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探出新路子 脱贫有方向

——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驻岳普湖县铁热木镇玛什英恩孜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12月07日 17:25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岳普湖县铁热木镇玛什英恩孜村位于沙漠边缘,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640人,占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精准施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以科学管理服务发展产业促增收,因地制宜做好转移就业促增收,因势利导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村建设,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脱贫攻坚交响乐章。

  动脑子寻“路子”

  “在工作队的带领和帮助下,我们村干部有了责任担当,一下子‘精气神’足了,普通话说得更加‘顺溜儿’了,脑袋‘开窍’了,宣讲政策有条理了,干工作思路清了,工作效率更高了,脱贫攻坚更有底气了,主动想点子,积极找路子,一心一意为了做好脱贫工作。”谈到新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艾尼瓦尔·艾尔肯由衷地感慨。

  “一户一摸底、一户一台账、一人一措施”,抓庭院经济项目、建小拱棚、扩建棚圈、就地转移就业,这些一项一项的精准脱贫措施,需要一件一件紧盯抓好落实。面对沉甸甸的脱贫责任,工作队与村“两委”主动担当、马不停蹄。

  “在工作队的引导下,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村种植大户地里拾棉花增收了近3万元。在家门口拾棉花,还可以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太好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工作队。”村民阿依提拉·艾山满怀欣喜地说。

  今年,工作队盯上了种植大户集体承包的2000余亩棉花地,仔细盘算之后,光劳务费就要产生200余万元的支出。这块“大蛋糕”成为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黄金渠道”,仅此一项,全村户均增收4000元、人均增收1070元。

  在此基础上,工作队协调村卫星工厂安排就业85人,其中贫困户54人,人均月收入达到833元。全村贫困户实现就业119户134人,实现了一户一就业甚至一户多人就业,为全村贫困户的增收增加了一条新的渠道。

  抓产业提“产值”

  走进国家4A级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门口,就看到村民吾拉依木·亚森正开着满载游客的电瓶车,高高兴兴地驶进沙漠景区游玩。

  像吾拉依木·亚森这样进入景区工作的村民有23人,其中贫困村民11人。工作队通过与景区积极对接岗位,安排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富余劳动力从事景区保安、厨师、司机、导游、管理人员等岗位工作。部分村民还自发购买旅游电动车、旅游马车,参与景区的游客接送工作。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经营起这个餐馆,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后面肯定会更多,日子会越过越好。”贫困户热合曼·亚森高兴地说。热合曼·亚森在民俗风情街经营一家餐馆,主营抓饭和烤肉,旅游旺季时夫妻两人几乎都忙不过来。

  如今,达瓦昆景区过往车辆多,游客流量大。工作队和村“两委”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景区旅游服务中心平台,推进全村联动、全村参与,建成初具规模的吃、游、购、休+民俗体验等农家乐民俗风情一条街。村子一下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制作的特色烤鱼、架子肉、烤包子、馕坑烤肉、红柳签子肉和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小茴香、红枣、葫芦、蔬菜水果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商品。

  目前,在玛什英恩孜村像热合曼·亚森这样开超市、农家乐特色餐饮的村民达26户,带动了全村旅游业的发展。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鲁涛说:“全村乘上了旅游发展的东风,这将有力带动贫困村民收入持续增长,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下一步,我们将有的放矢,借力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搞庭院促“增收”

  距离玛什英恩孜村委会不远处,50多岁的吐荪·如孜额正在悉心整理自己的蔬菜园,准备明年开春育苗,谈起生活的变化,他说:“我特别感谢工作队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种植、管理蔬菜,并帮助我们吸引游客购买绿色蔬菜,今年夏天我种菜已经增收了1000多元!”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吐荪·如孜把自家院子种植的西红柿、豆角、辣椒、黄瓜等蔬菜卖到了达瓦昆的饭店。最初,吐荪·如孜对发展庭院经济兴趣并不高,在工作队的多次宣传引导下,在自家院子和门前规划了两块菜地,没想到“零投入”的他如今却有了“高收入”。

  现如今,像吐荪·如孜一样依靠发展庭院经济增收的村民有352户,其中贫困户136户,小拱棚项目22户,户均增收700元,基本实现家家都有“小菜园”。

  在工作队倾力帮扶下,全村完成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和“五通七有”目标,实现了“适龄幼儿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贫困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病保障参保率,安全住房、棚圈建设、庭院经济建设覆盖率”全部100%,各项指标短短一年里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全村人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张雨哲 ]