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拓宽富民强村路

——记新疆日报社、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伽师县妇联驻伽师县英买里乡拉依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12月07日 17:25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伽师县英买里乡拉依力克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623人,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今年以来,新疆日报社、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伽师县妇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作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引导村民外出就业,培育壮大新梅等支柱产业,发展庭院经济,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富民强村路。

  外出就业 铺设脱贫“幸福路”

  今年以来,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利用入户宣讲、周一升国旗、就业人员现身说法等,向群众讲清讲透“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积极动员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务工。根据贫困人口的爱好特长、就业意愿、岗位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就业方案,并利用农民夜校开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帮助其快速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水平。

  为给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工作队抓住“万企帮千村”的好政策时机,主动邀请对口企业代表来村考察,洽谈卫星工厂项目,积极动员村民就近就业。

  24岁的阿依姑丽·阿布都热依木平时到处打零工,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她成了江西南夏纺织厂的一名纺织工人。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阿依姑丽·阿布都热依木高兴地给工作队打来电话说:“这个月我领了3500元工资,除去自己的开销,我给家里寄了3000元,家人都特别高兴,请工作队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好好学一门技术,将来回到家乡自己当老板,让家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村民帕提买木·努拉克家有6口人,生活困难。工作队给她介绍了一个小区保洁员的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有了稳定收入,家里的生活也好了起来,帕提买木·努拉克干劲十足,她说要争取早日脱贫。

  今年,在工作队的努力下,全村已有180人转移就业,基本实现“一户一就业”稳定增收的目标。

  支柱产业 培育新梅“致富果”

  工作队依托纳艾日克村种植新梅的传统优势,制定新梅发展规划,加大发展新梅产业的宣传引导和典型带动,并深入田间地头督促检查新梅的栽培、水肥措施的落实和病虫害防治。为提高种植管理技术,工作队组织35户贫困户到县、乡参加培训学习,邀请自治区林科院专家给农民讲授种植技术,有效推动了全村新梅产业提质增效。

  工作队还在销售渠道上指导村民,提前联系客商、企业打通销售渠道,并积极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今年,工作队组织新梅合作社负责人、果农和收购商一起公开透明地谈价格,地头每公斤收购价格为25元,比去年收购价高出7元每公斤,农民仅此每亩就增收近12000元。村民亚森·吾买尔说:“种了一辈子地,没有卖到过这么高的价格,感谢工作队对我们的帮助。”

  看到新梅带来的效益这么大,村民种新梅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全村新梅种植面积达到2115亩,平均亩产在600公斤以上,全村新梅总收入达到550多万元,种植新梅的42户贫困户全部依靠新梅实现了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申请建设一座500立方米的冷库项目,对新梅园进行深度开发,配套发展采摘园、农家乐等附加项目,扩大果园收入,帮助村民增收创收,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宁铎军说。

  庭院经济 打造增收“聚宝盆”

  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工作队发现大多数村民庭院面积较大,又有一定的养殖、种植技能,很适合发展庭院经济。今年3月,工作队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共22人,专程到兄弟县市观摩学习推进庭院改造、发展庭院经济的先进经验。大家通过实地参观、面对面交流等,看到了亮点、找到了差距,思想深受触动和启发。

  工作队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户一图、一家一策,指导农户对庭院进行科学规划,实行居住、种植、养殖“三区”分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行前院后圈、院内硬化、环境美化,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养殖、种植、家庭手工业等,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脱贫致富的“聚宝盆”。同时,从村组干部、乡村能人抓起,沿村级主干道两侧,培养选树20户试点户、典型户,示范带动其他村民发展庭院经济。

  “今年我种的2亩大白菜,早早就被订走了,净赚8000元,加上养鸡养羊养鸽子,一年下来少说也有2万元收入。”贫困户孜明·艾山用发展庭院养殖挣的钱,解决了在湖南上大学小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提起这事,他难掩兴奋之情。

  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工作队还帮助村民整治美化庭院,改善了人居环境。

  如今,拉依力克村全体村民真切地感受到村子美了、致富门路多了、生活变好了,工作队正在带领村民昂首阔步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