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永远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018年11月21日 10:27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在全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是我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凝心聚力。

  如今,从村庄到社区,各族干部群众亲如一家、其乐融融,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今日,本报推出专题,为您讲述结对亲戚们的暖心故事。

11月6日,刘娟(右)和屯尼萨汗 · 阿卜都瓦依提合影留念。刘娟供图

  “我们会让这种亲情一直延续下去”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任华报道)“我的亲戚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我最想她的时候,如果有一双翅膀,我想飞过去亲亲她;我的亲戚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我头上戴着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那时候我最想她……”

  11月6日,在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喀克夏勒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自治区团委干部刘娟和屯尼萨汗 · 阿卜都瓦依提坐在院子里,屯尼萨汗深情地朗诵着诗。刘娟静静地听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屯尼萨汗是2017年刘娟驻村时自发结成的亲戚。这份姐妹“情缘”没有因为刘娟的驻村结束而终止,反而变得更加深厚。

  屯尼萨汗是喀克夏勒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也是刘娟的包户之一。每次入户走访时,屯尼萨汗都非常热情,一来二去,两人便熟悉起来。

  屯尼萨汗的小儿子在村委会旁边的幼儿园上学,她经常在接小儿子时,带着家里种的苹果、红枣,自己打的馕去看刘娟。刘娟会给她的小儿子买一些零食和玩具,也送给屯尼萨汗一些洗发水、沐浴露、衣服、化妆品等。

  2017年5月的一天,刘娟入户时,看到屯尼萨汗正在伤心地哭。原来,她家的老人病了,住院需要5000多元,而她拿不出这笔钱。

  “有困难找我呀!”刘娟二话不说到乡里取了钱,交到屯尼萨汗手里。屯尼萨汗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紧紧抱住刘娟说:“谢谢你,你就是我的亲妹妹。”

  “当时给‘姐姐’这笔钱时,我都没想着让她还。没想到只过了4个月,‘姐姐’卖了几只羊,就把钱还给了我。”刘娟说。

  屯尼萨汗告诉刘娟,自己是一个孤儿,养父母也早早去世了,刘娟像亲人一样对待她,让她心里感觉非常温暖。

  为了帮屯尼萨汗摘掉“穷帽子”,刘娟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想方设法帮屯尼萨汗的大儿子艾力 · 买买提阿不都拉在塔瓦库勒乡找了一份工作。今年,屯尼萨汗的家里喜事连连:一家人搬进了新房子,艾力也找到了女朋友;12岁的女儿阿曼尼莎 · 买买提阿不都拉第一次参加了自治区团委在乌鲁木齐南山举办的夏令营……

  今年年初,刘娟回到乌鲁木齐。虽然见不到面,但屯尼萨汗每天都要给刘娟打个电话问候,而刘娟每次到和田县探望自己的结对亲戚时,都要带上礼物,去看望屯尼萨汗。每次分别时,屯尼萨汗都依依不舍,拿着红枣、核桃、馕等,使劲往刘娟的包里塞。

  “我们会让这种亲情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一辈子的亲人。我心里还有一个打算,想把‘姐姐’的女儿阿曼尼莎认成‘干女儿’,供她上大学,帮她在城里找工作。”刘娟说。

11月15日,王梅(左)和艾斯克尔 · 吾斯曼一起在农户家查看采摘的苹果。王梅供图

  姐弟携手收获“致富果”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云梅报道)今年阿克苏地区的苹果丰收了,把阿克苏盈利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梅忙坏了。11月15日一早,王梅和兄弟艾斯克尔 · 吾斯曼通了半小时电话后,两人又出现在阿克苏市的一个苹果园里。

  “客户订的苹果还差100多吨没着落,多亏了艾斯克尔。他撂下自己地里的活,跟着我跑出去联系周边的果农,看果园、谈收购,帮我解决了大问题。”王梅说。

  艾斯克尔今年30岁,和母亲一起住在阿克苏市兰干街道绿园社区。“爸爸生前主要是打理果园,现在他不在了,我要继续干下去。”艾斯克尔在阿克苏市红旗坡农场附近承包了30亩果园,其中20亩都是苹果树。

