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20:05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记者翟文杰 通讯员包雪瑞报道)妇女们忙着手里的活儿,或缝纫、或制作绢花、或制作糕点,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在耳边回响……近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管委会新居社区里一片祥和。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新居社区属保障性住房社区,中低收入群体多、群众诉求多、流动人口多。面对“三多”的复杂社情,社区党总支班子在服务居民上做文章,不断解难事、谋致富、促团结,用实际行动让各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创收
社区“群众服务中心”的服装厂里,90多名工人有的在裁剪、有的在缝纫、有的在熨烫、有的在包装。大家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旁边的糕点房里,阵阵香味扑鼻而来,20多名“糕点师”身穿统一的厨师装,忙着制作各色点心、糕点等;隔壁的绢花厂里,各族妇女正在为完成一批手工绢花忙得不亦乐乎,艾比拜汗·买吐送正在欣赏自己刚刚扎好的一束玫瑰花,脸上挂着自信和满足的笑容。
新居社区党总支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区属部门在区委和政府统筹协调下,开展组团式服务,成立了“群众服务中心”,积极调动辖区各方面资源,在社区内开办了手工绢花、厨艺、缝纫等就业再就业培训班,同时引进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投入近300万元搭建1200平方米厂房,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创收,解决了150名居民就业难题。
艾比拜汗·买吐送来自于田县,跟着丈夫来乌鲁木齐10年了,一直在家带孩子、做家务。社区党总支书记蒲静与她结为亲戚后,鼓励她做一名新时代女性,现在的艾比拜汗·买吐送已成为绢花厂的技术骨干。
“活儿多的时候,一天能做10束花,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公司还给我缴纳了社保。”说到这份在家门口找到的工作,艾比拜汗·买吐送非常幸福知足。
新居社区党总支把解决好社区居民务工创业增收作为头等大事抓在手上,特别是针对社区内一些居民缺乏就业技能、不愿走出家门等实际情况,想方设法把技能、岗位送到居民群众身边。
社区居民在服装厂工作。(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新居社区提供)
让各族儿童从小学在一起共同成长
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新居社区党总支在“护好苗、育好苗”上下功夫,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学龄前儿童无人看管、入学难的实际,专门开办了社区学前班,选派优秀老师、设置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以及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各族学龄前儿童一起学习。
“现在他们见了客人会主动说‘叔叔好’‘阿姨好’,还会抢着帮我打扫教室卫生了。”社区学前班教师陈瑞说,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她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
在社区,还有一个“陈瑛京剧艺术工作室”兴趣班,每周末孩子们在这里学习京剧。工作室的开办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目前已招收各族青少年20余名,为他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室小演员们刻苦学习、辛勤排演,经过层层选拔,表演的节目《国粹新蕾齐争妍》登上了乌鲁木齐春晚舞台。现在,社区举办联欢会或联谊会,京剧表演成了不可或缺的节目。
今年10岁的茹菲亚学习京剧近一年了。每逢寒暑假,她都会主动找工作室的老师请教。今年她还参加了京剧过3级考试,她希望能在京剧表演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小台柱”麦迪娜是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自从到工作室学习以来,喜爱唱歌跳舞的麦迪娜有了自己的舞台。麦迪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表演起来一招一式都充满了韵味,很快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演员。当她的母亲得知女儿参加表演的节目被选上了乌鲁木齐春晚,能上电视的时候,感激又自豪。
此外,社区还相继开办了“社区艺术课堂”、建立“阳光巴郎”志愿者服务基地,引进专业社工服务团体,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课后作业辅导、心理疏导、小组互动等丰富的集体活动,让社区各族儿童、青少年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社区居民一起包饺子。(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新居社区提供)
引导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一家亲
新居社区党总支着力找准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情感结合点,用接地气的语言、泥土味的话语当好群众的“宣传员”,结合身边的变化、生产生活的实际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动员和引导各族群众开展结对认亲活动,让邻居更近、亲人更亲。
社区居民吐拉买提因为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下楼不便,他的干女儿李预真就主动帮助老人买菜;社区居民艾比拜·阿不力克木家庭生活困难,需要抚养三个孩子,其中2岁的小女儿身体残疾,居民们隔三差五去看他,还有居民自己动手帮小孩做衣服;社区居民阿依古丽·买买提长期在医院陪护生病的母亲,她的妹妹王小红就主动帮她照顾家里;社区工作人员冶梦婷在入户的时候总是给小区里家庭困难的小朋友带糖果,孩子们见到她,总是亲切地围在她的身边……
一个个感人小故事,都编入了《新居社区民族团结故事汇》中,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过程中宣讲,用身边事教育感动社区居民。
“民族团结一家亲”,“亲”是工作开端、破题出口,更是用力重点。新居社区党总支用一个个微行动汇聚起了民族团结的正能量,用真心服务收获了各族群众信任和支持,为来自天山南北的流动人口打造了温暖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