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路上蹄疾步稳

——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忠诚使命练兵备战记事(上)

2018年11月11日 10:22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严小娟报道)夜间航行、机降突击、精准悬停……2018年,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以下简称“一营”)的实战化训练紧锣密鼓。训练重心由以技术为主向以战术为主转变,作战任务由以支援保障为主向以主战主用为主转变,整体能力由以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为主向以核心军事能力为主转变。

  该营连续21年获评“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先后17次获评基层建设标兵或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2009年被原兰州军区授予“忠诚使命的模范飞行大队”荣誉称号。在强军征程上,一营官兵忠诚使命,用生命和担当践行现代陆航“全疆域升空、全领空到达、全天候作战”的强军梦想。

  从“常态备战”到“立体攻防”

  建立强大的空中突击、机动作战、立体攻防力量,这是一营官兵人人心头炽热的梦想。

  那年9月,内蒙古大草原鏖战正酣。

  一营在这次体系对抗演练中,首次登台亮剑。一声令下,在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机群搭载特战队员升空朝着蓝军纵深突入,特战队员顺利实现敌后机降,但刚完成机降,就被蓝军火力“包抄”。“全军覆没,这要是实战简直不敢想象!”信心满满的跨域出征,没想到落得一个“丢盔弃甲”的狼狈结果。

  转型重塑的路上,“跨域之战”让一营党委一班人猛然警醒:过去那种本场训练多、熟悉空域反复练,“敌”情和防空火力永远躺在预案里的训练模式已远远滞后于陆航部队主要方向备战的需要。为此,他们梳理出飞行技术和打赢战术两张皮、战术课目弱化等积弊,并明确训练目标,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融入体系”的作战能力需求看齐。

  自此,在上级的协调下,该营与空军、武警、电子对抗、特战、防空等部队展开协同及对抗训练,练指挥、练飞行、练战术……

  “把舱位当战位、把升空当实战、把空域当战场,无论是初春的浓雾弥漫、盛夏的沙尘肆虐、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都是最佳的练兵时机。”特级飞行员钟建文介绍说,在喀喇昆仑山脉的高山巨壑中穿梭、紧贴陡峭的悬崖超低空飞行、在狭窄的山谷山头实施各种战术、在大漠戈壁的滚滚热浪中俯冲跃升。越是不能的、越是不敢的,一营官兵越是勇敢面对,在挑战中实现一次次突破。

  处处都是战场,时时都是实战。和诸兵种协同演训、与外军演习都是一营提升打赢能力的难得机遇。

  2015年,一营在首次亮相“朱日和”大规模演习中,大步迈开体系对抗、主战主用的转型步伐。当年8月,部队整建制千里跨区机动至某地区展开高原寒区使命课题训练,练就“既能飞,又能打”的作战本领,采集整理作战数据3类121项,开创了多个首次。

  2016年9月,部队整建制大机群飞赴千里之外的戈壁沙漠某训练基地,与空军、火箭军、陆军防空兵、电子对抗、特战等军兵种展开联合训练。

  在多场次、大规模的联合演练中,一营官兵的作战素养、联合素养和指挥素养得到培育提升。

  2016年“和平使命”演习中,该营跨国机动赴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等5国军队诸多兵种展开协同演训,精湛的技战术水平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8年9月,一营官兵参加某次演习,在高原高寒地区和空军、特战等诸多兵种共同探索两高地区联合作战新模式。

  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

  10月18日夜,新疆军区某陆航旅某场站。漆黑的夜空中,机声隆隆,红色的光点在不停闪烁,一营9架运输直升机正在训练夜间外吊挂课目。“夜间训练”是新大纲中的必学课目。

  作为陆军新型作战力量,一营担负着推进陆军实现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的重要使命。围绕驻疆陆航部队时代使命,一营蹄疾步稳向“空地一体、主战主用、全域使用”目标迈进。

