼铁热克村党支部书记。

  工作队还将2名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为本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阿卜杜乃比·艾拜以前是一名货车司机,头脑零活、善于经营,对村级事务也非常关心,希望能为村里的发展出一份力。工作队在走访了解情况后,将其作为村级年轻储备干部进行培养。现在,阿卜杜乃比已担任琼铁热克村委会主任。

  同时,工作队还注重在工作中提升村干部的服务能力,既当带民富的“引领者”,又当助民富的“服务员”,树立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带能人创产业

  工作队注重激发村里能人大户活力,帮助他们组团建队、争取政策、拓展销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本地大学生、大户等群体返乡创业,将其培育成“新农人”“新乡贤”,强化能人带动作用,实施能人带动帮扶计划,大力开展产业帮扶。

  琼铁热克村从事运输行业的村民较多,但都是单打独斗,收益不稳定。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组织12户有货车的村民成立运输队,带动村里16名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3800元。“我从事运输行业,以前是有活就干、没活就没钱挣,加入村里的运输队后,每月收入2万元以上。”村民阿卜杜热依木·尤努斯高兴地说。

  村民阿不力孜·赛迪麦麦提在外闯荡多年,脑子活、办法多。工作队鼓励他担任劳务经纪人,帮助村民联系就业岗位。目前,他带领23名村民在邻乡管理红枣,每人每天能收入100多元。大家地里有收成,务工有收入,挣双份钱,一年下来每人有3万元的收入。

  很多村民有建筑和装修技术,工作队成立了建筑施工队,让有管理经验和建筑技术的村民买买提阿卜拉·热依木担任队长,带领10名村民以施工队的名义承揽业务,抱团致富。“工作队成立施工队真是好办法,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活又快又好,收入也比以前高了很多。”买买提阿卜拉笑着说道。

  “目前,农忙种地、农闲务工已成为琼铁热克村贫困户增收的一种模式,全村就地就近和外出就业670余人,人均月收入2200元。”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予锋说道。

  带群众创家业

  “村里有46户贫困户以640亩红柳大芸地入股,工作队帮我们联系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今年亩均收益能达到950元,每亩比往年增收350元。”大芸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尼亚孜说。

  琼铁热克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做大做强种植大芸产业,向沙漠要效益,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工作队指导成立合作社,邀请农业专家到村现场传授种植、储藏、加工等技术,联系北京一家企业与合作社达成协议,村里产多少收多少,让村民放心种,在脱贫路上甩开膀子干。

  贫困户玉孙·艾白家3口人,以前仅靠2亩地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合作社成立后,他主动承包142亩地种上了大芸,并交给合作社管理,自己外出务工挣钱,今年年收入5万元。

  为将大芸、葡萄、绿色蔬菜等种植业发展成为村民致富的家业,工作队动员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引导群众将收效甚微的小麦、玉米等改种成葡萄、绿色蔬菜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葡萄种植大户阿布力克木·库尔班尼亚孜感激地说:“工作队帮助村里建了鲜葡萄冷藏库,还推荐我去学习葡萄保鲜技术,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工作队真是想尽了办法。”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在工作队的精心养护下,琼铁热克村这棵“大树”一天天根深叶茂。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