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扶贫有方 致富有路

——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喀什大学、英吉沙县职业高中驻英吉沙县色提力乡帕其英也尔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12月07日 17:25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英吉沙县色提力乡帕其英也尔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5户1525人,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喀什大学、英吉沙县职业高中“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怎么扶”“扶什么”上持续用力,科学谋划添干劲、创新驱动促增收、融合优化固保障,带领广大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科学谋划+村企联手”添干劲

  工作队依托合作社等平台,积极推进“总部工厂+卫星工厂”的生产经营模式,发挥工作队高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利用宣讲活动、农民夜校、扶贫专题培训等,用接地气的语言、草根化的方式,不断讲解致富知识、党的惠民政策等;举办服装制作、修剪、手套制作、衣领设计、鞋帽加工等培训,培训村民400余人次。

  针对村里妇女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技能匮乏等现状,邀请了3名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面对面地传帮带。同时,选派本村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赴喀什、乌鲁木齐或内地参观学习,不断开阔眼界。此外,工作队主动跑销售,打通“线上”网销渠道,做活“线下”推销市场,不断提高知名度,开拓新领域。

  工作队还计划与周边乡村合作管理“卫星工厂”,以“中心工厂+卫星工厂”优化发展模式,打造劳动密集型规模生产基地,促进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以前我不会设计衣服,现在能做出各种漂亮服装。我一个月的工资在1700元左右。”村民加玛丽开心地说道。

  “壮大产业+创新驱动”促增收

  “我家2个拱棚蔬菜长势很好,销售市场也很广阔,目前已经有饭店、学校预订了我们村的蔬菜。”贫困户艾拉努尔·阿什木兴奋地说。

  艾拉努尔文化低、年龄大、就业技能匮乏,为帮助她更好地掌握拱棚蔬菜育培技术,工作队员携手农科专家,将抽象化的概念做成漫画、示意图等易于掌握的小手册,为其教方法、传经验,定期带着她走进拱棚分析蔬菜长势,因需施策“把脉”“会诊”“开药方”。

  艾拉努尔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育培了苜蓿、白菜、茄子、黄瓜、辣椒,还在杏园、果园围起篱笆散养肉鸡、鸭子100余只,拓宽了增收渠道。“拱棚种植今年的收入近0.95万元,再加上养殖业,至少能挣1.78万元。”艾拉努尔仔细盘算了一笔经济账,兴奋不已。目前,像艾拉努尔这样,通过再学习走上增收致富路的村民有120余户150余人。

  工作队抓实抓好村里的228座拱棚,同时积极探索多元、立体式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今年的探索,经济效益较明显。下一步,我们准备把林地养鸡、杏园养鸭的立体式发展模式推广开,并利用拱棚支架增设吊篮,发展花卉种植,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第一书记聂新说。

  “修好棚圈+融合优化”固保障

  “走,去看看我们家的羊羔、鸽子,前几天还卖了500多元呢!”贫困户热布开提·尼亚孜兴奋地邀请着工作队员。

  工作队与村“两委”经过讨论,在村里大力推行前院育蔬菜、后院养牛羊的模式,着力发挥“小庭院”的“大经济”作用。经过不断努力,村里新建320座棚圈,养殖牛羊1721头(只),家禽6381只(羽)。

  为确保经济效益,工作队积极协调、多方联系,邀请专家把培训课堂搬进棚圈授课,利用农民夜校进行专业辅导,并结合学习实际及气候、家畜病情防疫等基础知识,制作学习贴心卡发放到户、到人,及时指导、定期检查,确保了养殖业不断发展。

  村民卡吾力江·尤努斯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养了2头牛、12只羊、70只鸽子。勤奋好学的他每周都会准时到夜校学习,上半年,经济收入近2.3万余元,这让初次发展养殖业的他尝到了甜头。“养殖业发展前景好,感谢工作队!明年我还要多养一些,争取有更好的收成!”

  此外,工作队还采取“散养+集中养殖”的模式,让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户放开散养,对没有经验、劳动力不足、资金匮乏的村民家畜禽,以村小组为单位集中统一管理、圈养。“我家劳动力少,工作队帮我解决了困难,年底还有分红。工作队亚克西!”贫困户加玛丽·图也迪喜滋滋地说。

  建拱棚、改棚圈、扩工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工作队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对内,做好贴心人,对外,争做推销员,助力帕其英也尔村提质增效换速加油。“推门见绿、抬头赏景、低闻果香的花样农家生活,是我们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第一书记聂新在总结大会上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