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线】脱贫攻坚必作于细

2018年12月05日 11:33   来源:新疆日报

  李杨

  最近,《新疆日报》报道了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不断为村民开辟增收新路径的做法。岳普湖县铁热木镇库勒都买里斯村有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初,工作队队员在走访中发现,村里发展庭院经济后,很多村民不会砌墙、盖棚圈、搭葡萄架等技术,不得不花钱雇人建设。“农村建筑市场潜力大,要是成立一支工程队,就能参与村里的庭院建设,也可以帮助村民增收。”驻该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于涛细心地发现这一商机,并帮助该村成立工程队,还请来技术人员搞培训。20位贫困户有了致富门路,从4月至9月,他们人均收入8000元,最高的收入达到1.5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要让脱贫措施有针对性、操作性,就必须稳扎稳打,把工作往细里做。像于涛这样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一针一线下功夫的“绣花”队长值得点赞。

  做好“细”的文章,就是要让贫困群众得到真实惠。贫困群众生活有没有变好、腰包鼓没鼓起来,是检验扶贫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扶贫干部须务实去华、真抓实干,袖子撸起来、身子扑下去、劲头使出来,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要用较真的态度,一户一户,摸清底数,确保不弄虚作假,不落一人、不落一户。要围绕“七个一批”和“三个加大力度”,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因地制宜,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坚决杜绝“一刀切”,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做好“细”的文章,就是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一方面,要树立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的思想,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和出发点。坚持工作思路向下、重心向下,无论任何时候、出台任何决策,都要想一想贫困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扶贫项目落于虚空,成为仅仅“看起来很美”的面子工程。另一方面,摆脱贫困,贫困群众是主角。只有带动贫困户共同参与,取得的成果才能获得认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不妨多引导贫困户参与制定项目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具体事务,让他们自主想办法、做决定、出力气。同时,通过扶志扶智、扶德扶勤,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更多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实现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做好“细”的文章,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我们要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把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好每一个环节上,从一件件具体工作做起,从最细小的事情抓起。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才能让贫困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