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五师双河市南疆学前支教干部:我们一路向南

2018年12月06日 12:51   来源:兵团日报

  天山网讯(通讯员雷蕾报道)12月3日,冬日的暖阳照耀着南疆大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多所幼儿园里活跃着五师双河市支教干部的身影,他们带领着孩子们用国家通用语言念儿歌、做游戏,在远离家乡的支教岗位上尽情挥洒着汗水。

  2018年9月,五师双河市共78名南疆学前支教干部,背上行囊,身负重托,奔赴南疆克州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如今,3个多月时间过去了,他们对这片土地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逐渐产生了感情。他们付出着,也在感悟中收获着,让我们走近他们——

  罗军惠:收获满满苦也甜

  2018年9月,在基层教育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的八十三团一中副校长罗军惠响应号召,到南疆支教。

  “初次支教,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这里艰苦的条件还是让我感到不适应。”罗军惠说,她所支教的幼儿园在牧区,他们住的房间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冬天,屋子里潮湿阴冷,还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要到外面去打,蔬菜要到3公里外的巴扎才能买上……“条件再艰苦,我也从未打过退堂鼓。”罗军惠说。

  罗军惠的支教单位是克州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巴什苏洪木幼儿园,距离吐古买提乡25公里,距离阿图什市100多公里。巴什苏洪木幼儿园于2017年8月投入使用,有两个大班,一个中班,一个小班。幼儿园的孩子都是柯尔克孜族,教师都是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

  刚来到这里时,罗军惠发现该校教师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学理念比较滞后。“要想改变观念,就要一点点影响他们。我决定首先从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开始抓起。”罗军惠说,她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教师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罗军惠在幼儿园负责大一班的语言课。刚开始,小朋友们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较差,连基本的日常用语都听不懂。罗军惠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研究。她不仅每天教小朋友们国家通用语言日常用语,还引导他们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因为来自兵团,罗军惠还以身示教让孩子们懂得用“兵”的纪律约束自己。如今,罗军惠所带班里的孩子无论上课、吃饭,还是户外活动都非常有纪律。

  前不久,阿图什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到巴什苏洪木幼儿园检查教学工作。该负责人对罗军惠的教学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看着小朋友们每天的进步,我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罗军惠说,“虽然我带他们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3个多月,但他们进步很快,如今他们已经能够用国家通用语言流畅地背诵多首儿歌。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让我感到惊讶。”

  大一班里有个孩子名叫阿衣布鲁提·努尔孜瓦,性格非常内向,刚开学时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罗军惠平时对他格外关心,主动和他聊天,可他还是“不为所动”。有一次,阿衣布鲁提·努尔孜瓦弄脏了衣服,罗军惠马上帮他脱下衣服清洗,阿衣布鲁提·努尔孜瓦突然说了句“谢谢老师”。当时,罗军惠一下愣住了,心想原来这个孩子很懂事、很细心。如今,在罗军惠的关心和引导下,阿衣布鲁提·努尔孜瓦变得越来越开朗,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在大一班里,当小朋友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时,会跑到罗军惠面前炫耀一番:“老师,我的衣服漂亮吗?我的鞋子漂亮吗?”吃饭时,吃饭快的小朋友会主动给吃饭慢的小朋友喂饭;睡午觉时,小朋友们会互相提醒“不要说话,乖乖睡觉”……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会珍惜这段支教时光,继续教育孩子们、帮助当地老师,带着爱与梦想前行。”罗军惠充满信心地说。

  巴特夫妇:两度支教情难忘

  在2018年五师双河市南疆学前支教干部队伍里,还有这样一对特殊的夫妻。他们不仅夫妻二人携手共赴南疆支教,而且两度踏上支教路。他们就是八十九团民族中学蒙古族教师巴特和乌力吉巴特。巴特说:“支教对我们夫妻俩来说,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战胜自我、提升自我的经历。”

  2017年8月,看到赴南疆支教的通知时,巴特和妻子乌力吉巴特不约而同地报了名,他们成了五师双河市首批赴南疆支教的教师。“一年多前,我和妻子决定来南疆支教,在我们看来,支教不仅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一年的支教经历让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以及对南疆这片土地深深的爱。”巴特感慨道。

  2018年9月,在结束了一年支教生涯后,巴特夫妇再次选择向南出发,投身南疆学前教育支教工作。此次他们的支教单位是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昂额孜幼儿园,距离阿图什市近200公里,地处山区,条件艰苦。幼儿园领导知道他们俩是夫妻后,安排了一个班让他们负责。他们所带的班里共有44个孩子,夫妻俩既是教师,也是保育员。