  今年年初,新大纲全面开训。

  面对全新的组训模式和增加了一倍的训练时间,他们通过半年跨昼夜、大场次、高频次、高强度的飞行训练,重点围绕解决指挥员融入体系作战研究不深、在新的作战思想下战术基础技能不强、实战化训练方法薄弱等问题,形成36册近20万字的教学规范,有效推动了整体战训水平的跃升。

  “新大纲提出了要求,但没有具体的做法和程序。”一营营长高岩说,“但是我们不能等。我们必须根据未来战场的需求,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来构设战场实战化条件。”

  一营把训练跨度精确覆盖到全年、训练内容精确到每个场次、训练标准细化到每个课目、训练时间精细到秒、训练对象明确到每个人员。截至目前,该营训练时间比去年提升了一倍多,夜间训练达到44%,年度高原课目训练比例提高40%,战术训练提高40%,组织12小时最大飞行强度训练已成常态,飞行员整体素质显著提升。近年来,他们出色完成了“和平使命”“朱日和”等系列演习演训任务。

  2018年5月,陆军8支新型作战力量转型建设现场会在库尔勒展示转型建设成果。在与特战、电抗、合成营、空突等陆军新锐的联合行动中,一营承担完成的通信中继直升机构建区域指挥网、运载特战侦察分队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远离目标实施秘密机降和抵近侦察、开辟机降场掩护突击分队机降、悬吊掩护分队撤离战场等紧贴实战化课目,受到陆军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

  打造突防尖刀淬炼钢铁翅膀

  进入新时代,练兵备战要有新作为。

  8月22日,副营长洪涛带领全旅多机型17架飞机在多个空域进行跨昼夜战术课目训练。23日凌晨1时,一场暴风雨如期而至,瞬间大雨倾盆,并伴有雷电,飞机进入临界放飞状态。“注意避让雷暴,保持稳定姿态,气象值班监控系统过境情况……”担负空中指挥员的营长高岩沉着冷静指挥多机种继续开展飞行训练;在上层空域,运输直升机和攻击直升机如常组织协同。临界飞行训练现在在一营已成常态。

  “训练时间大大增加、训练难度加大和训练强度增强是一营今年练兵备战中最大的变化。”高岩说。

  都说“飞行是看天吃饭”,但是战争和任务不会选择好天气。西北高原经常出现的极端天气是“横”在飞行员面前的“一道坎”“一面墙”“一把刀”。

  为此,一营在强化技战术基础训练中,不断突出难度、强度、险度。他们把驻地低能见度、侧风、雨雪雾等复杂天候当成得天独厚锤炼飞行技能的“天然熔炉”;全面开展山头斜坡、狭小平台等特殊场地起降;突出空地指挥、山谷飞行和野战保障;深化打击、极限距离转场等课题训练,从中梳理了一批实战经验,攻克高原地区直升机稳定性能下降、起降困难等20多个训练难题,填补我军直升机高原飞行训练和保障方面多项空白,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地面苦练、空中精飞”是一营在组训中对官兵提出的传统要求。

  按照这个传统,党委抓训会因某个人一次着装不符合规定而被取消计划,会因一次下达任务迟到而被“停飞”一周,不少新同志对此不理解,认为这是小题大做。而“老飞”们明白,这种日常严格苛刻的作风养成,才是一名航空兵战斗员磨炼战场生存和实战能力的坚强保证。

  如今,以营为主体探索改进的“异地同步、一天多场、一场多点、一域多层、一层多机”组训模式,不仅提升了全营官兵的训练效益,还让一名成熟飞行员的培养周期平均缩短两到三年,有效的训练模式已被广泛采用。

  10月19日,新疆军区某陆航旅副旅长王厚国告诉记者:“一营官兵牢固树立‘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思想,在临界极限对抗中研练技战术水平,在逼真险难战场中磨砺生存能力,为未来战场打造突防尖刀,淬炼钢铁翅膀。”

  战鹰呼啸,铁翼飞旋;悬停,开舱;一营官兵正在把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转化到每一场训练、每一个动作中,豪情满怀唱响强军战歌。

[责任编辑:何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