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

【印记·难忘第一】库尔勒:文明花开香满城

2018年12月06日 10:43   来源:新疆日报

库尔勒市天鹅河景观(资料片)。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婷报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有一座“半城梨花半城水”的城市——库尔勒。

  新城新区,拔地而起;老城新貌,移步换景;邻里和睦,文明有礼;扶贫助老,和谐友爱……走进新疆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并且蝉联四届的库尔勒市,扑面而来的是文明风尚,花香满城。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对一座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后所给予的最高奖励,是一座城市在发展中有形和无形的金字招牌,是许多城市孜孜以求的目标。

  1996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幕在库尔勒拉开。库尔勒市委和政府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幸福的龙头工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抓创建。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在历经“整治环境、美化城市”“提高素质、争先创优”“以城带乡、团结共建”“构建和谐、科学发展”和“巩固深化、长效常态”五个发展提升阶段,接连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等十几项国家级荣誉后,2009年,库尔勒市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荣誉的背后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

  “青山绿水”这个词,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梨城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城市周围全是荒山秃岭,“没有树,没有草,风吹石头跑!”是当时人们对这种情景的形象描述。为改善生态环境,库尔勒市于1997年吹响了“绿色长征”进军号。炸山平壑、背土上山,向戈壁荒山宣战。多年来,库尔勒投入大量资金,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一代代库尔勒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与沙漠拼抢,利用科学滴灌方法进行人工造绿。

  梨城人在乱石峥嵘、风猛沙砺的库鲁克塔格山义务植树1.1亿株,完成荒山绿化面积约10万亩,硬是为昔日寸草不生、连飞鸟都不愿眷顾的亘古荒山披上了绿装,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多年来,库尔勒紧紧围绕“绿”和“水”做足文章。以水系建设为重点、以绿化为点缀,形成了水网纵横、绿水环绕、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的亲水人居、生态环境。

  2011年底,库尔勒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2012年,自治区在《新疆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了“一主三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把库尔勒市确定为新疆的三个副中心城市之一。也就是在当年,库尔勒市提出以“塞外明珠、山水梨城”为核心,大手笔规划建设了将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三条河流横向连接起来的“三河贯通”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做足做活了“水”文章。

  良好的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库尔勒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资源,在保护环境、资源中促进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经济特点和时代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多年来,库尔勒市深入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构建了以市政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点为依托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库尔勒市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主线,将“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主题。多年的创建,让库尔勒市民读懂了文明建设的意义所在、内涵所在、规律所在。正因为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有益于大家与自家,因此他们越来越自觉地创新着、丰富着和推动着城市文明。如今,库尔勒市的志愿者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春风化雨般润泽着梨城的每个角落。

  2015年,库尔勒市成功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讲文明、讲公德、讲卫生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用文明语、行文明路、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同一切不文明言行作斗争,共同维护库尔勒的良好形象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为库尔勒市这颗“塞外明珠”增添了光彩。

  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让这座城市收获了外界对其形象和综合素质的最高褒奖。至此,库尔勒又翻开了文明进步的崭新一页: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