  回顾这3个多月的时光,乌力吉巴特说:“小朋友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刚开始时他们只会用简单的国家通用语言打招呼,现在他们已经可以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日常交流,还能帮助老师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

  除了教小朋友们国家通用语言,巴特夫妇还非常注重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11月16日下午,巴特和乌力吉巴特组织策划了一个主题为“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的班会活动,用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教育引导小朋友们如何学会感恩。

  “生活中,一句话语、一个行动,都能表达对别人的感激之情……”活动中,巴特负责主持班会,乌力吉巴特负责为小朋友们讲述和感恩有关的小故事。

  “这个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懂得了感恩的意义,同时也让我们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乌力吉巴特说。

  一天,巴特夫妇在上班的路上遇见了班上小朋友买冉别克的妈妈。买冉别克的妈妈高兴地说:“老师,你们好!我平时做生意特别忙,每天很晚才回家。孩子在幼儿园里多亏了有你们照顾,他学会了念儿歌,还算会了算术题,太感谢你们了!明天放学后到我家吃饭吧。”

  第二天放学,买冉别克听说老师要去自己家吃饭,开心得像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跑到他们跟前说:“老师,快点,妈妈来了,坐妈妈的电动车走,我家远。”这个贴心的小家伙生怕他们不去,一直拉着他们的手不肯放。巴特夫妇盛情难却,只好答应了买冉别克妈妈的邀请。

  在买冉别克家,一桌丰盛的晚餐已经准备好了,吃饭时,买冉别克的妈妈问:“老师,你们的家乡在哪儿?”乌力吉巴特回答说:“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她又问:“坐火车可以到吗?那么远,想家吗?”听到这儿,巴特和乌力吉巴特的眼睛湿润了。

  买冉别克的妈妈一边说着话,一边把菜使劲往他们跟前推,让他们多吃点,乌力吉巴特突然控制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那一天,他们和买冉别克的家人聊了很多,说了很多知心话。临走前,买冉别克抓住他们的手依依不舍地说:“老师,住我家吧。妈妈说了,我们的家就是你们的家,我们随时欢迎你们。”

  一次寻常的家宴,让远离家乡的巴特夫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当地群众质朴的情谊。巴特说:“虽然他们说的有些话我们听不明白,但只要听见‘老师’两个字,我们就很满足。因为这是家长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王庆国:竭尽所能为孩子

  今年48岁的九○团广电站站长王庆国也是五师双河市2018年南疆学前支教干部队伍中的一员,他所在的学校是克州阿图什市松他克乡买谢提幼儿园。由于是新建幼儿园,这里硬件设施较为齐全,条件相对较好。买谢提幼儿园的孩子全是维吾尔族,王庆国初来这里时,孩子们会用不太熟练的国家通用语言和他打招呼。

  来到买谢提幼儿园3个多月了,王庆国至今仍记得刚来到这里的情景——步入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教学楼;踏进教室,迎面而来的是孩子们纯真的笑脸。

  王庆国说:“从当地老师们的言谈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孩子们的爱护和关切之心,对教育工作的热忱之情和为新疆稳定发展献力的热切之志。”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为是第一次当老师,王庆国有些激动,也有些紧张。激动的是有这么多孩子叫他“老师”,紧张的是自己没有教学经验,他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教学工作。“支教对我来说既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王庆国说。

  通过几个月的教学,王庆国摸索到了一些方法来提高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他会在课余时间下载一些简单的儿歌,编排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当地孩子的国家通用语言发音很不标准,我每天利用早饭前的半小时,挨个对口型,逐字逐句纠正他们的口语发音。”王庆国说,“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孩子们学会了简单的儿歌,学会了认简单的文字以及阿拉伯数字。孩子们的进步就是我努力付出最好的回报。”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语言环境,他督促孩子们在家中尽量和父母、兄弟姐妹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如今,每天放学家长来接孩子们时,他都能听到孩子们用国家通用语言和父母交流,虽然有的孩子说得还不太标准,但也是一种进步。

  3个多月过去了,王庆国刚来时的孤单寂寞感已经荡然无存。领导、同事的关心和鼓励,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小朋友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他倍感欣慰,同时也充满了信心。

  一天晚上,王庆国躺在床上,翻看着手机里和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的照片,他感慨万分,内心泛起涟漪。这短暂的3个多月就像是电影里的片段,不断回放。孩子们从哭泣不止到变成他的“小跟班”,从胆小不敢说话到敢和老师玩,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他所有的辛苦瞬间变成了甜蜜的果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来到这里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王庆国收获了真挚的情谊和宝贵的经验。“支教生活为我的人生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我的生命因它而更加丰富多彩。”王庆国说。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