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当好“靠山” 为群众“雪中送炭”

——记尉犁县委办公室驻古勒巴格乡红光村“访惠聚”工作队

2018年11月12日 11:02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在尉犁县古勒巴格乡红光村,每天都能看见一群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他们就是尉犁县委办公室“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驻村后,工作队聚焦总目标,育苗子、带队伍,抓产业、促增收,带着老百姓增收致富。如今,红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建强“肌体” 村干部“破茧成蝶”

  为把每个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出来,在工作队和村“两委”引导下,村里党员全部佩戴党徽,主动亮出身份,带头参与村级事务。工作队还建立了帮扶机制,采取“1+N”方式,驻村干部从帮带提升村干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方面入手,逐字逐句纠正发音、释义,引导村干部在“微党课”上大声朗读文章片段,并讲解所读片段含义。通过强化锻炼,村干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与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工作队每日带着村干部学习、劳动、分析研究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在耳濡目染下,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村里的家庭会议现场,工作队员与村干部、村民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惠民政策等内容;村民从自身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角度谈认识、谈发展、谈体会,开展发声亮剑活动。参加“家庭会议”的村民哈斯叶提汗·买提尼牙孜深有感触:“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我们吃住有保障,生病有医保,只要跟着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红火。”

  随着红光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强了,村民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也高了,先后有22名村民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2人经培养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工作队还帮助村“两委”选培村级储备年轻干部18人,其中5人成为村组骨干。

  盘活“资源”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驻村伊始,工作队积极推行“合作社+庭院经济”运作模式,先将土地资源转变为合作社的股权,流转土地3232亩,85户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再就业领上了工资,人均年增收2万元。

  工作队将全村32家打馕散户整合成立2个打馕合作社,由工作队协助村干部统一管理、统一品质、统一品种、统一价格,打响“红光柴火馕”品牌,现如今“红光柴火馕”拥有13个品种,每天售馕4000余个,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艾比不拉·阿不拉家蔬菜品种多、长势好,奖励有机肥100公斤;买买提·吾买尔家土鸡养殖规模大,奖励玉米200公斤……”这是红光村周一升国旗时,开展“庭院经济奖励兑现大会”的场景。

  为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工作队按照“村里奖励+干部技术指导”的模式,引导发展庭院养殖户60家、发放脱温鸡苗5000羽,发展庭院种植62户,种植豇豆、辣椒、西红柿等140余亩,预计年底户均增收5000元。尝到了甜头的村民巴图尔·沙吾尔高兴地说道:“现在家里的收入来源明显多了,土地流转费用2.1万元+打馕收入1.8万元+卖菜收入6000余元,今年有近5万元的收入,工作队真是办法多。”

  像巴图尔这样“一户多业、多产、多收”的家庭,在红光村已经非常普遍,家家户户勤劳致富谋发展的氛围越发浓厚。

  当好“靠山” 为群众“雪中送炭”

  “我们村因病致贫的有好几户,多亏有工作队帮我们想办法,我们才能渡过难关,真是我们群众的‘靠山’。”村民阿曼古丽·哈斯木这样说道。

  村民阿曼古丽被确诊为尿毒症后,生活十分拮据。今年7月,父亲又突发脑梗,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正在阿曼古丽一筹莫展、不知所措的时候,工作队多次往返医院、民政、扶贫等部门,为阿曼古丽申请医疗兜底、募集善款、扶持发展庭院经济,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她还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商店,一家人生活又有了希望。今年以来,工作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病群众渡过难关,先后办好事实事70余件,解决困难诉求50余件。

  “以前,我家菜园子浇水不方便,只能用井水浇地,不仅产生电费水费,井水浇灌的菜苗产量也不高。今年工作队为全村铺设了3000余米的灌溉管网,不但节省了成本,蔬菜长势也非常好,我们把吃不完的菜拿到市场上卖,每天都能有百余元的收入。”吾斯曼·司马义看着满园蔬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红光村道路两旁“小叶白蜡”迎风摇曳,林带中向日葵、格桑花竞相怒放。工作队将赤诚之心付诸农村,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中,大胆试、勤奋干,成为了群众心中最可敬、最可信、最可爱的人,让红光村散发出如红日一般的灿烂光芒。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