  正是这些苹果树,让王梅与艾斯克尔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结下了深厚的姐弟情。

  8月,是苹果的膨果期,也是苹果生长的关键时期。曾是阿克苏市水管站农业技术员的王梅说,这段时间,苹果长得非常快,如果肥水跟不上,苹果不仅长不大,而且口感不好,颜色也不好,最关键的是还容易患上病虫害。

  按照合作社与绿园社区签订的技术服务协议,今年8月初的一天,一场关于苹果膨果期管理的技术培训课吸引了许多社区居民。

  “艾斯克尔给我的印象很深。他不仅听课非常认真,而且国家通用语言讲得也非常好。我当时就想,他可以带动周边的维吾尔族果农一起种好苹果树。”王梅说。

  在后来的交往中,两个人彼此印象都很好,艾斯克尔直接叫她“王梅姐”。王梅听了,心里也乐滋滋的。从此,她多了一个维吾尔族兄弟。

  “艾斯克尔的20亩苹果树现在还有20吨左右的苹果没有摘,从采摘、分拣到包装需要七八天时间。现在人工不好找,他却不摘自己的苹果,还过来帮我。”王梅感动地说,“当然,在帮我的同时,他也在帮其他果农。就这短短一个星期时间,他已经帮助周边6户维吾尔族果农卖出了近70吨苹果。”

  “这都没什么。”听到姐姐的夸奖,艾斯克尔有些不好意思。他说:“在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下,我的苹果产量比往年增加了15%,销售上我也再不用操心了,只需一门心思种好苹果,做好采摘,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姐姐了。”

  王梅笑着说,合作社一定会当好社员们的娘家,通过技术指导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积极开拓销路,把苹果卖出去,带着弟弟、带着大家一起富起来。

11月7日,麦尔也木 · 艾海提(左)帮童明伍在温室大棚除草。董成忠摄

  温室大棚结下的兄妹情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于梦冉 通讯员董成忠报道)“以前我们是师徒相称,现在我们结成了亲戚,他变成了我的大哥……”11月7日,在拜城县康其乡和谐村一座温室大棚前,村民麦尔也木 · 艾海提笑着说。多年来,麦尔也木和大哥童明伍相互学习,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起初,麦尔也木一家主要是以种植小麦、玉米、土豆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后来,因为和童明伍学习了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发生了转变。

  2008年春天,童明伍一家从四川老家来到康其乡和谐村承包土地,想依靠自己在老家的种菜技术在和谐村创业致富。当时,他承包了10亩地,主要是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特殊的种植技术和可观的经济收入,让其他村民格外羡慕,纷纷来拜师学艺,请教种植经验。麦尔也木就是其中之一。

  童明伍说:“麦尔也木特别肯学、肯干,不懂就问,没想到她现在的种菜技术竟然超过了我。”

  说到学习种植技术,麦尔也木说,一开始,由于二人语言不通,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交流,一边学习一边干活。现在,麦尔也木不光学会了温室大棚种植技术,还学会了一口四川方言。

  “我非常感谢我的大哥童明伍,现在我种着4亩地的温室大棚,一年纯收入达5万元。不但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而且我还能帮助其他村民致富。”麦尔也木高兴地说,她已经被村党支部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了。

  2013年童明伍的妻子生病回了老家,为了给妻子挣钱看病,童明伍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麦尔也木得知后,就经常帮童明伍干农活。

  “我帮助她少,她帮助我多,麦尔也木是一个勤快的好妹妹!”童明伍说。

  麦尔也木说:“每年春节和古尔邦节,我们两家人都一起过,大年三十晚上,大哥还给我的儿子发红包,带着他们放鞭炮。”

