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夯实致富基础 用好致富帮手

——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乌鲁木齐分行、新疆财经大学、喀什地区团委驻英吾斯坦乡栏杆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12月05日 11:41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喀什市英吾斯坦乡栏杆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679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乌鲁木齐分行、新疆财经大学、喀什地区团委驻村“访惠聚”工作队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成立专业合作社、转移就业等方式,带动全村百姓踏上脱贫致富路。

  聚焦优质产业 夯实致富基础

  栏杆村村民一直以来都以传统种植小麦、棉花为主,经济效益不高。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发展萝卜、大蒜、西红柿等蔬菜种植,在第一书记张建波的带领下,工作队积极做好宣传引导,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使之成为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艾山·托克荪尝试种植了2亩萝卜喜获丰收。为了卖个好价钱,工作队员主动帮着清洗、打包,积极联系销路,最终以9600元的价格全部售出。“工作队给我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明年我还要扩大规模种植萝卜,争取早日脱贫。”尝到甜头的艾山·托克荪高兴地说。目前,栏杆村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43座温室大棚,已有3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特色蔬菜增加了收入,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

  这两年,工作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了家庭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对于手工刺绣、花帽编织等村级民族特色手工作坊,工作队充当中介人的角色,在技术、售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

  村里的花卉种植大户塔吉姑·阿力木自爷爷辈起开始种植花卉,经过工作队的扶持,如今已拥有了6座花卉大棚,占地5.5亩的规模,品种多达30种。家庭人均收入达5000元,年收入近5万元。今年,她准备投入10万元用于扩大花卉生产。

  聚焦转移就业 拓宽致富门路

  为了改变村民的“等靠要”思想,工作队充分利用入户走访时机和农民夜校,加大思想教育,为农民算经济账,大力引导农民转变思想,外出务工,勤劳致富。

  一年前,村民伊卜拉伊木·毛拉因为思想保守,不愿意外出打工,全家4口人的年收入不到3000元。“光靠这几亩地,能养活一家人吗?”在工作队的宣传引导下,伊卜拉伊木最终改变了陈旧的思想,召集全家开家庭会议,号召家人积极外出务工。他率先成为乡林果技术服务队的一员,妻子和两个孩子也外出务工,现全家年收入达到4万元。

  村民努尔比耶姆的公公婆婆担心孙子没人照顾,不愿意让她外出务工,工作队员耐心地向他们解释道:“现在村里有幼儿园,孩子可以托管,儿媳妇就可以安心出去工作了。”工作队员一番话,为努尔比耶姆公婆打消了顾虑,解除了心结,最终一致同意努尔比耶姆外出打工。现在,她在市里一家文化用品店做售货员,每月可以拿到1800元的工资。“感谢工作队,帮助我做通了长辈的思想工作,还帮我找到一份工作,我一定好好干。”她说道。

  工作队积极协调资金、人力,在村里办起了村民互助托幼所,主要针对1-3岁的幼儿托管,最多时达到19个孩子,基本解决了年轻妇女因小孩无人照顾而无法外出就业的问题。截至目前,栏杆村贫困户130户208人实现了就业。

  聚焦合作共赢 用好致富帮手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如何解决小规模养殖效益低、扶贫项目效益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是工作队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经过调查研究,反复征求农户意见后,工作队在村民库尔班江·托合提家现有棚圈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成立养殖合作社,探索全村集约化养殖模式。农户与合作社签订畜牧养殖托管合作协议,把扶贫羊托管在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作好扶贫羊的养殖、防疫、检疫工作,每年按照盈利情况分红到户,如有行情波动,风险由合作社承担,村民们等于不用出钱即参与了畜牧养殖业。目前养殖合作社托管扶贫羊213只,每年能为贫困户分红10%左右。

  托管扶贫羊模式增强了贫困户玉素音·艾海提脱贫致富的信心。“自从参加了扶贫羊托管项目,一下把家里的12只羊托管了出去,节约了劳动力,每年还能为家里带来1200元左右的收入,太感谢工作队了,我一定辛勤工作,让家里人早点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建社的目的就是保护和增加社员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合作社的凝聚力,才能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合作共赢。”第一书记张建波说道。目前,村民互助托幼所、木材加工厂、畜牧养殖合作社等一个个合作社项目已逐步在栏杆村建立起来,激发着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