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普那克村党支部:让村民人人有事干 家家有收入

2018年11月17日 10:13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记者庞雪芳报道)初冬时节的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普那克村,中午还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到了傍晚便寒风阵阵,有了点冬天的样子。每天晚上,村党支部都是灯火通明,支部党员们在会上热烈讨论,这样的会议从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从未间断。

  普那克村有850户28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4户1172人,脱贫攻坚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带下,村“两委”班子成员扛起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坚持“产业+就业”两轮驱动、“扶志+扶智”双管齐下,实现了每个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做到了人人有事干、户户有门路、家家有收入。

  抓班子强队伍 战斗堡垒激发内生动力

  基础设施差、群众观念保守落后……几乎每个贫困地区都有类似的“顽疾”。针对普那克村的实际情况,普那克村“两委”坚持筑牢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抓班子、强队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依托和田地区发改委驻村工作队“一帮一、一带一”,帮助村干部理思路、教方法、传经验,带动转观念、强素质、提能力。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我主动帮带联系5户贫困户,通过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提供就业信息,鼓励他们转变思想外出务工,现4户已脱贫,剩下的1户今年年底就可以脱贫。我今后将继续发挥好作用,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党员图妮萨罕 · 麦提喀斯木说。

  村党支部书记图尔贡 · 赛迪说,党支部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有5名村民光荣加入党组织,27名优秀党员、致富能手被纳入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库,抓实培训培养,补齐村干部难选难配、后继乏人短板。

  “以壮大村集体收入、促进贫困户增收、提高农村社会化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最有效的致富方法啃最硬的脱贫‘骨头’,把村民产业化致富放在田间,把能人带动放在增收一线,项目引进是手段,村集体与村民可持续‘双丰收’才是我们的目标。”普那克村第一书记、和田地区发改委驻普那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木塔力甫 · 吾尔买提对普那克村如期脱贫信心满满。

  贫困户变身股民 能分红还能就业

  脱贫致富,摸清底数是关键。村党支部整合驻村工作队的力量,深挖致贫根源,对症下药。

  普那克村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村民对养殖种羊的期望大,但是传统养殖方式成本高、收益低。去年年底,村党支部争取援疆资金40万元,成立了达玛沟乡普那克村养殖合作社,开启了产业发展之路。

  一开始,合作社怎么运作,羊怎么养、怎么销售、能不能按时分红是村民最大的顾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宣传动员,先后吸纳28户贫困户入股,集中由有养殖经验的贫困户进行饲养,合作社成员负责组织实施规模养殖和提供指导,初步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

  经过半年的运行,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养羊750只,入股贫困户年分红2000元左右,实现家门口增收。

  图尔贡 · 赛迪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贫困户现在不仅靠养羊的分红来增加收入,通过动员村民入股扩大养殖规模,还能解决就业问题。

  “现在每个月可以挣到1500元,只要好好工作,我相信,我家一定能够过上好日子。”在合作社里就业的村民艾则孜 · 热合曼说。

  针对村里贫困人口中富余劳动力较多这一特点,村党支部因地制宜,修建了标准化农贸市场,提供36个就业岗位,9名贫困户在农贸市场就近就业。

  贫困户亚库普 · 伊敏开心地说:“在农贸市场干活,每天就五六个小时,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又能接送孩子上学,每月都能挣1000多元钱。” 

  大胆尝试 让绿苗子变钞票

  “圆黄梨是目前韩国正在推广的主栽梨品种中品质最优的品种,近几年已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果品市场上的梨果精品……”

  圆黄梨是水果?长什么样?怎么种?普那克村的村民对此一窍不通,但是种植专家告诉大家“圆黄梨自然授粉座果率较高,结果早、丰产性好”,在工作队、村干部的建议下,普那克村想通过发展圆黄梨特色种植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对于圆黄梨这个新品种,很多村民都不是很了解,我们积极宣传,聘请专家现场指导种植。”木塔力甫 · 吾尔买提说,已经种植的圆黄梨预计2020年达到盛果期,为实现效益最大化,村民还在行间110亩空地上,套种棉花、西瓜、甜瓜等经济作物,预计户均年增收4500元,圆黄梨种植项目真正使村民的“绿苗子”变成钞票。

  “我们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群众寻求增收致富之路。”木塔力甫 · 吾尔买提说。

[责任编辑:何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