  “一亩地如果只是种麦子,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可是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纯收入可以达到一万多元,”麦尔也木笑着说,“哥哥无私地帮助我,我也会像哥哥一样,帮助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亲戚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艳芳报道)“叔叔,要不是你们帮忙,我家的葡萄和石榴现在都卖不出去。你快尝尝,可甜了。”11月10日,今年14岁的如则古丽 · 艾沙江一边说,一边把一篮新鲜的水果递到云建军手里。

  云建军是克州审计局驻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工作队队员,2017年2月,他刚驻村时,就与村民巴哈尔古丽 · 热合曼一家结成亲戚。巴哈尔古丽有两个女儿,如则古丽是她的大女儿。

  巴哈尔古丽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靠3亩小麦、3亩葡萄和种一点高粱石榴为生。虽然生活不富裕,但如则古丽很懂事,学习很上心。去年,如则古丽小学毕业,眼看要进入初中了,为了能学好初中课程,假期里她找来初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请云建军为她补习。

  虽然工作很忙,但云建军依然每天挤出时间,给如则古丽和她的妹妹上课。每天一个半小时,坚持了一个暑假后,姐妹俩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去年古尔邦节期间,为了奖励如则古丽姐妹俩用功学习,云建军带着她们到阿图什市买衣服。服装店店主好奇地问:“这是你的孩子?”云建军笑呵呵地回答:“是啊,我亲戚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简单的话语,让如则古丽姐妹俩暖到了心窝里。“云建军叔叔就像我的爸爸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给我们买衣服、书包、文具和课外书籍,还经常给我一些零用钱,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如则古丽说。

  云建军不仅对如则古丽姐妹俩很关心,还为巴哈尔古丽一家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由于巴哈尔古丽家缺少劳动力,云建军带着结亲干部,用整整一天时间帮她收割高粱;巴哈尔古丽家的葡萄没销路,云建军和工作队其他队员帮她联系到了收购商。最近,天气冷了,云建军又惦记着巴哈尔古丽家里的煤够不够,准备多买一些送过去,让亲戚一家温暖过冬……

  这一件件小事,让云建军和巴哈尔古丽一家的感情越来越深。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亲戚,明年我还要给云建军包饺子呢。”巴哈尔古丽笑着说。

  大哥是我家的“主心骨”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晨暄报道)11月16日,天还没亮,精河县八家户农场绿洲北路的“苹果乡快餐厅”店主托合达巴依 · 叶尔斯依提和妻子沙比热阿 · 乌拉孜汗就开始忙碌了。

  “每天不到7时就起床,24时才能回到家中。这家快餐厅今年5月才开业,不仅倾注了我们夫妻俩的心血,更是大哥朱旭明一直操心才开起来的。”在托合达巴依心里,快餐厅更像是他和大哥朱旭明共同养育的孩子。

  朱旭明是精河县总工会主席,托合达巴依是精河县八家户农场的一名职工,二人因为结亲相识。

  “大哥就是我家的‘主心骨’,有啥事情我都先想到找他商量,他总是能给我中肯的建议。”提起朱旭明,托合达巴依总有说不完的话。

  去年8月,托合达巴依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只能在家休息,但是家里牲畜的草料还没有准备好。朱旭明知道后,第一时间送来了一车草料。临近入冬,他又给弟弟家送去了3吨过冬煤。

  “大哥对我们一家人太好了,什么事都帮我们操着心,总是想得很周到。”托合达巴依说。

  “做糕点还是太单一了,要是做点别的生意扩大经营范围,兴许会更好。”2018年以前,托合达巴依经营着一家糕点店,今年年初,却突然有了开餐馆的念头。

  “糕点店生意还不错,折腾什么呀,干别的万一赔了怎么办?”托合达巴依把想法告诉家人,却没人赞同。

  只有朱旭明拍着胸脯说:“我支持你的这个想法,遇到困难我帮你解决。”

