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住房“化茧成蝶”

2018年12月07日 11:53   来源:塔城日报

  天山网讯(通讯员张培琪报道)从阴暗潮湿的土打墙、坑坑洼洼的泥路,到新颖别致的小楼、四通八达的马路、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家园,改革开放40年来,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安居,农民方能乐业。博孜达克农场,地方国营企业,占地面积大,人口多。改革开放之初,“填饱肚子”成为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博孜达克农场各村布局绝大部分形成于那个时候,住房较为“流行”的是土打墙、较为保暖的半地窝房和人字头瓦屋面房,农民住房条件普遍不好,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

  “我们一家7口人,在1988年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总共两间房,也就50平方米,质量不好,最担心碰到恶劣天气,那时候墙壁开裂、屋顶漏雨、四处进风。”12月3日,博孜达克农场退休职工杨慧琴在自己新家里,谈及老房子时很是感慨。

  “你看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又结实又敞亮,共170平方米,有5个房间,有卫生间、空调,夏天院子有树有花,屋后还能养家禽。”她忙着介绍新房子,“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党的富民政策好,这样的日子我们做梦都要笑醒了。”

  如今穿行在乡村,自带院落、红顶白墙的居所随处可见。“是党和政府给了我新生活,搬进新房除了激动就是感谢。”博孜达克农场别尔致哈拉苏村村民陈玉秀是五保户,先天性小儿麻痹,无劳动能力。博孜达克农场、市残联、民政等单位一起帮助她建设了近70平方米的新房,让陈玉秀这样的生活困难村民圆了安居梦。

  回首40年,乡村基础设施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住房条件的改善,博孜达克农场人均住房面积得到大幅增加,当年的土坯房只能在照片上才能见到,“人字头”也正在被一个个漂亮的安居富民房所代替。

  据了解,2011年—2018年,博孜达克农场建设安居富民小区四个,共1090套,每套房屋享受国家安居富民房、辽宁援建、农牧场危房改造补助2.9-4.35万元不等。

  博孜达克农场住房的“化茧成蝶”,是地区乡村住房实现大变迁的一个缩影。

  岁月悠悠,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再到“居者乐其屋”,农村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很多农民都富裕起来,告别土坯房,住进了新楼房,盖起了小洋楼,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