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 百年老街变了样

2018年11月17日 15:04   来源:天山网原创

前来吃饭的客人正在“一家亲”餐厅二楼的民族团结展厅里参观。

  天山网阿克苏讯(实习记者严蓁翎 记者王玮摄影报道)“这是‘一家亲’餐厅、这是‘一家亲’商贸城、这是‘一家亲’蔬菜店,‘一家亲’餐厅里还有一个民族团结展厅呢!”11月11日,阿克苏地区王三街民族团结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赵彬高兴地告诉记者。

  阿克苏市有两条著名的商业街,一条以经营服装、饮食、化妆品为主,生意兴隆的兴隆街;一条是以经营大大小小的餐馆为主,生意逐渐凋零的王三街。

  “两条街的商户如果结为亲戚,互帮互助一定会有新气象。”2016年12月14日,王三街和兴隆街首批23对商户46人结为亲戚。截至目前,已有214人结成107对亲戚。

  王三街是条百年老街,一直流传着一段民族团结佳话:清朝末期,天津商人王福才来到阿克苏,和一名维吾尔族小伙肉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福才准备回天津时,肉孜将自己的一个儿子托付给他照料,王福才将这个孩子带回天津,为他取名“王三”。王三14岁时王福才带他回到阿克苏认亲,却没有肉孜的音讯。于是,王福才购买了一块土地安顿下来。40年后,王福才去世,王三仍然在这块土地上继续经商行医。慢慢的,这块土地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王三街。

  老街新故事

  在王三街上,结对亲戚们陆续开起了“一家亲”夜市、“一家亲”餐厅、“一家亲商”贸城、“一家亲”蔬菜店等一大批民族团结商户企业。

  今年1月28日,由7个民族88位股东入股的“民族团结一家亲”餐厅开业。88位股东是来自两个街的结对商户。娄建波和木合塔尔·阿布都肉苏力是这家“一家亲”餐厅的发起人,他们一个是王三街的商户代表,一个是兴隆街的商户代表,结为亲戚后就想着携手为民族团结做点事。

  在“一家亲”餐厅二楼,有一个民族团结展厅,这里也是阿克苏市红桥街道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展厅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展出图片200余张,书籍1000余本,物品30余件。

  娄建波说:“展厅原来的位置是个大包厢,一天也能挣不少钱,但我们一致认为建成民族团结展厅比挣多少钱更有意义。”

  “客人们可以上二楼了解民族团结故事,再下楼吃饭。”这样的特色让木合塔尔很自豪。

  为阿克苏市第五小学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为辖区贫困户送温暖、慰问辖区公安民警……餐厅开始营业后,股东们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木合塔尔说:“在王三街,有着‘一个人的日子过好了不叫好,帮助和带动身边的人都过上好日子才叫好’的王三精神。‘一家亲’餐厅就是两条街民族团结工作的领头羊。”

  今年10月,阿克苏地区王三街民族团结促进会正式成立,两条街结对认亲的214人是最初的成员。他们在自家的店铺门前种上了“连心树”、门上挂着“优秀商户结对示范店”门牌、店里挂着“民族团结一家亲”全家福照片。

  “认亲结对子,团结一辈子。”“一家亲”餐厅里挂着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全家福上写着这样的一句话,代表了两条街结亲商户的共同心声。

  培育民族团结“金种子”

  除了“一家亲”餐厅,两条街的结亲商户之间还摒弃“同行是冤家”的观念,将自身擅长和经营经验,采取“一师一徒”“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等模式,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目前,已有22对同行之间进行了经验交流。

  2017年6月,王三街的商户阿依古丽 · 艾买提与兴隆街的商户刘涛结为亲戚。阿依古丽在王三街经营着一家火锅店,刘涛在兴隆街一家火锅店从事管理工作。

  阿依古丽的火锅店生意不太好,刘涛得知后就竭尽全力帮她解决问题。菜品少、缺乏有效管理是阿依古丽的火锅店生意不好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涛主动为阿依古丽店里的服务员开展培训,把自己全套的管理方式教给她。

  “白天我要忙店里的事情,只能晚上抽时间教她如何管理,和她一起研究新菜品。”刘涛说。

  在刘涛的建议下,阿依古丽的火锅店有了很多新产品。不仅如此,两个人还经常一起研发新的菜品,都受到了顾客的欢迎。

  现在,阿依古丽已经在阿克苏市开了3家火锅店,拥有全疆57家火锅加盟连锁店。“现在火锅店的生意那么好,离不开刘涛的帮助,我非常感谢他。”阿依古丽说。

  今年高考期间,两条街商户还自发组成“爱心助考车队”,出动公益送考车280台次,接送考生623人次。筹集善款43万元,帮扶困难家庭学生52名,收养烈士孤儿1名。

  两条街的商户组建了11个文艺舞蹈队,不定期开展文艺演出。

  兴隆街的彭天刚还在王三街道开设了民族团结国学班,有30余名学生主动报名学习。10岁的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热合曼通过学习,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小书法家”。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