  找店面、装修、外出学习烹饪技术……不到三个月,托合达巴依的“苹果乡快餐厅”就开业了。

  “八家户农场种植着上万亩苹果,被誉为‘苹果乡’。这‘苹果乡’的店名就是大哥帮着想出来的,寓意着当地特色,也对未来寄予了很多希望。”托合达巴依说。

  开业时,知道托合达巴依人手不够,正在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的朱旭明特意将自己的休假时间调整好,放弃了回家的机会,在快餐厅当起了服务员。

  “光是卖早餐还不行,把中餐和晚餐的经营品种也加进去。这附近没有卖抓饭的,你把抓饭做好了,客人自然就上门了。”朱旭明一边给托合达巴依出主意,一边忙着在微信朋友圈给快餐厅做宣传。

  很快,“苹果乡快餐厅”的名声就打了出去,朱旭明只要有空就来客串服务员,快餐厅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我跟大哥几乎每天都打电话,或拉家常、或谈工作,听到大哥的声音,我的心是踏实的。”托合达巴依说,“我们兄弟齐心协力,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一次出手相救 一世亲情延续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随着天气变冷,买买提 · 托乎提又牵挂起在南京上大学的“孙女”。11月9日,他让小儿子买合买提 · 买买提打电话叮嘱“孙女”:入冬了,要注意保暖。

  阿瓦提县阿克切克力片区管委会英买力村和阿瓦提镇团结村的村民都知道,买买提的这个“孙女”叫刘赛卫。

  15年前,买买提和买合买提从家门口的水渠中救出落水的刘赛卫;15年来,刘赛卫一家人因感念买买提父子的救命之恩常常登门拜访,来来往往中,感恩之情升华为血浓于水的亲情。

  1996年,韩春香和丈夫刘荣军从山东老家来到阿瓦提县谋生。当时的英买力村为阿瓦提县丰收一场一连。

  2003年9月的一天,韩春香和丈夫下地拾棉花,4岁的小女儿刘赛卫和邻居家的孩子在门口玩耍。忽然,邻居家的孩子跑到棉花地,对韩春香说:“刘赛卫掉进了渠里,被水冲跑了!”夫妻俩拔腿向渠边跑去。

  买买提住在渠的下游,当时,他正从地里回家取东西。当他看到水渠里有个孩子随着激流沉浮时,一边跑一边喊当时12岁的小儿子买合买提。买合买提会游泳,他顾不得脱衣服跳入渠中,迅速游向落水儿童身边,父子合力救起了已经昏迷的刘赛卫。

  买买提把刘赛卫抱回家,将她放到廊檐下,把她双脚抬高,倒出她腹中的水。刘赛卫苏醒了,一路呼救寻找孩子的韩春香和丈夫也找来了。

  当天晚上,刘荣军一家人带着鸡蛋、牛奶等礼品登门感谢。韩春香拉着藏在身后的刘赛卫说:“没有这个爷爷,你的小命就没有了。救命之恩,终生难忘,以后要经常过来看望爷爷。”

  从那以后,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买买提家里就多了一拨客人——刘荣军一家。

  买买提在机关食堂当过厨师,逢年过节,家庭聚会,他都会亲自下厨,刘赛卫最喜欢吃他做的抓饭。

  刘荣军一家开始是租房住,2004年才在阿瓦提镇团结村盖了新房。买买提知道后高兴地说:“你们从内地来这里安家很不容易,现在孩子都在上学,以后要常到我家来,但不要买东西。”

  2012年,买买提家盖安居房,在外面搞建筑的刘荣军提出帮忙,被买买提谢绝了。买买提对他说:“千万不要耽误你的工作,我这边没困难。”

  伴随着刘赛卫成长的,是两个家庭友情和亲情的不断加深。这两年,阿瓦提县各村评选“民族团结示范户”,买买提家和刘荣军家都是“民族团结示范户”。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