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当好村民美好生活的“工程师”

——记新疆职业大学驻墨玉县奎牙镇萨亚特村“访惠聚”工作队

2018年11月12日 11:02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新疆职业大学驻墨玉县奎牙镇萨亚特村“访惠聚”工作队始终牢记使命,聚焦总目标,全力做好群众工作、推进脱贫攻坚、办好实事好事,用真心和汗水描绘出各族群众美好生活的蓝图。

  多措并举 把核心价值观映入群众脑海里

  工作队发挥育人优势,充分利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载体,着力从改变思想观念入手,开展各类宣讲1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5000多人次,为村民点亮思想灯塔,引导群众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开展法制宣讲、去极端化宣讲、发声亮剑,深刻揭批宗教极端思想的罪恶本质,凝聚起与“三股势力”“两面人”作坚决斗争的磅礴力量,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带领下,100多名村民主动发声亮剑,承诺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现如今,村民的法制意识增强了,村里逐渐形成了崇尚文明、学习科学、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驻村以来,工作队发挥队员自身特长,带领20名村民组建文化宣传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节目之中,先后演出15场,还组织民族团结联谊活动30余场。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思稳定、盼和谐、感党恩、跟党走的意志更加坚定。

  村民阿卜杜拉·库尔班深有感触地说:“工作队让我们明白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现在的生活很幸福,谁要来破坏我们的美好生活,我决不答应。”

  精准施策 把真金白银装进群众口袋里

  萨亚特村有2675人,人均耕地只有0.7亩,人多地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666人,靠仅有的土地收入脱贫难度大,贫困户中“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扶贫先扶志,工作队和村“两委”一方面挨家挨户做工作,详细解答疑惑、算清就业带来的可观收入;另一方面发挥所有资源优势联系用工单位,与巴州博湖县建立起了长期的用工渠道,第一批120名到博湖务工的村民已返回村里,半年时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村民们尝到了就业的甜头,从“不愿去”逐渐转变成“我要去”。

  工作队还多方收集整理就业信息,与墨玉本地工厂、企业进行对接,及时为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目前,全村有117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针对年纪较大、身体欠佳、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工作队协助村里成立幸福核桃合作社,与90多户村民签订核桃去皮加工协议,合作社统一上门回收,每公斤加工费2.5元,村民足不出户每月增收1000-1500元。

  村民阿卜杜合力力·亚森说:“以前我们不想出去务工,现在党的惠民政策这么好,工作队不但组织我们出去务工,还给我们买好往返车票,保证我们打工能拿上钱,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

  雪中送炭 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新元在给工作队员开会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群众工作无小事,只有把家家户户的难事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工作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动身边好友,联系内地的慈善机构建立“萨亚特村扶贫帮困资金库”,筹集爱心捐款物资,向困难家庭发放台灯250个、学生书包200个、小学生文具150套、围巾200个、衣物1200多件,受到了村民们的赞誉和好评。

  年初,工作队发现很多村民家中核桃滞销,立即向派出单位汇报,发动全体教职工找销路,不到一个月7吨核桃销售一空。“要不是工作队帮忙,我家的核桃有可能变质卖不出去了,工作队真的帮了大忙。”村民阿卜杜瓦科·图尔迪瓦克感激地说。

  帮助村民申报大病救助补贴、申请低保、修建安居房,帮助办理营业执照……在萨亚特村,随处可见工作队访贫困、送温暖的忙碌身影,每到一户,村民都会把工作队员拉到家里坐坐,摆上水果、端上茶水,俨然把工作队员当成了家人。在工作队的带领下,萨亚特村正在沿着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道路阔步迈进。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